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奈唑胺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研究

姜桂花;段月勋;黄伟

关键词:利奈唑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糖球菌肺炎, 疗效
摘要:目的 采用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该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40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有效性高达75.0%,细菌清除率达72.5%,治疗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6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26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应用相同基础治疗上,观察组(63例)加用步长稳心颗粒口服,每天3次,每次1包(9g);对照组(63例)加用心律平片口服,每天3次,每次150mg,疗程均为4周.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效果明显优于心律平.

    作者:赵业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 对90例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并准备分娩的孕妇(人工流产组)作定期随访检查直至妊娠终止,观察其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与同期无人工流产史的93例孕妇(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组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及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人工流产分娩期并发症中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残留、胎膜不全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再次分娩基本上是安全的,但作为一种宫腔手术,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故应强调要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

    作者:王萍;高田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叶酸、B族维生素对老年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对伴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152例某高校功能社区伴Hcy升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95例和对照组57例,干预组予以叶酸、B族维生素口服,定期复查血清Hcy;对照组未予以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在此期间,2组均给予规范化降压药物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Hcy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伴Hcy升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予以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干预后该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对预防心、脑血管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刘安银;姜跃胜;唐海沁;王长江;付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宫内合并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30岁,主因右下腹痛3h余于2012年9月10日以妊娠合并阑尾炎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下腹轻压痛,轻微反跳痛及肌紧张.彩色超声:单活胎臀位.血常规:白细胞10.40×109,中性87.9%,血红蛋白124g/L.初步诊断: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末次月经2012-06-05,于2012-06-21行IVF-ET,术后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黄体支持治疗至孕3个月.既往妇科检查输卵管造影示:右侧输卵管不通,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2d后右下腹痛症状消失.9月13日晚19:10患者排便后突然晕倒,自诉下腹痛,血压90/5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70次/min,血红蛋白104g/L.

    作者:张爱群;王海波;徐振辕;逯彩虹;李秀娟;闫西红;齐生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从该院病案室资料库中选取60例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对真菌菌种类型、菌种分布、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抗菌药物应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ICU深部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67%);发生真菌感染共82例次,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常见,共28例次(34.15%);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应用广谱抗菌药物(79.23%)、治疗15d后留置尿管(73.33%)、接受治疗7d后行中心静脉置管(71.39%)、术后留置引流管(71.39%)、接受治疗7d后行机械通气(70.00%);感染前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主(68.32%).结论 ICU深部真菌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可能导致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王荣辉;黄捷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MS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颌面部骨折临床常见,单纯轴位影像观察局限性明显.随着MS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采集的信息量明显增加,增大了成像的扫描范围,并且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大大拓宽了CT的诊断范围和能力[1].2010年7月-2012年12月,笔者对61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探讨其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国权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临床药物的不断发展,静脉输液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之一.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的特殊性,心肺功能差,对痛觉反应不敏感,末梢循环差,皮下组织松弛,皮肤血管弹性差,听力下降等原因,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尽量避免医疗事故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近年来我科加强了对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环节进行管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老年患者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王昆;李文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是一种多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常见于儿童.由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过敏引起者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病原体,MP感染可出现全身多系统的临床表现,部分患儿会并发传染.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明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防风通圣丸治疗儿童舔口皮炎6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防风通圣丸治疗儿童舔口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口腔科门诊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3%硼酸溶液的消毒纱布湿敷于患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防风通圣丸口服,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风通圣丸联合局部治疗儿童舔口皮炎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屈沛;李鸿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微量泵注药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微量泵注药是一种持续的、微量的、均匀的、精确的静脉给药方法,是临床上进行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给药途径.它是一种安全的给药手段,但是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不仅会延误治疗、抢救时机,还会给患者带来危险,造成不良后果.我科运用循证护理对预防微量泵注药的不良反应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彭金桂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2012年玉林市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玉林市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阻断新生儿感染提供防护措施.方法 对2012年玉林市产妇HBV感染检测分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896例住院分娩产妇接受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检测阳性6619例,阳性率为5.39%.其中,北流市检测阳性率为6.29%,容县为5.11%,博白县为6.22%,兴业县为5.34%,陆川县为5.25%,玉州区为2.41%,福绵区为2.74%.结论 加强孕产妇HBV检测可为阻断新生儿感染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黎秋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门诊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门诊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1893例门诊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99例、中年组528例、老年组1266例,对比3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 3组间在高舒张压、高收缩压、肥胖、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吸烟、饮酒等疾病危险因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冠心病类型、三酰甘油水平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中危险因素、家族史、病变类型均存在差异,寻找其中的共同点、规律性,可在门诊接诊中起到预警、判断作用.

    作者:张令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微创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体会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其中,骨折不愈合和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直是骨科领域中重点研究对象.我科采用微创手术治疗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青年女性ST-T异常的临床分析

    ST段下移及T波倒置是心肌缺血主要的心电图表现,是诊断冠心病的依据.青年女性ST-T改变临床多见,其原因很多.为进一步了解和探讨ST-T改变的临床意义,现将56例心电图ST-T异常的女性患者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靖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胸腔镜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治疗体会

    恶性胸腔积液多见于多种恶性肿瘤晚期,发生率占综合性医院胸液病例的25%~50%.未经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传统采用胸腔穿刺、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射粘连剂等方法[1、2],确诊率低,疗效差,不良反应大(胸痛、发热),胸液治愈率低.胸腔镜渐成诊断、治疗恶性胸腔积液首选.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应用胸腔镜诊断、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3例,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苗国强;王宏伟;李学锋;纽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并发症多,家属的心理压力大,心理承受力差,情绪容易失控.在急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如何加强急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成为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院内转运只需短短的十几分钟,但是患者常常会出现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而危及生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减少并发症,并安全转运到相应科室的重要条件.

    作者:赵海霞;李霜;李桂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1.4%、97.6%,高于对照组的41.9%、7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张有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2012年玉林市某院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玉林市住院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新生儿窒息状况.方法 对2012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该院住院分娩产妇7325例,剖宫产2403例,剖宫产率为32.81%;经阴道分娩4922例,阴道分娩率为67.19%.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7141例,新生儿窒息75例,发生率为1.05%;新生儿窒息以轻度窒息为主,占84.00%(63/75),重度窒息发生率为16.00%(12/75).结论 该院住院分娩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低,严格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卢昱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围产期保健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围产期保健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4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围产期保健,比较2组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生期保健可提高围产儿质量,促进优生优育.

    作者:薛东巧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1例临床分析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e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及Kikuchi-Fujimoto病,是一种非肿瘤淋巴结增大性疾病,属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是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多发于东方儿童和青年女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且发病率较低.现将我科收治的11例HNL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席敏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