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黄玉珊

关键词:手术室, 护理, 人性化,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并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贯穿于手术全过程.观察2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90分比例及患者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健康教育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改良健康教育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改良健康教育模式,3个月后比较2组对透析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透析知识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0%(32/33)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用改良健康教育模式可使患者掌握更多的血液透析知识,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甜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输液致静脉炎的预防对策探讨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在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硅胶管时间太长均易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近年来,静脉输液疗法不断增多,且输入药物种类多,联合用药多,有些抗生素浓度高、刺激性强,因而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液的顺利输入[1].所以临床上医护人员均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原因给予积极预防.

    作者:郑振菊;崔秀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并探讨MHD患者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MHD患者52例按其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20例)及非糖尿病组(32例).2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IMT,并检测患者血清磷、钙、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生化指标及肾功能.比较2组各生化指标及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肌酐、PTH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IMT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与血磷、PTH呈正相关(r=0.459,P=0 001;r=0.311,P=0.025),与性别、年龄、肌酐、尿素氮、血钙及ALP无相关性.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MHD患者各部位存在较严重的颈动脉硬化,非传统的颈动脉硬化因素在血管硬化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宁;赵战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低年资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临床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的始终,有时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反而会有风险[2].低年资护士是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不满5年的护士,其理论知识缺乏,心理素质差,应激能力低,缺乏法律知识,易发生各种护理不良事件,从而引发各种纠纷,且大多数纠纷是由护士本身、护理管理者、患者和家属、社会及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等因素引起的.因此,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风险防范管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安全,已成为当前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分析了低年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颜良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常用抗菌药物与肝损害

    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对口服药尤其如此.在肝功能正常时,有些药物用法不当可引起肝损害;当患肝病时,由于肝细胞功能已处于不良状态,酶合成减少,药物代谢率下降,半衰期(T1/2)延长,对药物的灭活和血浓度均有相应的影响[1].许多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了解并警惕这种药物的肝毒性,在临床工作中极为重要.易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主要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硝基呋喃类、抗结核类、磺胺类、抗真菌类.笔者现分析各类药物的肝损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中医眼科学》教学方法探析

    眼科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及科学性的学科,但教学课堂上讲解眼解剖生理和眼科特殊检查时,常采用眼球模型和挂图讲解,同学们普遍反映记不住、内容枯燥乏味,特别是<中医眼科学>教材的内容较多,且较陈旧,西医内容偏少而更显枯燥.现在教学上虽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清晰美观,图文并茂,但学生对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和眼底等检查仍缺乏感性认识,对眼科常见病的描述理解不全.故笔者对<中医眼科学>教学考核模式尝试进行如下改革.

    作者:朱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性多于女性.根治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早期患者单纯放疗5年总生存率高达80%以上,但对中晚期患者放疗后仍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率[1].为提高局部控制率及预防远处转移,目前常用放化疗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我科于2009年2月-2011年9月使用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淑华;杨宏凯;丁少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1-2004年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患者22例作为手术组,同时选取较大子宫肌瘤合并妊娠仅行剖宫产术患者16例作为对照一组和经阴道分娩患者19例作为对照二组.观察3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后恢复及远期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组和对照一组出血量大于对照二组,出血>500ml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和对照一组出血量及出血>500m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产妇产褥病发生率及平均恶露干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月经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周,手术组经B型超声证实无肌瘤复发,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不增加出血风险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不影响产后恢复及远期随访.

    作者:王英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有限切开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护理体会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60%~70%波及关节面[1].近年来,对伤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多提倡通过手术治疗达到解剖复位,从而降低远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但术后手术切口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也日益突出,其中以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骨髓炎等并发症为常见.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得到重视和发展,其不但可使骨折达到准确复位和有效固定,而且可减少软组织创伤[2].我院2010年6-2011年6月采用有限切开微创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0足),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萍娟;刘彦勋;贾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医院中心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探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实验室生物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实验室本身的安全及工作人员的健康,且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人民大众的安全和健康有关.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不断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医院于2006年组建了中心实验室,经几年的建设,实验室的软、硬件均得到持续改善,形成了基因构建表达、蛋白质分离纯化、细胞分离培养、细胞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遗传学、动物实验七个技术平台,成为了医院科研的重要基地.在中心实验室的运行实践中,医院始终重视并切实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笔者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作者:解燕华;唐维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留置导尿管致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 分析留置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期间留置尿管患者112例,分别于导尿后1、5、10d取尿液作细菌学检查,分析感染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112例患者中发生泌尿道感染44例(39.29%);泌尿道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留置尿管的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有关.结论 临床上应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并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应用,以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胡开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个人患病后,其社会角色会随之发生改变.由于突然充当患者角色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患者常难以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营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佳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患者康复,还能贯穿于患者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1].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对患者康复起重要作用,现将其特点、措施及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殷振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希恩综合征患者擅自停用激素致垂体危象13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希恩综合征是女性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常见病因,与产后大出血所致垂体缺血性坏死有关.此病一旦确诊,需终生用激素替代治疗,垂体危象是在腺垂体机能减退的基础上因各种诱因引起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机能进一步衰竭而出现的内分泌科急重症,而停用激素是垂体危象发生的主要诱因[1].我科2007-2011年收治因停激素致垂体危象患者13例,现将其抢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伟琴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2008-2011年我院论文被引用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医学论文被引用状况.方法 从中国知网检索2008-2011年该院论文作为统计源数据,统计该院医学论文被引用状况.结果 2008-2011年该院医学论文发表376篇,被引171篇,被引率为45 48%,被引频次398次,均篇被引频次1.06次;单篇被引频次高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2次).结论 该院医学论文被引率及均篇被引频次较高,单篇被引频次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成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辅治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辅治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M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予相应基础治疗,治疗组另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照组另予卡托普利及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SB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漏服现象15例,出现咳嗽症状2例;治疗组无漏服及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辅治MS患者高血压安全有效、降压效果明显、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占立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大黄不同炮制方法对其有效成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主要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以外表黄棕色、具锦纹、体质重、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黏牙者为佳.大黄为常用的泻下药,主要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现代大黄炮制品主要有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现代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便秘、肝炎、胆囊炎、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罗仁书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剖宫产后早期母乳喂养障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剖宫产术的增加,早期母乳喂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剖宫产后禁食、卧床、切口疼痛等诸多因素影响产妇哺乳,促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下降.分析剖宫产术后早期母乳喂养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实施相关针对性护理措施尤显重要.笔者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科280例剖宫产后母乳喂养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丽敏;张春芬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10例救治体会

    百草枯是一种全球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对人畜均具有较强毒性,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还能造成多脏器、多系统损害,治疗较为棘手,由于尚无特效解毒剂,有报道其临床病死率高达80%[1].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12年8月收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鸿;金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宫颈注射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宫颈注射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256例正常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30例.分娩后,对照组予常规方法预防出血,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宫颈注射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观察2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注射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并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新妹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去大骨瓣减压+脑-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去大骨瓣减压+脑-颞肌贴敷术(EMS)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手术组,另选同期行内科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内科组.手术组采用去大骨瓣减压+EMS治疗;内科组行常规内科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组存活率高于内科组,重症监护时间短于内科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内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大骨瓣减压+EMS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翔;马培彬;武保元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