学术投稿

运用R语言对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患者后体重变化的荟萃分析

金智慧;刘伟胜

关键词:R语言, 荟萃分析, 益气养阴, 肺癌, 中医药疗法
摘要:目的:通过R语言的荟萃分析方法,对益气养阴法的方剂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进行数据分析,以期对益气养阴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维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搜索2002年至今有关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相关研究文献,采用R-2.15.1软件对病例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检索到91篇文献,共有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肺癌患者均为晚期,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方合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结果表明治疗组对患者体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肺癌患者,能够增加体重,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远志-厚朴配伍对厚朴酚、和厚朴酚胃肠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远志配厚朴对大鼠在胃液-肠液-血浆中不同时间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甲醇沉淀蛋白处理胃、肠液及血浆样品,采用HPLC测定,色谱条件为Synergi Hydro-R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水(51∶49)为流动相,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94 nm,柱温30℃.结果:厚朴组及远志配厚朴组大鼠胃肠液中均测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且配伍组各时间点胃液中的酚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单味厚朴组;给药150 ~480 min时段肠液中的含量高于厚朴组;血浆中仅测得和厚朴酚,配伍组于给药60~ 480 min时段血浆中和厚朴酚含量高于厚朴组,并有推迟吸收趋势.结论:远志配伍厚朴后,可能因远志的助溶效应使胃肠液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增加,从而发挥缓解远志胃肠动力障碍作用.首次采用此法,对厚朴缓解远志胃肠动力障碍的胃肠吸收机制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具有一定新意.

    作者:罗凤娟;王建;马骁;黄聪;田徽;郑新光;夏厚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川芎定痛颗粒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川芎定痛颗粒对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及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2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复方丹参滴丸组(C组)、川芎定痛颗粒高剂量组(D组)、川芎定痛颗粒中剂量组(E组)、川芎定痛颗粒低剂量组(F组),C~F组分别按0.135,1.75,0.88,0.44 g?kg-1灌胃给药3d后,以耳廓局部滴加1∶1 000盐酸肾上腺素致小鼠耳廓局部微循环障碍,用BI2000数字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小鼠在造模后10,20,30 min的微血管流速、口径、毛细血管开放量等指标的变化;60只SD大鼠分组与给药剂量与小鼠相同,灌胃给药5d后,以冰水浴联合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制备“气滞血瘀”大鼠模型,取股动静脉混合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川芎定痛颗粒能显著加快耳廓微循环障碍小鼠造模10,20,30 min的微血管流速(P<0.05),扩大其微血管静脉口径及微动脉口径(P<0.05),并且还能增加其毛细血管开放量(P<0.05);还能显著降低气滞血瘀大鼠模型的全血黏度(P<0.05)、全血高切相对指数(P<0.05),并且有降低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趋势的作用.结论:川芎定痛颗粒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潘媛;彭成;刘建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棘豆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棘豆属植物研究文献分析,对该属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分类整理,以期为科研人员今后开展有关棘豆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目前的研究表明,冰川棘豆具有抗菌作用;小花棘豆、甘肃棘豆具有抗肿瘤作用;镰形棘豆在抗炎镇痛、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均显示出了较好的活性.棘豆属植物分布广泛,药效确切,挖掘这一丰富资源的潜力,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作用,对丰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很有必要,在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上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展棘豆属植物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顾青;杨光明;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正交试验优选罗布麻叶中总鞣质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罗布麻叶中总鞣质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鞣质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料液比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浸膏得量和总鞣质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罗布麻叶中总鞣质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佳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A2B3C3,即加20倍量甲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罗布麻叶的工业化生产工艺.

    作者:樊珍珍;热娜·卡斯木;王晓梅;胡君萍;王新玲;王小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对人肝癌HepG2细胞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青蒿琥纳米脂质体的干预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HepG2中的表达,为肝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制成3×105/mL单细胞悬液,接种于35 cm2培养皿中培养24 h后给药,分别设生理盐水对照组、青蒿琥酯原料药组、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浓度均为μmol·L-1),药物作用24 h.采用RT-PCR法检测各处理组HepG2细胞中VEGF mRNA及VEGFR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处理组HepG2细胞中VEGF及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VEGF及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2 ±0.02,0.09 ±0.02;对照组为0.55 ±0.03,0.53 ±0.02;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VEGF,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3 ±0.06,0.25 ±0.06,对照组为0.95±0.03,0.78 ±0.03,(P<0.05).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与原料药组的VEGF及VEGFR2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纳米脂质体组表达量低于原料药组.结论: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达到抗肿瘤作用,且作用强于青蒿琥酯原料药,有应用于肝癌治疗的潜在价值.

    作者:赵春霞;沈雪松;金美华;黄丽芳;刘汉甫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紫茉莉根醇提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紫茉莉根醇提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1,ip)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紫茉莉根醇提物(1,2,4 g·kg-1)和罗格列酮组(4 mg·kg-1),连续给药8周.给药后每2周测1次空腹血糖(FBG),试剂盒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肝糖原及肌糖原含量,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岛素(FINS).结果:给药8周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FBG,HbAlC,TC,TG,FINS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肝糖原、肌糖原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紫茉莉根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FBG,HbAlC,TC,TG,FINS水平下降,ISI,肝糖原及肌糖原水平均上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紫茉莉根醇提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具降糖调脂作用.

    作者:江明金;周吉银;曾圣雅;伍锡栋;莫志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染料木苷的酶解工艺

    目的:优选染料木苷的酶解工艺.方法:利用超微粉碎技术过筛制备不同粒径的染料木苷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将其水解,制备染料木素.以染料木素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粉酶解时间、温度、粒径及pH对酶解工艺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染料木苷超微粉酶解制备染料木素的工艺.结果:染料木苷超微粉酶解反应佳条件为反应介质pH5.5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温度49℃,反应时间11h,酶与底物比1∶1.转化率(96.47 ±1.12)%,比普通粉染料木苷转化率高了1.84倍.结论: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染料木苷超微粉制备染料木素的方法简单、酶解时间显著缩短,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作者:于海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酸甘化阴法在儿科诸证中的应用

    笔者归纳总结了以酸甘化阴法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痉挛、多发性抽动症、支气管哮喘及小儿夜啼症的辩证应用经验及典型病例.结果显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小儿夜惊虽然表现不同,但其病机均体现小儿“肝常有余”、“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调和肝脾,具有养血滋阴、平肝抑木、敛肝柔肝之功效,治疗切中病机,故可取得满意疗效;芍药甘草汤应用于治疗小儿肠痉挛、支气管哮喘肺部听诊有广泛哮鸣音,在辨证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芍药甘草汤具有解痉、镇痛、抗炎、止咳、平喘、抗过敏作用,提示参照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选择用药可提高疗效,起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作者:柏燕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HPLC测定了哥王药材中的槲皮苷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哥王药材中槲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水溶液(25∶75),流速1.0 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槲皮苷在0.112 ~1.008 μg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回收率为101.38%,RSD 2.78%;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结论:该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作者:王姿媛;胡惠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黄芩茎叶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2),汉黄芩素(3),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4),芹菜素(5),异高山黄芩素(6),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黄芩苷(8),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白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0),千层纸素A-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2,4,6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9,11首次从黄芩茎叶分离得到.

    作者:马俊利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匙羹藤叶石油醚浸泡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分析匙羹藤叶石油醚浸泡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石油醚浸泡匙羹藤叶,并用GC-MS法分离分析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从匙羹藤叶的石油醚浸泡物分离出13个化学成分,鉴定了11个化学成分,占总质量的99.35%.结论:匙羹藤叶石油醚浸泡物主要的化学成分是正十六烷酸,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二十四烷六烯和十八烷,分别占总质量的23.28%,26.34%,21.35%,研究结果为匙羹藤叶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丘琴;甄汉深;石琳;蒋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

    目的:探讨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12.5 mg/次,q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鳖胶囊,5粒/次,tid.疗程均12周.B超测定肌瘤体积、检测性激素水平及观察气滞血瘀证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68.7%,对照组较治疗前缩小60.6%,观察组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三醇(E2)及孕激素(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FSH,LH,E2低于对照组(P <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气滞血瘀证积分为(5.9±2.87)低于对照组的(9.4 ±3.69) (P <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能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明显降低FSH,LH,E2水平,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近期疗效显著,是值得推荐的用药方案.

    作者:崔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新老产地川芎中3种内酯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川芎中主要内酯成分(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藁苯内酯)的方法,比较新老产地川芎药材中3种内酯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同时提取3种内酯成分的佳条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内酯成分含量.结果:新老产地川芎中3种内酯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差异大为阿魏酸松柏酯,其次是洋川芎内酯A、藁苯内酯.通过聚类分析发现3种内酯成分没有地域分布规律.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川芎药材的质量控制;新老产地川芎的内酯含量比较为川芎的引种栽培、品质评价供依据.

    作者:银玲;彭月;陈鸿平;刘荣;樊丹青;刘友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关节止痛膏中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的含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关节止痛膏中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同时提取3种成分,HP-INNOWAX气相色谱柱分离,柱温14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同时测定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的含量.结果:3种成分分别在0.402 7 ~4.026 9,0.028 1 ~0.280 5,0.121 0~1.2099 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5.4%,95.6%(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关节止痛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海波;宋汉敏;李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后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24 h后分别ig黄芪剂量为120,60,30,15 g的补阳还五汤(剂量分别为13.07,7.61,4.88,3.55 g·kg-1),并ip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50 mg· kg-1),1次/d,连续14 d.在缺血后第1,7,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和角实验评价感觉运动功能;缺血后第14天,采用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缺血后第7,14天,黄芪剂量为120,60 g组的补阳还五汤显著改善神经症状评分和减少大鼠右转次数(P <0.01或P<0.05);缺血后第14天,黄芪剂量为120,60 g组的补阳还五汤显著促进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P<0.01).结论:大剂量黄芪组方的补阳还五汤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后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功能恢复,以黄芪剂量为120g的效果佳.

    作者:俞天虹;储利胜;刘志婷;曲铁兵;李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0味平性活血药“双向适用”药效学试验的贝叶斯分析

    目的:对已获得的药效学试验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验证平性活血药“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方法:采用Weka3.6.2软件进行贝叶斯分析,按数据预处理、属性选择、建立相关贝叶斯网络模型、分类预测的步骤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在瘀热互结证中,3类药性中药组与模型组分类,AUC大小顺序为平性药>寒性药>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3类药性中药组与模型组分类,AUC大小依次为热性药>平性药>寒性药.结论:对瘀热互结证,平性活血药与寒性活血药具有类似治疗效果;对寒凝血瘀证,平性活血药与热性活血药具有类似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平性药具有“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杜正彩;包传红;芦晓燕;邓秀琼;唐志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运用R语言对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患者后体重变化的荟萃分析

    目的:通过R语言的荟萃分析方法,对益气养阴法的方剂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进行数据分析,以期对益气养阴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维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搜索2002年至今有关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相关研究文献,采用R-2.15.1软件对病例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检索到91篇文献,共有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肺癌患者均为晚期,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方合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结果表明治疗组对患者体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肺癌患者,能够增加体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金智慧;刘伟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响应面法优化新疆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新疆黑果小檗鲜果总黄酮提取条件.结果: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43%,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3,提取时间2h;总黄酮提取量24.75 mg·g-1,达到预测值25.37 mg·g-1的97.6%.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欧阳艳;刘伟;赵晓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桑白皮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桑白皮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桑根酮C为对照品,采用盐酸-镁粉显色体系,于481 nm下测定桑白皮总黄酮含量.结果:桑根酮C在146.8 ~734.0 mg·L-1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n=5,r =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6.74%,RSD 2.60%(n=6).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经济,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桑白皮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作者:段志涛;高英;霍文杰;李卫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清热散瘟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目的:观察清热散瘟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清热散瘟口服液(5~10 mL,tid),对照组46例口服利巴韦林颗粒(10~15 mg·kg-1·d-1,tid),疗程3d.结果:治疗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63.83%)、总有效率(93.64%)与对照组(分别为 ’56.81%,8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腹泻,3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结论:清热散瘟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钟雪梅;张艳玲;郑崇光;刘月皎;李华荣;代纪娟;康闽;许瑛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