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93例临床效果观察

吴秀青

关键词:乳腺增生, 乳腺贴, 中医药疗法
摘要:乳腺增生症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是目前女性常见,多发的乳腺疾病之一,多见于25 ~45岁女性,尤其是产后非哺乳期妇女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形成的乳房肿块和疼痛,其恶变的危险性比正常女性增加2~4倍.近年来,该病患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也愈来愈年轻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患者93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治疗组予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第一疗程治愈率为59.5%高于对照组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9.4±4.1)d短于对照组的(15.7±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服用方便、疗程短、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军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供应室规范化培训护士带教体会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在医疗机构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使其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实践过程.培训目标是要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护师水平.我院护理部参照国家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制订了《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对护龄<2年的青年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我院供应室自2009年开始接纳规范化培训护士,结合科室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化培训措施并狠抓落实,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群;徐志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社区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措施分析

    笔者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收治恶性肿瘤患者38例,均于化疗后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心理干预.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2~67岁.1.2方法(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讲解肿瘤的知识及肿瘤化疗新进展,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悲观、恐惧情绪;(3)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化疗期间的个人防护措施及合理饮食可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等[1];(4)了解患者病史、生活事件、个性特征及生活现状,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5)训练患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生活压力,学会应付突发性负性事件的方法,排遣高焦虑、抑制状态的技巧;(6)做好家属工作,安慰、关心、支持、鼓励患者;(7)加强间歇期随访,做好间歇期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肖永奇;袁琳;邹德凤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 该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口腔颌面外伤患者203例,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探讨心理护理在该治疗中的影响.结果 心理护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能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使其积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结论 通过详细周密的心理护理能减少口腔颌面部外伤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儿科氧气疗法的临床应用

    氧气疗法[1]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1临床指征(1)呼吸困难早期表现为呼吸费力,呼吸幅度变浅,频率加快.严重时濒于衰竭,表现为节律不整、呼吸次数减少、呼吸无力,甚至呼吸暂停>20s.(2)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是早期缺氧的机体代偿表现.若长时期缺氧不能纠正,心率和血压均可下降.(3)烦躁不安是严重缺氧开始时的表现,易被临床忽视.若缺氧持续存在而导致脑部缺氧可出现昏迷和抽搐,发展至心、脑、肾重要脏器供氧不足会严重威胁生命.(4)皮肤色泽改变多表现为口唇、甲床紫绀,严重缺氧者面色青灰.需注意的是局部循环因素等可致口周发青,却不一定有低氧血症存在.而严重贫血时,虽有缺氧但可无紫绀出现.

    作者:张文静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用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应用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齐纳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反复洗胃对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影响

    洗胃是抢救有机磷中毒的一个重要环节,洗胃是否彻底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笔者在临床观察到,中毒患者经首次洗胃几小时后,仍可从患者呕吐物中闻到很浓的有机磷毒物的气味,为了解重复洗胃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的影响,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宾城;谢胜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普外科医院感染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普外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2007-2012年普外科患者5869例,回顾性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81例(1.38%),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8例(46.9%);检出病原菌1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占49.6%,革兰阳性菌39例,占29.8%,真菌27株,占20.6%.使用单一抗生素24例,二联45例,三联以上12例.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二代头孢、第三代头孢、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甲硝唑.结论 据患者病情特点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丁爱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肺炎患者抗生素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患者抗生素的用药特点与合理性.方法 该院2009-2010年收治老年肺炎患者35例,以《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法,对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所有入院老年患者均得到治疗,其中治愈12例(34.29%);好转23例(65.71%);住院时间3~38d,平均15.8d.所用药物涉及抗生素类达18种,其中DUI >1的有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及美洛西林.使用率偏高的有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他啶.结论 抗生素应用要严格遵循用药规则,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从而在临床上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清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血压调控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血压调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和依那普利组各40例.氨氯地平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依那普利组予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2组血压及颈动脉IMT和狭窄程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IMT增厚率及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均低于依那普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平稳调整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且对于血管内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消除或稳定老年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江;王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服务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化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均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重,用药疗程长,加上肿瘤患者本身体质差,对化疗药物知识缺乏,使目前临床上化疗药物的使用存在许多隐患.针对化疗的危害性,我科通过对静脉化疗风险环节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人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减退,多病共存,加上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情况十分普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是老年人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今老年社会保障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社区用药人群中老年人占90%以上,随之而来的关于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探讨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作者:姜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者178例作为腹腔镜组,另选取同期异位妊娠接受开腹术者133例作为开腹组.腹腔镜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离床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2d体温恢复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腹部几乎不留瘢痕的优势,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付金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透析疗法有了很大的进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尽管如此,血液透析中仍有许多并发症,低血压是为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低血压发生较快,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可造成透析不充分,超滤困难,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动静脉瘘闭塞等,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1].笔者对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象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救治可致残,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而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1].我院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5~68(52.5±3.5)岁;其中颅脑损伤3例,高血压脑出血1例,脑肿瘤1例.所有患者均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并予开颅手术治疗.5例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1例.

    作者:黄益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贵港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后遗症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贵港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后遗症状况.方法 对2515例贵港市城区幼儿园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观察佝偻病后遗症状况.结果 2515例学龄前儿童,检出佝偻病后遗症83例,检出率为3.30%.其中,男性儿童共检查1408例,检出儿童佝偻病后遗症45例,检出率为3.20%;女性儿童共检查1107例,检出儿童佝偻病后遗症38例,检出率为3.43%.结论 贵港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后遗症仍存在,应继续加强婴幼儿保健工作,为消除佝偻病后遗症创造条件.

    作者:罗榜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围产期严重的妊娠合并症[1].目前我国心脏病患者中,发病年龄趋于青少年,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幼年存活下来,并逐步进入生育年龄,加上某些已婚后并发心肌炎、心肌病及其他心脏病的年轻女性患者较多,使护理人员在妇产科护理中,常会遇到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笔者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幸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脑血管畸形致脑梗死1例

    患者,女,14岁,因左侧肢体麻木10d,加重伴活动不利4h,于2012年2月26日入院.既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史19个月.查体:T 36.8℃,P 70次/min,R20次/min,BP 110/80mm Hg;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理解力、定向力、计算力正常,查体合作.双眼睑无下垂,无复视,双眼球各方向活动灵活不受限,辐辏反射时调节反射存在,未见眼震;口唇苍白,伸舌轻度左偏;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Hoffmann征均(-).

    作者:杜昊;杨淑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孟鲁司特辅治腺样体肥大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辅治腺样体肥大(A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AH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抗组胺(西替利嗪滴剂)、化痰止咳(必嗽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治疗,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乙酰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辅治AH疗效显著,且经口服给药,用药方便,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洋新;刘小生;黎清交;蔡志军;刘跃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加巴喷丁和羟嗪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和羟嗪对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择期行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术前予加巴喷丁;B组术前予羟嗪;C组术前予安慰剂.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患者给药前,给药后2h及麻醉诱导前的焦虑水平进行评估;手术前和术后2、6、12、24、48h进行疼痛评分(VAS),同时调查患者对术前抗焦虑用药的满意度.结果 给药后2h及麻醉诱导前A组和B组STAI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24、48hA组和B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巴喷丁和羟嗪能均能明显减轻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并能提高患者对术前抗焦虑用药的满意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