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凤武云;曾永寿;李华萍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 老年人, 脑梗死,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入院治疗的72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6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对照组10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过程中,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安全可靠选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与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改善睡眠环境和睡眠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评价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主要与生理、心理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均较护理前缩短,睡眠时间延长,SRSS评分均减少;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和SR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吕洁文;李京花;黄泳红;陈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20例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具体方法,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结合本院近5年来进行治疗的2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修补手术,16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出现胆管感染问题,1例患者有胆管狭窄问题,1例出现胆漏并导致死亡.结论 作为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医源性胆管损伤对患者的危害极大,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及时处理.

    作者:傅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疗效.方法 对76例高血脂患者采用辛伐他汀10~20mg/d,晚上睡前服用,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2个月的血脂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76例高血脂患者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出现轻微腹痛腹胀,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好转.结论 辛伐他汀临床降脂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临床用于降脂的理想药物.

    作者:许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CT在肾上腺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在肾上腺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12例肾上腺损伤患者的资料,总结出肾上腺损伤患者的CT表现以及对疾病诊断、治疗的意义.结果 肾上腺右侧损伤10例,左侧损伤1例,双侧损伤1例;单一肾上腺损伤1例,11例并发多种脏器的损伤;肾上腺区圆形血肿9例,膈脚加粗3例.结论 CT扫描能有效检查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表现,从而减少肾上腺损伤的漏诊率,对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金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保守疗法与微创手术治疗中度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保守疗法与微创手术治疗中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室中度宫颈糜烂患者2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5例.治疗组选择LEEP刀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中医疗法辨证施治.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后3、6、9个月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较好,3、6、9个月复发率分别为4.8%、1.6%、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具有不易损伤正常组织,保全子宫,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典型优点.为患者创造一个创伤小、痛苦小、疗程短的治疗,为宫颈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作者:王丽雯;顾永红;冯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不同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目的 分析肺癌脑转移瘤颅内病灶的CT图像特点.方法 11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均接受颅脑螺旋CT检查,比较不同类型脑转移瘤病灶在脑内分布、CT平扫及强化特点、瘤周水肿情况等.结果 腺癌多发病灶比例为34.5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鳞癌单发病灶比例为23.64%,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脑转移瘤强化方式中结节性强化比例高,为52.73%,不强化比例低,为3.64%.腺癌及小细胞癌以结节性强化为主,鳞癌以环形强化为主.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脑转移瘤颅脑CT图像特点存在差异.

    作者:李陈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应用0.9%氯化钠溶液支气管灌洗治疗新生儿肺不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下进行0.9%氯化钠溶液灌洗治疗新生儿肺不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58例肺不张新生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抗炎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进行气管插管下支气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影像学检查以及病情转归.结果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下进行0.9%氯化钠溶液支气管灌洗治疗新生儿肺不张较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的恢复.

    作者:张永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同侧腹股沟斜与直疝并存28例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同侧腹股沟斜、直疝并存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科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同侧腹股沟斜、直疝患者28例,分为术前明确诊断的患者(术前组)18例,术中发现并诊断的患者(术中组)7例,术后因疝再发后诊断的患者(术后组)3例.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所有3组患者手术经顺利完成.在随访6个月中,术前组中切口不愈合1例;术中组中切口不愈合1例;术后组中切口不愈合1例,疝再发1例.结论 术前及术中及时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手术治疗可降低同侧腹股沟斜、直疝并存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守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实验组(甲状腺近全切术组)和对照组(甲状腺全切术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癌症复发率和转移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声音嘶哑、低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近全切术和甲状腺全切术都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甲状腺近全切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状腺全切术.因此,甲状腺近全切术更值得推广.

    作者:陈金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对照组用云南白药及锡类散灌肠治疗,两组均20d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3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23例,有效13例,无效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能偶促进胃肠黏膜修复及溃疡愈合,而且灌肠操作也简单易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依从性较好,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跃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妇产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妇产科手术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 将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未采取任何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应用人性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顺产率为76.7%,即自然分娩占23例;对照组顺产率为53.3%,即自然分娩占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使产妇出血量明显减少,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顺产率.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241例,随机分成干预组(120例)与对照组(121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住院期间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糖尿病足预防干预,包括健康宣教、足部预防护理、院外指导等.通过跟踪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次发生糖尿病足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的糖尿病足发生率为9.17%(1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0%(3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从而达到预防及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鲜玉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分析和探讨骨科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骨科术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尿潴留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能自行排尿,2例患者经间歇导尿护理后自行排尿.结论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骨科手术后出现的尿潴留,且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黄海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抗血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发病时间<6h及6~12h的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71%和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赖美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妇科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化疗治疗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有效护理干预后,均明显得意改善,使所有患者能继续接受化疗治疗.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使用化疗常会伴有多种药物不良反应,为此护理人员应通过加强对患者对症护理干预,以此改善生活质量,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赵琳蕾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静脉输液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

    目的 观察针对性管理措施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在输液期间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9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采用静脉输液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输液期间实施管理;采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在输液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液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输液治疗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体输液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对性管理措施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在输液期间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7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 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治疗组13例,有效21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乙肝五项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乙肝五项对于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对于2008年1月-2011年2月在我中心检查的152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其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本研究152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占47.3%;抗-HBs阳性有18例,占11.8%;单项 HBsAg阳性有11例,占7.2%;大三阳患者有16例,占10.5%;小三阳患者有11例,占7.2%;HBsAg及抗-HBc均为阳性者共有18例,占为11.8%;不同年龄患者乙肝感染情况不同,其中30~39岁感染比例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五项对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宝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严重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措施分析

    目的 利用先进的医学技术与医疗设备对严重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对致伤原因与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利用先进的医疗仪器对患者的致伤原因与创伤面进行科学划分,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治措施进行治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有20例患者在送到急诊科的途中已经死亡,有21例患者在急诊科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死亡18例,还有11例患者在术后死亡.结论 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在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患者时,要正确判断患者的伤情,并采取正确的救治方案.

    作者:黄稳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经不同静脉快速灌注4℃ 0.9%氯化钠溶液对兔降温的效果研究

    目的 比较分别经股静脉与耳缘静脉快速灌注4℃0.9%氯化钠溶液对兔降温效果.方法 1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股静脉组(n=5)和耳缘静脉组(n=5),均采用电子输液泵以3ml·kg-1·min-1的速度输注4℃0.9%氯化钠溶液,观察其达到目标温度(34℃)所需时间、所需液体容量,降温前后的心率、中心静脉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股静脉组体温降到目标温度所需时间比耳缘静脉组所需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静脉组所需灌注液体容量比耳缘静脉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目标温度后,耳缘静脉组的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比降温之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中心静脉(股静脉)灌注低温0.9%氯化钠溶液诱导亚低温的速度比经外周静脉(耳缘静脉)的速度快,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作者:瞿星光;赵剡;杨小博;陈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