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

金玲

关键词:医学教育, 临床教学, 改革
摘要: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社会对医学生的需求,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对照组用云南白药及锡类散灌肠治疗,两组均20d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3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23例,有效13例,无效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能偶促进胃肠黏膜修复及溃疡愈合,而且灌肠操作也简单易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依从性较好,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跃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我院用药差错的原因与防范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工作中用药差错的主要原因,旨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改进医疗服务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0月临床科室发现的90例纠正用药差错案例,从用药差错类型、发生比例等方面进行细化分析.结果 医师开方差错、护士给药差错、药师调配差错、患者用药错误是导致用药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 规范和加强合理用药,加强药物信息与管理服务,做好用药指导以及严格执行给药查对制度及操作流程,是防止用药差错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具体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具体使用情况,为后期的临床用药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12月应用抗生素的住院患者320例,分析抗生素的具体使用情况,包含抗生素的总类、具体使用时间以及联合应用情况,总结我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从总体调查数据结果上来看,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明显,其中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达到56.9%,而抗生素的临床不合理应用达到13.1%.结论 从实验数据来看我院住院部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处于基本合理状态,保证了住院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

    作者:韩若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计数等.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替罗非班组治疗前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替罗非班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小板聚集.

    作者:周凌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从药品分类管理看安全用药问题

    现阶段,用药安全是我国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主要问题,因为药品种类在不断增多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在使用药品过程中,由于消费者没有意识到保护健康的重要性,加上未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药品的分类,导致药品搭配错误,严重的甚至使用假冒药品,给人们身心健康造成无法避免的损害.本文就目前药品在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管理措施,达到用药安全的目的.

    作者:麦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早期胃癌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进展

    前哨淋巴结(SLN)是指早接受原发胃肿瘤淋巴引流的淋巴结[1].被认为是淋巴引流过程中,原发病灶第一个可能转移的淋巴结[2].因而,对于前哨淋巴结病理状态的预测可以评估整个区域的淋巴结情况.如果没有发现肿瘤SLN的转移[3],那么就没有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

    作者:樊向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目的 探讨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Ru486)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均采用氨甲蝶呤联合Ru486治疗,治疗半年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统计,计算总有效率,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内性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显效者54例,有效者46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血孕酮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蝶呤联合Ru486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具有满意临床疗效.

    作者:莫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静脉输液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

    目的 观察针对性管理措施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在输液期间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9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采用静脉输液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输液期间实施管理;采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在输液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液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输液治疗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体输液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对性管理措施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在输液期间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1-12月在我院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采用LCP内固定后,术后8周桡骨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2个月后解剖评分、功能评分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可维持良好骨折复位,保证腕关节功能恢复,且近远期疗效好.

    作者:王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疗效.方法 对76例高血脂患者采用辛伐他汀10~20mg/d,晚上睡前服用,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2个月的血脂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76例高血脂患者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出现轻微腹痛腹胀,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好转.结论 辛伐他汀临床降脂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临床用于降脂的理想药物.

    作者:许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益肾平肝方联合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肾平肝方联合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12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等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氯沙坦治疗,仅观察组加用益肾平肝方,持续治疗8周;分析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34例,无效6例.观察组治疗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52.42±11.83)mmHg和(98.75±9.74)mmHg ;对照组分别为(150.28±12.03)mmHg和(101.54±10.36)mmHg.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为(123.75±9.36)mmHg,舒张压为(84.36±6.81)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34.25±11.52)mmHg,舒张压为(88.32±7.43)mmHg.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7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头痛,1例头晕,3例胃肠道反应,1例心悸;观察组有5例,其中3例头晕,2例心悸.结论 益肾平肝方联合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较好,患者可耐受.

    作者:邓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6个月后,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压,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行中医辨证护理,有助于改善病情,控制血糖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对延长生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翠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为了保证对青光眼患者做好整个围术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为后期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现着重探讨对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接受的68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强化对其整个围术期护理能够大限度提高手术的预后效果.

    作者:罗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50例诊治分析

    目的 研究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出现的神经症状及改变,了解其发病机制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均有5~42d的假愈期,之后出现以痴呆、震颤麻痹和精神症状为主的脑病表现,经高压氧、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有效45例,治愈17例.结论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年龄、昏迷时间、假愈期、急性期高压氧治疗时间及次数有关,关键在治疗时要做到及时、足疗程、按时进行高压氧治疗防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作者:王曙光;何志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如何手术治疗老年人四肢骨折以及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骨折老年人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折部位以及治疗方法的不同对老年人的预后有很大的差异.结论 对于老年人患者,不同部位的骨折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术后进行严密的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华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院内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内部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总体的耐药性情况,为后期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依据以及指导.方法 对我院所发生的16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总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痰液标本采取分离培养检定以及药物试敏检验,对菌株的分离以及耐药性特点进行临床分析统计处理.结果 1684份痰液共检测分离出病原菌556株(33%),在病原菌中占据前三位的依次为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从患者的药敏结果情况来看,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青霉素类的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类的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俨然成为了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而其耐药情况极为严重,所以强化临床合理用药尤为重要.

    作者:叶水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与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改善睡眠环境和睡眠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评价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主要与生理、心理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均较护理前缩短,睡眠时间延长,SRSS评分均减少;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和SR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吕洁文;李京花;黄泳红;陈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临床带教体会

    目的 探讨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临床带教方式和培养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实习的50名护理实习生实习前后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对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临床带教效果.结果 不同层次护生在基础理论、综合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实习后考核成绩优于实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在临床带教中采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可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李各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宫腔镜下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局部治疗联用口服米非司酮并配以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360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9例)给予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191例)常规西药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荣;胡晓艳;陈莉茹;李丽艳;周金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自控持续性镇痛泵用于妇产科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妇产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 采用自控持续性镇痛泵,药液配制为芬太尼1 mg、昂丹司琼4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结果 通过对106例使用自控持续性镇痛泵的妇产科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达到满意镇痛效果者97例.结论 自控持续性镇痛泵镇痛效果好,在应用过程中,需加强护理,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曾钰;何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