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康晓萍;黄名寿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 甘草锌, 小儿
摘要:目的 观察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6例.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甘草锌.观察2组疗效及临床症状(退热、止吐、止泻)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50例体位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极为重要.而体位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影响,体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和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

    作者:谷传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67例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6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4类4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7.61%(52例);在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占76.12%(51例).ADR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多,占52.24%(35例).结论 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作者:钟瑞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医疗纠纷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近年来,护理纠纷也时有发生,护理纠纷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也使护士身心疲惫与焦虑,不但耗费了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大量时间、精力,还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因此,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纠纷的原因和探讨应采取哪些对策,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关心和思考的话题.

    作者:邸建琴;王鸿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及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穿刺给药是化疗药物应用的必要方法,在应用化疗药物期间,化疗药外渗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发生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形成硬结,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不能自愈.所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春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治疗组加用莫沙比利5mg,每天3次.2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RE疗效优于单用奥美拉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其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抗生素不良反应及预防对策

    在临床药物应用中,抗生素是用量多的药物.在美英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仅占药品收入的10%,WHO推荐抗生素院内使用率为30%.据统计目前我国药品使用销售量排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抗生素虽抢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危害严重,常在用药后数秒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作者:张连爱;刘运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核素骨显像诊断早期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肺癌患者行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骨显像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1.76%,多发转移灶占92.0%,腺癌的骨转移发生率高(69.64%),部位以胸部多见(56.25%).肺癌骨转移在不同区域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5),而对不同类型肺癌在同一区域骨转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发现早,准确率高,安全有效,应作为肺癌的常规检查.

    作者:陈碧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极化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防治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极化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87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2组均给予常规抢救治疗,治疗组加用极化液治疗,对照组输入新鲜全血治疗.结果 治疗组反跳发生率为12.6%,对照组反跳发生率为1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化液能有效减少反跳的发生,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仁伟;张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儿童常见的心脏病,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成功率高、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及手术后不留任何瘢痕等优点,现已成为适应证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由于血液循环的异常,先心病患儿的发育一般较正常儿童滞后,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加之术后患儿的病情波动大,变化快,所以如何及时正确的进行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科对小儿先心病患儿34例采用介入治疗,并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唐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并观察2组心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LVEF及LVDd水平均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心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LVEF及LV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只要掌控好适应证,确定合适药物剂量,注重剂量的个体化,临床应用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俊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55例护理体会

    严重胸外伤所致多发肋骨骨折是胸外科急性重症之一,病情凶险,变化迅速,病死率高[1].早期进行内固定手术可消除浮动胸壁,减轻胸廓畸形,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可缓解患者痛苦[2].我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患者55例,疗效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天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临床带教规范化的实施与成效

    目的 探索护理程序在手术室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实习护生通过评估,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加强对临床教学的管理,实施岗位前的培训,一对一专人带教,月记点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结果 实习护生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综合素质均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应用护理程序对实习护生的教学管理,可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手术室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彭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递增,中药汤剂调配处方相对减少.中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使其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有效、服用方便、应用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一面.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从报道情况来看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奥扎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辅治UAP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芮晓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调查

    目的 了解该院血液透析(血透)中心血透患者的贫血治疗情况.方法 调查血透中心血透患者的病例资料17 798人次,分析其中的各种贫血治疗方案和相关检查报告.结果 治疗贫血可直接输入红细胞悬液,但该院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铁剂联用治疗贫血,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结论 EPO联合铁剂治疗贫血,是一种较好治疗方法.

    作者:周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2组Barthel评分、上下肢肌力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评分、上下肢肌力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肢体肌力及自理能力均有显著效果,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也得到改善.

    作者:李珊;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压疮的护理体会

    压疮(pressure sores)又称为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并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是临床常见的护理并发症之一.1 压疮的认识1.1 引起压疮的因素引起压疮主要有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引起压疮的主要原因是压力,研究证明,皮肤毛细血管大承受压力为16~33mm Hg,长承受时间2h.超过此压力、时间会造成皮肤缺血性损害.剪切力是引起压疮的第2位因素,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险.

    作者:吴金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伴高尿微量白蛋白(≥25mg/L)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型糖尿病且尿微量白蛋白(<25mg/L)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观察组FBG、TC及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HbA1c联合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梁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与急救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解离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先天性发育不良、外伤等基础上,由于血压急剧升高所导致的主动脉血管壁内膜撕裂,血液流入撕裂的内膜与管壁之间,形成血肿并扩大,管壁分离为2层,血肿可向两端扩展,管壁继续剥离,向近心端可侵及主动脉瓣,亦可向远端扩展,累及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甚至延及分支[1].AD是非常凶险的主动脉疾病之一,临床相对少见,是常见的侵及主动脉的致命性急诊,属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急症,起病急骤,病死率高,预后凶险,自然预后差[2].及时确诊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挽救AD患者生命的关键[3].AD的特点是发病急,且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且随着中国高血压发病率增加而成为常见病,成为急诊和心血管专科医师日常管理的疾病病种之一.其急诊和急救措施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作者:李洪寅;谌新双;范建军;杨玉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160例临床治疗体会

    手足口病在我国各地季节性流行和全年散发已持续数年,虽多数病情轻,但传播速度快,多爆发流行都发生于学校、日托机构,主要引起6岁以下婴幼儿发病[1].早期若不能合理治疗,少数患儿病情可快速进展而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手足口病患者160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向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