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远霞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管理与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关系.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7例,据体质量控制情况分为体质量控制理想亚组65例和体质量控制不理想亚组32例.另随机选取同期52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 体质量控制理想亚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且远低于体质量控制理想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体质量控制理想亚组剖宫产率低于体质量控制不理想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质量控制理想亚组剖宫产率虽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有效的体质量管理控制可以显著降低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
作者:杨桂华;罗卓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腹部术后胃瘫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92例老年人上腹部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76%泛影葡胺100ml进行胃管灌注,持续0.5h后排除,每天进行2次,直至患者胃动力恢复,观察患者临床特点,对比2组胃动力恢复时间.结果 临床特点为多数患者表现有精神压力大、胃体完整性受损、手术时间长、全肠外营养持续时间≥3d、术后镇痛泵的应用、重症腹腔感染.观察组胃动力恢复时间为(17.02±14.6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8.31±8.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老年人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非手术综合治疗,采用76%泛影葡胺进行胃管灌注,有利于缩短患者胃动力恢复时间.
作者:朱武东;邓光华;梁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VATS组47例和开胸组48例,VATS组采用VATS组手术,开胸组在后外侧或腋下切口进胸切除肺大泡.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电话随访>6个月,无失访病例,VATS组复发率为2.13%(1/47)低于开胸组的6.25%(3/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短等特点,且术后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术式.
作者:闫冀豫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既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疾病的30%.目前随着现代医学对ITP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认为其病理机制除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之外,另存在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1],而治疗上采取了单克隆抗体、血小板生成刺激剂等相应的新措施,但仍存在局限性.中医各家在临症的基础上对该病病机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完善,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笔者总结近年来中医各家对该类疾病病机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希赞;杨淑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是产妇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对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的产妇,若抢救不及时或护理措施不当,极易因失血过多、休克时间过长等发生席汗综合征或脑垂体缺血性坏死等危重症状,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我科护理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34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艳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指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和舒张压≥90mmHg,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正常高值、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重度高血压[1].流行病学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之间不同,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全球高血压患者超过6亿人,患病率约为10%,我国高血压患者约1.6亿,患病率约18.8%.高血压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目前,临床上针对不同高血压患者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物,可有效降低血压,保护靶器官,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琼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卡提素联合吸入激素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倍氯米松气雾剂吸入,治疗组在常规吸入倍氯米松同时加用卡提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较单纯激素吸入治疗,疗效更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贤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观察2种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AG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AG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6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AGC临床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桂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效果较显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娄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治轮状病毒型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轮状病毒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辅治轮状病毒型小儿急性腹泻安全有效,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辉;管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全身烧伤伴爆震伤患者病情十分危重,常合并吸入性损伤、冲击伤、肺挫伤、外伤等,休克、感染的发病率高[1].护理过程中应严密监控临床症状变化,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汉族.主因头、面、颈、背、臀及四肢被炼铁炉爆炸伤4h,于2012年11月26日14:31由平车推入我科.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0/80mm Hg(1mmHg=0.133kPa),体质量75kg,身高173cm.初步诊断:(1)大面积中度烧伤,面积48%;(2)呼吸道烧伤;(3)多脏器爆震伤.入院时创面肿胀,大部分表皮脱落,8%创面基底红润,20%创面基底红白相间,其余20%创面基底苍白,渗出较多,给予清创处理,敷料包扎,给予一级护理,报病重,禁食水,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持续低流量吸氧,雾化吸入,创面持续灯烤.
作者:王来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及时给予亚低温治疗,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病例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较大,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 全面掌握亚低温的常见并发症,密切监测及时有效处理,可保证该疗法正常进行,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神经恢复安全有效.
作者:刘桂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观察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及利培酮组各50例.阿立哌唑组予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予利培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有效率、显效率和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6、8周末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同期PANSS评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静坐不能、震颤、恶心呕吐、失眠等较利培酮组少,且头昏、嗜睡、口干、心动过速、便秘、体质量增加、兴奋激越明显少于利培酮组.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一致,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药物如何在治疗中发挥大治疗作用,把不良反应降到低,正确服用药物是关键.而口服给药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也是医师、药师提倡的佳给药途径.由于用药时间不同,给予相同剂量的药物后,其作用强弱有很大差异.比较理想的是在适宜的时间给予适当剂量的药物,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节约医药资源,提高用药依从性.
作者:陈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美国医师Lichtenstein于1986年首先提出并开展的疝修补术,与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较,具有复发率低,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自1997年在我国开始推广应用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由手术初期每年几千例手术,发展到了2011年约50万例手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随之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也逐渐增加,了解和掌握产生各类并发症的原因,正确预防和处理各类并发症,可更好地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作者:李江力;司翠权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药房是医院药学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医院更是体现中医特色的重要窗口.中药房的管理工作在处方的调配和药品的养护等方面与西药房有着很大的区别,应建立起一个适合中药房管理的方法,而非完全采用西药房的管理方法.本文主要从中药材管理、处方管理、人员管理、考核制度、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对中药房的管理展开分析.
作者:吕伟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压、心肌肥厚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压及心肌肥厚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肥厚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向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与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6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疾病认知与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分布情况,探究两者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两者间的P<0.01,呈现正向直线分布,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时,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疾病认知情况平均水平上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有助于冠心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寿命已普遍延长,老龄化速度加快,髋关节疾病是困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大障碍,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俊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近年有报道97%上腔静脉综合征(SVGS)是恶性肿瘤所致,其中以支气管肺癌多,占75%,尤其是小细胞未分化癌,其他恶性淋巴瘤占15%,转移性癌占7%.发病时具有典型临床表现,面部浮肿,甚至躯干和上肢浮肿,头皮、颈静脉怒张,呼吸急促,甚至出现中枢系统症状.如护士能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知病情进展,采取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为患者争取有效地治疗时机,甚至还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张阁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