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量维生素C的不良反应

王克军;丁红丽

关键词:维生素C, 不良反应, 滥用
摘要:近年来,因维生素C的应用日趋广泛,由此产生不良反应的案例亦愈来愈多,渐渐引起临床重视.笔者就维生素C使用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做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1 维生素C吸收或代谢的不良反应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会引起:(1)每天服用1~4g维生素C,会使小肠蠕动加速,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2)引发恶心、呕吐.同时因胃酸分泌增多,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加剧,严重者出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致胃出血.(3)可减少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致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加剧,甚至恶化.如果患者先天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每天服用维生素C超过5g,会促使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从而产生贫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30例疗效观察

    胆囊炎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饱食、过度油腻或劳累等均可导致发病,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等,属临床常见病,胆囊炎传统治疗须开腹胆囊切除术,但因其创伤较大,并发症多,临床疗效并不满意[1].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当前胆囊炎治疗首选方法.笔者对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的疗效进行观察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后君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非手术异位妊娠25例临床观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伴随超声技术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敏感性的提高,多数异位妊娠患者可得到早期诊断,为异位妊娠非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

    作者:程丽;孙平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我院2013年8月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8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00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作统一表格,点评内容包括:诊断、年龄,药物名称、机型、规格、数量、用法、每次给药次数、溶媒名称,溶媒数量.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化;陈华彪;丁红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美托洛尔,首剂量6.25mg,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增加药量,但每日总剂量≤50mg,观察2组患者血压与心率情况,并统计心功能好转率、再住院率与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心功能好转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再住院率、病死率、血压与心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良好,且治疗过程简易、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涛;陈昌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乳酸依沙吖啶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乳酸依沙吖啶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的效果.方法 200例中期妊娠要求引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后,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对照组单用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5%,清宫率为15.0%低于对照组的59.0%(P<0.05).观察组注药至宫缩总发动时间和产程发动至胎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乳酸依沙吖啶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在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减轻产痛、降低清宫率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快捷的引产方法.

    作者:陆泽洪;岑美娟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盐酸万古霉素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配伍禁忌

    随着医学及药学技术水平提高,新药不断研发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多数新药在说明书及<318种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快捷检索表>中尚未提供相关配伍禁忌说明.笔者在临床药物应用过程中发现盐酸万古霉素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萍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80例疝修补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分析疝修补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对2011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疝修补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疝修补术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有47例,使用率为58.75%;第二代头孢类抗菌药物频率高,依次为B-内酰胺类以及酶制剂、青霉素、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类抗菌药物、林可霉素;用药指征合理性为89.4%,用药时机合理性为68.1%,药物选择合理性为78.7%,用药疗程合理性为63.8%;首次给药时间合理性为65.9%,持续性给药时间合理性68.1%.结论 对疝修补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对其用药类型、用药时间及用药指征等进行充分考虑,以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王伟东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在我院体检的正常非孕妇女(正常妇女组)80例,在我院住院的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60例和在我院住院的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100例.对3组患者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小板(PLT)和血小板容积比(PCT)低于正常妇女组和正常妊娠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高于正常妇女组和正常妊娠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正常妇女组和正常妊娠组,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于正常妇女组和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对早期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郭平凡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骨康胶囊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患者,男,56岁,2012年7月5日因重物碾伤致右手指损伤、活动受限入院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肝炎及结核病史.无手术及输血史.入院查体:T 36.8℃,P 80次/min,R 16次/min,BP 130/80mm Hg(1mm Hg=0.133kPa).意识清,精神倦怠,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黏膜无充血、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肾区无压痛扣击痛,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ALT 11U/L,AST 12U/L;X线摄片示:右手未见明显骨折.诊断:右手2、3、4伸指肌腱断裂伴软组织挫伤.

    作者:唐丽鸣;姚东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我院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患儿输液处方80369张,统计抗生素使用比例、种类、排位与联用情况,对调查结果做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抗生素处方占总处方42.13%;抗生素使用以头孢菌素类为首(62.18%),青霉素类次之(16.89%),其中又以头孢呋辛酯应用多(13.15%);以单药治疗为主,并存在个别用药不合理现象.结论 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对不合理使用应予以重视并纠正.

    作者:孙大可;叶晓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与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心肌坏死.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近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50万,现患≥200万.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式调查,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及护理,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维生素D与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血脂紊乱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5例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按照血清25(OH)D水平进行四分位法分组,对年龄、BMI、甲状旁腺激素(PT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葡萄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钙(Ca)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生素D正常11例(10.47%),25(OH)D<20ng/ml者62例(59.05%),20~30ng/ml者32例(30.48%).有血脂异常者85例(80.95%).Q1组TG和PTH水平均低于Q2、Q3、Q4组,HDL-C水平高于Q2、Q3、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PTH、BMI、腹围、TG呈负相关,与HDL-C与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与糖尿病相关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李龙英;李世云;张凤林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1],其目的是使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以达到佳的健康状态,其对临床的各种诊疗均有增效作用.目前,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面尚无公认的、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因此探讨一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很有必要.我们通过近2年的临床实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胜;胡增祥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6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腹泻婴幼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按每次1.5~3g,每天1或2次,连用1~3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4.8%和97.0%,高于对照组的26.7%和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京会;张晓斌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口服用药正确方法分析

    口服作为常用给药方式具有经济、方便且安全性高等优点,但临床常出现诸多不重视口服用药方法,导致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病例.笔者总结口服用药正确方法以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方建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诺和灵30R对初发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诺和灵30R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将6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要求在控制饮食、适当的体育运动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口服格列吡嗪控制血糖,观察组采用诺和灵30R控制血糖.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11.2±3.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灵30R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效果肯定.

    作者:陆焕俊;吴韵华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临床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作用

    糖尿病足指糖尿病患者因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所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属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多见足部麻木变凉,肿胀或发紫,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截肢致残.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截肢率高达7.3%[1].加强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对改善该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丽莎;何楠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常见准确的诊断手段,但由于胃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者在检查的时候存在着一些恐惧或焦虑心理,以及镜身插入体内的刺激,导致病患在检查时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痛苦不适,很多患者因为惧怕而拒绝行胃肠镜检查,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我院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使胃肠镜检查成功率得到大幅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受到患者的好评,体现了当今社会舒适医疗、以人为本的理念.现将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配合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京华;吴小刚;李晓红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脑苷肌肽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面神经炎38例临床观察

    面神经炎又称面瘫,指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Bell麻痹.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脑苷肌肽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面神经炎患者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学莉 刊期: 2013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 2011-2012年诊治的3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和美吡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玉液汤加味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糖尿病药效发挥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较小,疗效确切.

    作者:葛家亮 刊期: 2013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