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奈唑胺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研究

姜桂花;段月勋;黄伟

关键词:利奈唑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糖球菌肺炎, 疗效
摘要:目的 采用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该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40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有效性高达75.0%,细菌清除率达72.5%,治疗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围产期保健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围产期保健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4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围产期保健,比较2组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生期保健可提高围产儿质量,促进优生优育.

    作者:薛东巧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新生儿泪囊炎的诊治体会

    新生儿泪囊炎又称先天性泪囊炎,多因鼻泪管下口被膜组织封闭或因上皮碎屑堵塞泪道引起,少数由骨部狭窄或畸形造成,是患儿较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患儿生后几天或几周后有溢泪现象,伴脓性分泌物,压迫泪囊可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常误诊为结膜炎.其治疗不当可引起急性泪囊炎、泪囊瘘、角膜炎等.笔者自2005-2011年对120例(135眼)新生儿泪囊炎分别采用了3种治疗方法,均获满意效果,治愈率为96.95%,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荣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规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做前期调研.方法 对2010年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种类、用药金额、数量、DDDs及其排序等统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品种48种,金额占住院患用药金额的11.8%;共7个类别,金额比例高的是祛瘀剂占65.2%,其次是开窍类占12.3%,肿瘤类占8.8%;DDDs排序前3位分别是舒血宁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住院患者药物治疗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在临床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能做到辨证用药、超说明书用量、随意延长疗程、溶媒选择不合理等.

    作者:王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2012年玉林市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玉林市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阻断新生儿感染提供防护措施.方法 对2012年玉林市产妇HBV感染检测分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896例住院分娩产妇接受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检测阳性6619例,阳性率为5.39%.其中,北流市检测阳性率为6.29%,容县为5.11%,博白县为6.22%,兴业县为5.34%,陆川县为5.25%,玉州区为2.41%,福绵区为2.74%.结论 加强孕产妇HBV检测可为阻断新生儿感染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黎秋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6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26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应用相同基础治疗上,观察组(63例)加用步长稳心颗粒口服,每天3次,每次1包(9g);对照组(63例)加用心律平片口服,每天3次,每次150mg,疗程均为4周.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效果明显优于心律平.

    作者:赵业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脑卒中患者75例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8月-2011年8月脑卒中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32例,行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医治;治疗组43例,行康复护理进行医治.将2组患者护理后正常生活能力评分、四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护理有效率及并发症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正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四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概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患者病症恢复较好,正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有效率较高.

    作者:靳芹;宋月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新生儿黄疸蓝光疗法中哭闹的护理干预

    蓝光疗法中对患儿进行哭闹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患儿哭闹,使家长对小孩接受治疗护理感到放心、安心,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和护士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海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常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分离自医院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老年患者尿液中的病原菌168株,对分离菌株采用MicroScan(R) AutoScan-4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与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依据2010年CLSI推荐的MIC法折点标准进行判读.结果 168株病原菌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113株(67.3%),革兰阳性球菌43株(25.6%),真菌12株(7.1%).居前4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3.3%、16.7%、11.3%、9.5%;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老年患者CAUTI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细菌多重耐药和真菌感染等问题不容忽视,临床治疗时应尽量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作者:王巧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培菲康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培菲康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 将9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培菲康胶囊420mg,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度洛西汀30mg,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菲康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较单用培菲康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克祥;李亚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需尽快明确诊断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往主要靠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做出临床诊断.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阑尾炎的超声检出率逐渐增加.本院对近年来57例经手术证实的不同类型阑尾炎超声图像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刘铭生;丛阿妮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PDCA循环理论在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循环程序(PDCA)在实习生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级162名本科实习生的外科临床技能培训的模式进行改革,实习结束后评价、比较PDCA循环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PDCA循环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成绩(P<0.05).结论 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的应对能力,并能持续改进技能培训的教学质量,使外科临床技能培训的教学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作者:陈信浩;纪俊标;吕纯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探讨其对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各100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0%、98.0%,高于西药组的64.0%、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患者治疗后mAlb、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提高有效率,减轻症状,减少复发,提高阴道分娩率,对早期肾损害及时、合理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田丽环;李霞;李辉;李娜;陈玉昆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对医务士官任职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医务士官任职教育教学体系,是指为培养能满足基层卫生机构任职岗位需要的医务士官人才,通过研究任职教育教学过程,将任职教育的各个相关要素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功能系统.通常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运行机制等部分.医务士官任职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是深入贯彻全军第15次院校会议的精神而提出的.有利于规范医务士官的教学建设,为医务士官教育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转变提供了依据和参考,顺利推进医务士官的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尚晓娜;王海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盐酸氨溴索辅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辅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予以综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86%、91.43%,高于对照组的74.29%、86.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辅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彭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162例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上半年剖宫产术出院病历162份,按预先设计好的表格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00%,单一用药率82.10%、二联用药率17.90%,未发现有三联用药;预防用药以1代、2代头孢类药物为主,98.77%患者夹住脐带后预防给药,近40%的患者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选药起点稍高价格偏贵、联合用药不合理、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黄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树鼩听性脑干反应的探讨

    目的 探讨树鼩听性脑干反应的波形特征及其各频率的反应阈.方法 运用美国TDT SystemⅢ诱发电位系统对树鼩进行短音(1、2、4、8、12、16kHz)测试,记录各自不同强度下ABR波形.结果 短音诱发ABR波形图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随频率(1、2、4、8、12、16kHz)和强度(100~20dB SPL)增加,Ⅰ~Ⅵ波的潜伏期逐渐延长.结论 短音诱发的ABR具有频率特异性,其反应阈在相应频率的客观听力评估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廖婷;唐安洲;孙恺;谢利红;朱凯铨;谢貌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宫内合并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30岁,主因右下腹痛3h余于2012年9月10日以妊娠合并阑尾炎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下腹轻压痛,轻微反跳痛及肌紧张.彩色超声:单活胎臀位.血常规:白细胞10.40×109,中性87.9%,血红蛋白124g/L.初步诊断: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末次月经2012-06-05,于2012-06-21行IVF-ET,术后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黄体支持治疗至孕3个月.既往妇科检查输卵管造影示:右侧输卵管不通,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2d后右下腹痛症状消失.9月13日晚19:10患者排便后突然晕倒,自诉下腹痛,血压90/5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70次/min,血红蛋白104g/L.

    作者:张爱群;王海波;徐振辕;逯彩虹;李秀娟;闫西红;齐生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2例误诊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文献报道有2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呈不典型表现,加之患者临床表现的千差万别,使其诊断难度加大,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有时会难以避免地出现误诊和漏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我院心内科2007年11月-2012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306例,其中入院时因其表现不典型误诊32例,现将误诊原因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赵洪耘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烧伤后创面常见的感染细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 分析烧伤后创面的感染细菌种类及其敏感性,以期为提高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烧伤患者500例,对其烧伤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进行K-B药敏试验,统计其感染细菌的种类与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结果 500例患者的分泌物细菌出致病菌株590份,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334份占56.6%,革兰阳性杆菌(G-)218份占36.9%,真菌38份占6.5%;而且所检测出的感染细菌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结论 起到主要感染作用的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通过药敏试验,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曲松、阿奇霉素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性,临床治疗应该以此为依据,进而提高烧伤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丽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治疗护理要点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胰瘘的严重性在于胰液外溢后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侵袭和消化作用,并可能引起腹腔内感染、大出血及其他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我院2004 年1月-2008年12月共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加强胰酶抑制、营养支持、引流管的护理,有效防止了胰瘘的发生.

    作者:郑永波;苏秀霞;齐生伟;王红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