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江红

关键词:肝素, 小剂量, 紫癜, 儿童, 过敏性, 肾炎, 紫癜性
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对紫癜性肾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2组均检查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比较2组半年内发生肾损害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均低于治疗前,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损害发生率为35.5%低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可有效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6例.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甘草锌.观察2组疗效及临床症状(退热、止吐、止泻)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晓萍;黄名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及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穿刺给药是化疗药物应用的必要方法,在应用化疗药物期间,化疗药外渗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发生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形成硬结,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不能自愈.所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春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递增,中药汤剂调配处方相对减少.中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使其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有效、服用方便、应用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一面.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从报道情况来看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护士工作压力及对策探讨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护理服务市场化趋势,给护理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激烈的社会竞争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护士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护士日益增加的专业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这将给护理职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帮助护士缓解压力已成为一个医院管理者的责任.

    作者:李凤芝;徐珍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手术中的输液,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证,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1 掌握合适的穿刺时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饮、禁食、血容量相对不足,因此待患者在手术台上平稳躺好后应立即为患者行静脉穿刺,严重创伤或失血性休克的急症患者,应穿刺好后再移到手术台.

    作者:吴巧玲;张俏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并观察2组心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LVEF及LVDd水平均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心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LVEF及LV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只要掌控好适应证,确定合适药物剂量,注重剂量的个体化,临床应用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俊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的现状.方法 对2009-2010年住院分娩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住院分娩新生儿791例,母婴同室708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9.51%;2010年分娩新生儿1012例,母婴同室890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7.94%.2年间母婴同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母婴同室率呈下降发展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母婴同室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李庆梅;沈红;陈辉燕;麦永秀;杜薇;朱丽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南宁地区HIV/AIDS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该南宁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对该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收到的192例HIV/AIDS住院患者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92例ADR中,男性(60.4%)高于女性(39.6%);23~40岁发生率高(52.6%);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63.5%);引起不良反应常见药物是抗感染药,其中抗生素占40.7%、抗HIV药占26.2%、抗结核药占17.9%.多见受损器官是皮肤及附属器官(40.1%),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0.3%)和血液系统(12.0%).结论 HIV/AIDS患者ADR以抗感染药为主,应加强对抗机会性感染药物和抗HIV药物的监测.

    作者:吴念宁;葛利辉;杜红;黄绍标;李伟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弥漫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弥漫性肺疾病(DL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DLD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DLD患者中分别确诊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13例(32.5%),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2例(30.0%),脱屑型间质性肺炎2例,结缔组织病肺部表现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肺炎2例,转移性肺癌2例,粟粒性肺结核1例.结论 DL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除寻常间质性肺炎外,其他类型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良好,DLD的病理活检率有待提高.

    作者:王玉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减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应用减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160例,疗效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60例,其中男94例,女66例;年龄38~65(50.34±10.13)岁;身高(161.35士10.47)cm;体质量(55.35±15.12)kg;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为脑出血62例,脑梗死98例.

    作者:肖琴;佟剑平;王碧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160例临床治疗体会

    手足口病在我国各地季节性流行和全年散发已持续数年,虽多数病情轻,但传播速度快,多爆发流行都发生于学校、日托机构,主要引起6岁以下婴幼儿发病[1].早期若不能合理治疗,少数患儿病情可快速进展而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手足口病患者160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向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补肾汤联合黄体酮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汤联合黄体酮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黄体酮治疗,试验组加用补肾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肾虚证侯积分低于治疗前,黄体中期血清E2及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肾虚证侯积分低于对照组,血清P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补肾汤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黄体功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作者:徐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

    自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开发此类药物,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取得了飞跃进展,从发展速度来看,喹诺酮合成抗菌药已超过生物合成及半合成抗生素.某些新喹诺酮的抗菌作用与疗效可与第3代头孢类媲美.近年来各国上市了十几种新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过去的第3代品种相比,或在抗菌作用或在药代动力学性能等方面有所改善.新近正在开发的新喹诺酮类药物既保留了抗革兰阴性菌的高活性,又明显增强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谢燕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卡马西平致剥脱性皮炎1例

    患者,女,20岁.因发作性不省人事、四肢抽搐伴冲动毁物6年余,于2011年4月15日来我院就诊.门诊诊断为癫痫伴发行为障碍,给予卡马西平片0.2g,每天2次.在家自服8d后因发热、瘙痒、全身出现皮疹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入院查体:面红、遍布红色丘疹;双眼水肿,球结膜充血水肿,睁眼困难;口唇及口腔黏膜发生大疱、糜烂;全身泛发红色丘疹,融合成片;颈部、腋窝、腹部等皱襞处更为严重出现糜烂及渗液.T 39.2℃,BP 112/78mm Hg,血常规:白细胞13.6×109/L,中性粒细胞0.72,嗜酸性粒细胞0.08.

    作者:张健;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07-2011年我院分娩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该院住院分娩状况.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7月该院住院分娩资料,按年度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11年7月该院住院分娩产妇3022例,剖宫产1258例,剖宫率为41.63%.2007-2011年剖宫产率分别为43.77%、47.23%、36.99%、40.88%、43.79%.结论 该院住院分娩剖宫率较高,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邱青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

    麝香保心丸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常用的药物之一,不但能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与预防,还能用于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近年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还具有减少脂质浸润、抗动脉壁炎症、稳定易损斑块等作用,特别是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的研究和对麝香保心丸药理研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作为急救药,麝香保心丸可快速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作为长期预防性用药,可遏制冠心病的多种病理进展,提高患者对扩血管药物的治疗反应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及病理研究有了深入的提高,使得对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作用有了重新的认识.

    作者:王炳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公立医院财务控制分析

    近年来,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如同企业改革一样,经历了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将逐步开放医疗服务领域,民营医院的建立、外资医院的开设,我国公立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使得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控制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

    作者:冷华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班外急诊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抗生素在该院班外急诊就诊中的使用情况,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抽取2011年1-3月该院班外所有急诊处方946张并统计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根据临床诊断和用药方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6张急诊处方中有457张(48.31%)使用了抗生素,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使用频率居首位.其中甲哨唑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较多.呼吸系统疾病使用抗生素数量居首位.结论 该院班外急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一定的过度预防用药情况.

    作者:李光明;赖世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的常见和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五大原因之一,常发生在孕20周以后或产褥期,初产妇多见,临床上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妊娠期高血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本病在妊娠晚期进展紧急,可能发生胎盘早剥、肾功能衰竭、胎儿窘迫等母婴并发症,其发病率在我国为9.4%[1],可直接影响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生命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诊断、早期选择有效方式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极化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防治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极化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87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2组均给予常规抢救治疗,治疗组加用极化液治疗,对照组输入新鲜全血治疗.结果 治疗组反跳发生率为12.6%,对照组反跳发生率为1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化液能有效减少反跳的发生,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仁伟;张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