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瑞坤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辅治UAP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芮晓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人群发病率可达3‰,若不及时处理,随着疝块的逐渐增大,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重者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腹股沟疝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但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缝合张力高、在不同解剖层次上缝合、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的缺点.近年来,随着对腹股沟局部解剖的新认识和修补材料的新发展,传统的疝修补术已逐渐被无张力疝修补术所代替[1].我院于2005年3月-2010年6月对80例腹股沟疝患者经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作者:贺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2组Barthel评分、上下肢肌力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评分、上下肢肌力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肢体肌力及自理能力均有显著效果,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也得到改善.
作者:李珊;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6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均予5%葡萄糖溶液+缩宫素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即在子宫体部注射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口服;观察组则于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术毕统计2组阴道积血量和24h内的出血量,并记录第3产程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阴道积血量和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第3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低于对照组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严重胸外伤所致多发肋骨骨折是胸外科急性重症之一,病情凶险,变化迅速,病死率高[1].早期进行内固定手术可消除浮动胸壁,减轻胸廓畸形,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可缓解患者痛苦[2].我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患者55例,疗效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天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护理服务市场化趋势,给护理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激烈的社会竞争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护士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护士日益增加的专业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这将给护理职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帮助护士缓解压力已成为一个医院管理者的责任.
作者:李凤芝;徐珍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9年该院30 582例孕妇的筛查和238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诊断治疗和干预的成本效益.方法 对实际发生的筛查和干预、治疗成本进行成本测算,估算干预成本效益.结果 先心病筛查干预措施的效益成本比率为5:1.结论 证实先心病产前筛查对先心病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虹;常宏;李志玲;赵光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伴高尿微量白蛋白(≥25mg/L)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型糖尿病且尿微量白蛋白(<25mg/L)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观察组FBG、TC及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HbA1c联合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梁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院妇产科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剖宫产出院病历3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剖宫产患者100.00%使用抗菌药物,用药品种13种(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给药方式以先静脉滴注后改为口服为主,疗程5~13d;术前0.5~2h给药者127例(42.33%),术前2h以上给药43例(14.33%),术后给药130例(43.33%);一联用药247例(82.33%),二联用药53例(17.67%).结论 该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不当及应用时间过长,应按照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原则加以干预.
作者:潘太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解离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先天性发育不良、外伤等基础上,由于血压急剧升高所导致的主动脉血管壁内膜撕裂,血液流入撕裂的内膜与管壁之间,形成血肿并扩大,管壁分离为2层,血肿可向两端扩展,管壁继续剥离,向近心端可侵及主动脉瓣,亦可向远端扩展,累及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甚至延及分支[1].AD是非常凶险的主动脉疾病之一,临床相对少见,是常见的侵及主动脉的致命性急诊,属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急症,起病急骤,病死率高,预后凶险,自然预后差[2].及时确诊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挽救AD患者生命的关键[3].AD的特点是发病急,且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且随着中国高血压发病率增加而成为常见病,成为急诊和心血管专科医师日常管理的疾病病种之一.其急诊和急救措施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作者:李洪寅;谌新双;范建军;杨玉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6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4类4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7.61%(52例);在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占76.12%(51例).ADR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多,占52.24%(35例).结论 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作者:钟瑞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工进城的热潮兴起,在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且庞大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做好住院期间留守儿童心理观察与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纠正,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国家、家庭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盖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静脉注射是临床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患者家长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静脉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应纯熟控制的基本功.由于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易于固定,便于患儿肢体的活动、保温,所以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护士要做到一针见血既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也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并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冲突.笔者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汤秀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维元素片内服配合环吡酮胺乳膏和碘酊外用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甲真菌病患者采用多维元素片内服营养指(趾)甲及环吡酮胺乳膏和碘酊外涂杀灭真菌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中痊愈71例,显效15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复发率仅为9.9%.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三联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安全,经济效价比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兆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深静脉置管术能有效地避免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且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因此已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大,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较大,渗漏到周围组织可引起坏死[1],因而患者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并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至关重要,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能有效预防静脉炎.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93例,并进行精心的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俊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穿刺给药是化疗药物应用的必要方法,在应用化疗药物期间,化疗药外渗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发生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形成硬结,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不能自愈.所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春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临床药物应用中,抗生素是用量多的药物.在美英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仅占药品收入的10%,WHO推荐抗生素院内使用率为30%.据统计目前我国药品使用销售量排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抗生素虽抢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危害严重,常在用药后数秒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作者:张连爱;刘运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护理程序在手术室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实习护生通过评估,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加强对临床教学的管理,实施岗位前的培训,一对一专人带教,月记点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结果 实习护生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综合素质均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应用护理程序对实习护生的教学管理,可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手术室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彭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11年4月6日笔者遇到1例因肌内注射母牛分支杆菌(微卡)菌苗而致皮肤红肿患者,经对症处理和积极护理,患者康复.现将护理经过总结如下.1 病历资料患者,女,43岁,汉族.因体弱,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来我所进行微卡菌苗预防免疫注射.既往体健,无过敏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晰,心肝未触及异常.予以微卡菌苗22.5μg肌内注射(臀部),每月1次,2011年3月4日注射第1针后无不良反应,1个月后即4月4日注射第2针,3d后复诊.
作者:赵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对子宫肌瘤患者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指导康复期活动及饮食等综合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 腹腔镜手术是国内新开展的微创手术项目,患者常顾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费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解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越性,即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消除顾虑.请术后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认真解答患者的询问,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欣;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