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

楚晓玲;宗华

关键词:输血, 自体, 外科手术
摘要: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身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给患者.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节约临床用血,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惟一血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泮托拉唑钠治疗老年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钠治疗老年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就诊的72例NSAIDs相关性胃溃疡出血的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服用阿司匹林等NSAIDs药物史.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疗效.韩国 治疗5d后,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6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7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钠治疗老年NSAIDs相关性胃溃疡出血的疗效较好,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较为理想之选,值得推广.

    作者:马凤斌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糖尿病足病提供科学、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足病患者67例,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诊断进行比较,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率.韩国 所有血管重建图像均显示良好,其中确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例,动脉狭窄18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1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6例,小腿血管瘤9例,总准确率为95.52%.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图像清晰、准确率高,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鹏举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剖宫产指征1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总结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临床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119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对其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韩国 119例剖宫产的产妇中,胎儿宫内窘迫居于首位占25.2%(30/119),其次为头盆不称占17.6%(21/119),第三位为社会因素占13.4%(16/119),往下依次为:妊高症占11.8%(14/119),胎盘脐带因素占9.2%(11/119),胎膜早破占6.7%(8/119),臀位占5.9%(7/119),瘢痕子宫占5.4%(7/119),巨大儿占4.2%(5/119);其中属于胎儿因素占58.5%,母亲因素占41.5%,胎儿因素明显高于母亲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P<0.05).结论 胎儿因素是剖宫产指征中的主要因素,因此,临床建议应全面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针对高危妊娠进行跟踪和对症处理,加强对产时产程、胎心的监护,注重孕期及产前教育,严格把握剖宫产指标,对减少不必要剖宫产,保障母儿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蒙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2011年我院Ⅰ类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为控制术后感染,外科领域中应用抗生素相当普遍,中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2006-2007年的监测统计结果显示,外科手术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存在.为响应卫生部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的应用,笔者对湖南省湘潭市某二级甲等医院2011年1124例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皓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B超证实宫内孕6~10周要求终止妊娠孕妇312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观察组)与利多卡因组(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前1~2h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韩国 两组孕妇在手术时宫颈松弛度、镇痛效果、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镇痛效果满意、宫颈松弛度好、手术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妈咪爱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妈咪爱防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NEC患儿65例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妈咪爱治疗.观察两组疗效.韩国 观察组有效2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1%;对照组有效14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4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咪爱能够提高新生儿NEC的治疗效果.

    作者:罗悦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性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性治疗方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取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与帕罗西汀,谷维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韩国 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治疗组21例,有效24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综合治疗方案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蒋卫东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P-选择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P-选择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同时期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T2DN)(300mg/d>尿白蛋白排泄率≥30mg/d)患者32例作为DN组和无肾脏损害的单纯糖尿病(T2DM)患者32例作为DM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P-选择素等指标.韩国 DN组P-选择素明显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及DM组P-选择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选择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柯箫韵;李尚日;翟海龙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药材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讨论川芎的鉴定标准,以及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的疗效.方法 根据川芎产地、性状、采收日期进行川芎的分类.并选择100例月经不调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川芎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韩国 根据川芎的产地、采收时间和性状,将川芎分为川芎、抚芎、云芎、东芎.观察组治愈38例,好转7例,未愈5例;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8例,未愈1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具有更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康巧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阿立哌唑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立哌唑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联合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疗效.韩国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伍建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肝癌患者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及B淋巴细胞瘤2和热休克蛋白70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B淋巴细胞瘤2(bcl-2)、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在肝癌诊断的敏感性.方法 60例肝癌患者、60例肝硬化及60例正常人对照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FP、bcl-2、HSP70水平,根据450nm酶标仪扫描结果,标准样浓度和OD算出各样本浓度(ng/ml).韩国 3组AFP、bcl-2、HSP7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较肝癌组AFP、bcl-2、HSP70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肝硬化组AFP、bcl-2、HSP70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bcl-2、HSP70在原发性肝癌人群血清中高表达,随肿瘤侵袭度增高表达呈上升趋势,联合检测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评估、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彦民;郭恒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间苯三酚联合阿托品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联合阿托品应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自愿要求人工流产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为常规人工流产;治疗组人工流产术前15min间苯三酚80mg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充分软化70例,部分软化115例,软化不佳15例;对照组充分软化10例,部分软化60例,软化不佳13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0 级120例,1级60例,2级15例,3级5例;对照组0 级10例,1级50例,2级100例,3级4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阿托品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简单、费用低,适于推广.

    作者:陆秀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根管治疗中的诊疗间痛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期诊疗间痛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6月口腔门诊收治的牙髓病变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韩国 23颗(18.2%)发生不同程度的诊疗间痛.结论 与根管治疗诊疗间痛密切的因素包括牙髓坏死的情况、根尖周组织损伤、根管有无遗漏、根管内封药情况、全身状况等.

    作者:邹倩倩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静脉全麻复合骶麻与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静脉全麻复合骶麻与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11月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100例患儿,按照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静脉全麻复合骶麻;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全麻,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韩国 观察组患儿的效果都比较满意,同时这两组患儿在氯胺酮的总剂量、手术清醒的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静脉全麻复合骶麻相比单纯静脉全麻能够取得更好的镇痛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观察及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及指导.韩国 本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及指导后,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其中显效49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高达90.24%.结论 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对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郝春颖;程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妊娠剧吐孕妇的护理

    妊娠呕吐是妊娠早期常见症状,一般12周前自然消失,不需特殊护理.但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称为妊娠剧吐,发病率为0.35%~0.47%[1].2010年1月-2012年 9 月我们对35例妊娠剧吐孕妇进行了精心的治疗及护理,使她们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鹤;邱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的系统分析与控制对策

    本研究探讨输液不良反应的出现原因,提出防范的对策.制定正确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对出现的输液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减少不良后果.

    作者:王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分别联合替硝唑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分别联合替硝唑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90例,分别采用头孢曲松联合替硝唑和头孢他啶联合替硝唑治疗,观察两组疗效.韩国 两组在术后发热、切口感染、腹腔内残余感染、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联合替硝唑和头孢他啶联合替硝唑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疗效均较佳、不良反应少,但头孢曲松更显得价廉物美和易于被患者接受.

    作者:何继东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

    四肢骨折在临床骨科多发常见,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关键,本文主要对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零广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盐酸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给予口服盐酸胺碘酮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患者停药后转复心房纤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韩国 本组22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17例,转复成功率为77.27%;2例患者出现Q-T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治疗后患者的左房内径、收缩压及舒张压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纤颤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冉中兴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