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明;赖世兴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继乳剂、脂质体、微粒和毫微粒后,新一代的性能优越的亚微粒给药系统,是指粒径在10~1000nm的胶体给药系统,以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的固态天然或合成的类脂为载体,将药物吸附或包裹于脂质膜中制成的新一代纳米粒给药系统,具有可控制药物释放、避免药物的降解或泄漏及良好的靶向性等优点.SLN有多种制备方法,可经多种途径给药,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在新药开发中极具发展前景[1].
作者:姚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是目前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1],可有效延缓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8年10月-2011年3月采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138例进行强化治疗,使血糖迅速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从而消除了高血糖的毒性作用[2],降低了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同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及综合护理,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梁艳;高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11年4月6日笔者遇到1例因肌内注射母牛分支杆菌(微卡)菌苗而致皮肤红肿患者,经对症处理和积极护理,患者康复.现将护理经过总结如下.1 病历资料患者,女,43岁,汉族.因体弱,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来我所进行微卡菌苗预防免疫注射.既往体健,无过敏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晰,心肝未触及异常.予以微卡菌苗22.5μg肌内注射(臀部),每月1次,2011年3月4日注射第1针后无不良反应,1个月后即4月4日注射第2针,3d后复诊.
作者:赵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对紫癜性肾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2组均检查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比较2组半年内发生肾损害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均低于治疗前,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损害发生率为35.5%低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可有效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作者:江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儿童脑脓肿是儿科神经系统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随着头颅影像学技术的推广和改善及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应用,使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本文对2001-2009年我院诊治的脑脓肿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沈英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肾汤联合黄体酮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黄体酮治疗,试验组加用补肾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肾虚证侯积分低于治疗前,黄体中期血清E2及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肾虚证侯积分低于对照组,血清P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补肾汤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黄体功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作者:徐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临床一种新的内镜介入技术及管饲方法,在电子胃镜的协助下,用套管针经腹壁穿刺入胃腔,置入导丝,引导胃造瘘管经口腔、食管进入胃腔,从而形成胃造瘘,以达到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行胃肠道营养或胃肠道减压的治疗目的,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造瘘技术[1].采用PEG方法建立消化道营养通路,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快捷,并发症少,减少患者痛苦,风险小,患者易于接受.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凤丽;王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11年1-8月我院应用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组织(骨、肌腱)外露、烧伤瘢痕挛缩患者4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3~59岁,中位年龄34岁.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骨、肌腱)外露缺损患者37例,瘢痕切除术后患者4例.
作者:王彤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肠道间质瘤(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IS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将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例IST中良性病变7例,恶性病变18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42%.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IS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手术中的输液,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证,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1 掌握合适的穿刺时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饮、禁食、血容量相对不足,因此待患者在手术台上平稳躺好后应立即为患者行静脉穿刺,严重创伤或失血性休克的急症患者,应穿刺好后再移到手术台.
作者:吴巧玲;张俏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解离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先天性发育不良、外伤等基础上,由于血压急剧升高所导致的主动脉血管壁内膜撕裂,血液流入撕裂的内膜与管壁之间,形成血肿并扩大,管壁分离为2层,血肿可向两端扩展,管壁继续剥离,向近心端可侵及主动脉瓣,亦可向远端扩展,累及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甚至延及分支[1].AD是非常凶险的主动脉疾病之一,临床相对少见,是常见的侵及主动脉的致命性急诊,属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急症,起病急骤,病死率高,预后凶险,自然预后差[2].及时确诊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挽救AD患者生命的关键[3].AD的特点是发病急,且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且随着中国高血压发病率增加而成为常见病,成为急诊和心血管专科医师日常管理的疾病病种之一.其急诊和急救措施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作者:李洪寅;谌新双;范建军;杨玉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的常见和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五大原因之一,常发生在孕20周以后或产褥期,初产妇多见,临床上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妊娠期高血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本病在妊娠晚期进展紧急,可能发生胎盘早剥、肾功能衰竭、胎儿窘迫等母婴并发症,其发病率在我国为9.4%[1],可直接影响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生命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诊断、早期选择有效方式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院外科系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1-5月外科系统出院病历进行系统统计分析,包括科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疾病、手术名称、切口分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含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给药剂量、每天给药次数、疗程、联合用药等).结果 该院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较为严重,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48.53%,相当一部分医师越线用药,抗菌药物的用药起点高.结论 必须加强对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史经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静脉穿刺是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1].无论是输血、输液,还是检验采血都要进行静脉穿刺.多少年来人们都习惯认为静脉穿刺是一个熟能生巧的问题,其实它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与护士本身所具有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护士所具有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穿刺的成功与否.做为一名护士有着不同的身份,背负着多种责任和义务,在生活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又是家庭和社会的一份子,所以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影响,而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对护士的心理会产生负面效应,反映到护士的工作中,比如静脉穿刺,直接的影响是降低了成功率.当今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同时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穿刺技术水平.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因护士心理素质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作者:张莲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腹股沟疝是一种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目前治愈腹股沟疝的惟一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并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1].笔者回顾性分析近年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25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仁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高热惊厥是指在小儿发育的某一时期,单纯由发热诱发的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并伴意识障碍,常见于0.5~6岁儿童,发作时病情危急,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发作时间常为数秒至几分钟,若得不到及时救治,惊厥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可导致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严重者可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1].因此及时进行抢救并加强护理对高热惊厥患儿的康复起关键作用.现将笔者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莫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2组Barthel评分、上下肢肌力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评分、上下肢肌力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肢体肌力及自理能力均有显著效果,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也得到改善.
作者:李珊;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晚期青光眼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40例(50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5眼).全部患者均采用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后抗青光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12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甲钴胺胶囊500μg口服,每天3次,15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青光眼术后联合应用川芎嗪和甲钴胺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南宁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对该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收到的192例HIV/AIDS住院患者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92例ADR中,男性(60.4%)高于女性(39.6%);23~40岁发生率高(52.6%);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63.5%);引起不良反应常见药物是抗感染药,其中抗生素占40.7%、抗HIV药占26.2%、抗结核药占17.9%.多见受损器官是皮肤及附属器官(40.1%),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0.3%)和血液系统(12.0%).结论 HIV/AIDS患者ADR以抗感染药为主,应加强对抗机会性感染药物和抗HIV药物的监测.
作者:吴念宁;葛利辉;杜红;黄绍标;李伟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脱位前牙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361例389颗不同类型的脱位前牙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脱位牙的根管治疗率为60.2%(234/398),其中部分脱位牙为59.8%(156/261),完全脱位牙为76.1%(67/88).脱位牙牙根吸收率为51.7%(201/389),根管治疗前为38.6%(150/389),根管治疗后为13.1%(51/389).结论 根管治疗是脱位前牙治疗的重要手段.早期根管治疗可预防或减少脱位牙的牙根吸收.
作者:王德志;赵锋;刘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