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卡马西平和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

田源

关键词:卡马西平, 托吡酯, 丙戊酸, 脑炎, 癫痫,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和丙戊酸钠组,各36例.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和托吡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3%(25/36)、77.78%(28/36)和79.63%(29/3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相当;对脑炎继发癫痫患者采取单药治疗时,卡马西平对部分性发作有较好疗效,托吡酯与丙戊酸钠适宜治疗各种类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同时托吡酯具有较少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用几丁糖用于输卵管通液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医用几丁糖用于输卵管通液防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1月在湘雅萍矿合作医院就诊的92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的输卵管通液加入医用几丁糖,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溶液、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输卵管畅通及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输卵管通畅率(97.8%)高于对照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年内宫内妊娠率(76.1%)高于对照组(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1例发生盆腔感染,对照组2例发生盆腔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几丁糖用于输卵管通液防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安全有效,明显减少输卵管阻塞的发生率,提高子宫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文涓;谭亚林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MRI与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目的 对比MRI 与CT 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间在萍乡市中医院检查出为鼻咽癌的55例患者进行MRI 和CT检测,然后分析对比其临床诊断资料.结果 鼻咽部扫描诊断显示,MRI与CT在对鼻癌检测时,MRI检出率为92.7%(51/55),CT检出率为81.8%(45/55),MRI与CT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颅底扫描诊断显示,MRI与CT在对鼻癌检测时,MRI检出率为43.6%(24/55),CT检出率为23.6%(13/55),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等方面对比时,CT诊断要明显由于MRI诊断,两种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诊断相比,鼻咽部扫描以及颅底部扫描检更具有优势.同时,利用CT诊断鼻癌,可以得到淋巴转移和鼻癌的详细情况,而利用MRI诊断鼻癌,更容易发现鼻癌的病症原发灶,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作者:吴斌;李建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研究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沭阳县中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6例患儿及家属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18例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18例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之上开展人文关怀护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儿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开展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对患儿的服务质量.

    作者:范丽琴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我院2012年7-12月份病区用药医嘱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病区用药医嘱的书写与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12月我院180份住院病历,并根据规定对医嘱点评结果和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抽查的180份病历中,用药医嘱点评书写不规范及用药不合理情况共有61份,占33.9%.结论 我院住院病历用药医嘱点评的书写缺乏规范,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严重,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以提高病历用药医嘱书写的质量,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朱卫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试论如何通过改变西药剂型来降低其不良反应

    在西药临床诊治中,剂型是影响人体对药物吸收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关注,大量服用保健类药物,会使西药的不良反应在体内堆积,更有些人,生病后不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在没有医生合理的诊断下自行服药缓解病症,没有严格地按照药物的相关要求进行搭配服用,从而使人体内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导致身体功能的受损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在关键的时刻,使药物无法发挥其效果和作用.在临床中,有大部分西药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不同的人体机制对药物的依从性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西药剂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本研究针对改变西药剂型降低不良反应做了研究和探讨.

    作者:耿丹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研究

    目的 比较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3d,观察治疗前后体温、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能够快速降低体温,改善症状与体征,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延娜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临床肩难产的助产与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观察临床肩难产产妇的助产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20例肩难产产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2010年对肩难产患者单纯进行常规助产护理,2011年针对肩难产产妇给予规范性的助产及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010年、2011年两年肩难产发生率与产伤率.结果 2011年肩难产患者产伤率(16.7%)低于2010年(50.0%),胎儿娩出时间短于2010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肩难产产妇助产护理,提升助产技术,可有效降低肩难产的产伤率,加快胎儿娩出时间.

    作者:张金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西咪替丁预防脑出血急性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对脑出血急性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内经检查确诊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600 mg进行治疗,根据病情和意识障碍程度每日静脉滴注1~2次,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为20.37%,治疗组患者上消化出血发病率为4.00%.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间差异统计学意义(χ2=6.36,P=0.01).结论 西咪替丁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高志林;但瑞芬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急性颈脊髓损伤急救时效性与功能恢复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急救时效性.方法 对成都市第五医院自2006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98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总结与时效性相关的临床特征.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受伤至手术、使用脱水剂和MP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的有效率(67.9%)高于对照组(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患者的早期处理和患者的预后都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任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

    目的 分析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探讨针对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1年4月-2012年12月间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4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148例乳腺癌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得到缓解,减轻了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痛苦,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保证了化疗的顺利完成.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产生的不良反应通过采取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干预,可以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春萍;栗东雪;马锌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老年患者胃癌手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手术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98例,将有合并症的2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无合并症的7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术后2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23.47%.其中观察组18例患者,占18.37%;对照组5例患者,占5.10%.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以肺部感染为多见共12例(占56.52%);其次为切口感染患者6例(占26.09%);胸腔积液的患者3例(占13.04%);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1例(占4.35%);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例(占4.35%).结论 对于胃癌的患者,必须做到原发病治疗与并发症治疗同时兼顾,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维持患者呼吸、血压,确保生命安全.

    作者:蔡安庆;吴新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ICU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只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100例,在常规ICU病房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ICU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余晓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治疗的误区及用药安全性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不管是选择在家庭、社区或医院治疗都存在许多方面的用药误区.我们应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用药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着手,提高患儿家属及医务人员对呼吸道感染用药的安全性及科学性的认识.借鉴国内外先进、合理的药品管理及治疗方法,减少滥用药物对患儿带来的危害.

    作者:陈颖萍;陈晔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治疗胃溃疡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抗胃溃疡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胃溃疡病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溃疡病情控制时间和治疗方案应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丁晓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34例和同期未发生感染的患者35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者术中应用抗生素者比例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联合用药比例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可以对切口感染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临床应给予关注.

    作者:吴晓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72例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利巴韦林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更昔洛韦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发热缓解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更昔洛韦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爱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A组)与试验组(B组),A组行基础护理措施,B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之上行早期康复护理,以3个月为一个护理周期,具体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一个周期的精心护理,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在总有效率上,A组为60%,B组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A组为80%,B组为10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降低致残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各医院神经内科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贺雅萍;安毓平;田文静;李小燕;任巧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选取2005 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的治疗UC患者87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87例住院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肠镜检查病变呈连续、浅表、弥漫性分布,血管模糊伴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病变范围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治疗以氨基水杨酸制剂(SASP/5-ASA)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为主,保留灌肠,辅以饮食、心理治疗.治愈63例.结论 结肠镜检及组织活检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UC并发症发生率低,氨基水杨酸盐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综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华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喘可治雾化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喘可治雾化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8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C组,A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加普米克令舒及可必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组患者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加喘可治及可必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C组采用喘可治、喘可治及普米可令舒交替治疗,3组均治疗1周,对比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随访6个月发现B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喘可治雾化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以有效控制患儿的发作次数,增强抵抗力,值得推广.

    作者:托合提布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地塞米松在防治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防治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94例患者的102颗根尖周病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患者52颗牙,根管充填中使用地塞米松、氢氧化钙糊剂;对照组46例患者50例,根管充填中使用氢氧化钙糊剂,两组均于封药后口服替硝唑.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4.6%(44/52),68.0%(3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地塞米松防治根管治疗期间疼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志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