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分析与建议

余长春;杨翠娣

关键词:抗菌药物, 限定日剂量, 用药分析
摘要: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临床上是不可或缺的.笔者对某山区基层医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占全院用药量的28.80%,而且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着不少误区,现分析如下.1 滥用抗菌药1.1 预防用药使用高级抗菌药物,浪费资源 例如清洁手术预防用药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明确规定用β-内酰胺类(青霉素或头孢唑啉)[1],但该院一般使用头孢唑肟、氨曲南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用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 选择72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于术后进行随访,对其心功能改善状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跟踪观察.结果 72例患者心血管系统结构及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较少,未发生二次手术或死亡病例.结论 PCI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能显著改善心功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的现状.方法 对2009-2010年住院分娩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住院分娩新生儿791例,母婴同室708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9.51%;2010年分娩新生儿1012例,母婴同室890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7.94%.2年间母婴同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母婴同室率呈下降发展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母婴同室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李庆梅;沈红;陈辉燕;麦永秀;杜薇;朱丽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

    麝香保心丸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常用的药物之一,不但能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与预防,还能用于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近年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还具有减少脂质浸润、抗动脉壁炎症、稳定易损斑块等作用,特别是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的研究和对麝香保心丸药理研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作为急救药,麝香保心丸可快速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作为长期预防性用药,可遏制冠心病的多种病理进展,提高患者对扩血管药物的治疗反应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及病理研究有了深入的提高,使得对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作用有了重新的认识.

    作者:王炳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临床带教规范化的实施与成效

    目的 探索护理程序在手术室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实习护生通过评估,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加强对临床教学的管理,实施岗位前的培训,一对一专人带教,月记点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结果 实习护生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综合素质均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应用护理程序对实习护生的教学管理,可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手术室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彭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25例体会

    腹股沟疝是一种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目前治愈腹股沟疝的惟一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并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1].笔者回顾性分析近年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25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仁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关系,以期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性肾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患者(≥75岁)210例按24h动态脉压(24h PP)≤40mm Hg、41~55mm Hg、56~70mm Hg、>70mmHg分为Ⅰ、Ⅱ、Ⅲ、Ⅳ组(50例、55例、55例、50例).测量各组24h PP、尿mAlb,比较各组的尿mAlb检测值及其阳性率.结果 Ⅰ组与Ⅱ组尿mAlb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与Ⅳ组随24h PP的增高,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及尿mAlb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要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在理想的范围,而且还能降低动态脉压.

    作者:张华;洪怡;张卫珍;张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民大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遭受心脑血管的折磨,这些患者大多是因不良的生活方式而患病的,而这些疾病本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缺乏科学的保健知识,因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仍在增加,给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定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09年我院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和干预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 分析2009年该院30 582例孕妇的筛查和238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诊断治疗和干预的成本效益.方法 对实际发生的筛查和干预、治疗成本进行成本测算,估算干预成本效益.结果 先心病筛查干预措施的效益成本比率为5:1.结论 证实先心病产前筛查对先心病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虹;常宏;李志玲;赵光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及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穿刺给药是化疗药物应用的必要方法,在应用化疗药物期间,化疗药外渗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发生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形成硬结,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不能自愈.所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春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2008-2010年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 对2008-2010年该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均逐年增加.结论 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基本合理,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将逐渐占据市场.

    作者:吴丹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班外急诊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抗生素在该院班外急诊就诊中的使用情况,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抽取2011年1-3月该院班外所有急诊处方946张并统计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根据临床诊断和用药方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6张急诊处方中有457张(48.31%)使用了抗生素,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使用频率居首位.其中甲哨唑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较多.呼吸系统疾病使用抗生素数量居首位.结论 该院班外急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一定的过度预防用药情况.

    作者:李光明;赖世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

    静脉注射是临床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患者家长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静脉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应纯熟控制的基本功.由于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易于固定,便于患儿肢体的活动、保温,所以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护士要做到一针见血既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也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并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冲突.笔者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汤秀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细辛脑治疗喘憋型肺炎患儿4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细辛脑治疗喘憋型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喘憋型肺炎患儿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辛脑0.5mg/kg+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01~0.02%的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2次,连用5~7d.治疗后观察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止咳、平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胸部X线阴影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轻微,停药后缓解.结论 细辛脑治疗喘憋型肺炎疗效显著,症状体征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弥漫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弥漫性肺疾病(DL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DLD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DLD患者中分别确诊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13例(32.5%),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2例(30.0%),脱屑型间质性肺炎2例,结缔组织病肺部表现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肺炎2例,转移性肺癌2例,粟粒性肺结核1例.结论 DL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除寻常间质性肺炎外,其他类型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良好,DLD的病理活检率有待提高.

    作者:王玉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0例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症状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产生药源性双流仑样反应的药品依次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甲硝唑;有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临床表现.28例患者经急诊抢救成功并好转出院;2例年龄较大并伴有慢性病者收住院,经综合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

    作者:王浩凌;徐玉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极化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防治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极化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87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2组均给予常规抢救治疗,治疗组加用极化液治疗,对照组输入新鲜全血治疗.结果 治疗组反跳发生率为12.6%,对照组反跳发生率为1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化液能有效减少反跳的发生,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仁伟;张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性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对老年性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病情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97例老年性结肠癌中41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低血糖性休克2例(4.9%),高渗性昏迷1例(2.4%).经积极抢救,顺利渡过危险期,无酮症酸中毒发生.结论 老年性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在围术期必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梁丽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160例临床治疗体会

    手足口病在我国各地季节性流行和全年散发已持续数年,虽多数病情轻,但传播速度快,多爆发流行都发生于学校、日托机构,主要引起6岁以下婴幼儿发病[1].早期若不能合理治疗,少数患儿病情可快速进展而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手足口病患者160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向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深静脉置管术用于恶性肿瘤化疗的护理体会

    深静脉置管术能有效地避免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且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因此已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大,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较大,渗漏到周围组织可引起坏死[1],因而患者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并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至关重要,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能有效预防静脉炎.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93例,并进行精心的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俊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护士心理素质与静脉穿刺的关系

    静脉穿刺是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1].无论是输血、输液,还是检验采血都要进行静脉穿刺.多少年来人们都习惯认为静脉穿刺是一个熟能生巧的问题,其实它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与护士本身所具有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护士所具有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穿刺的成功与否.做为一名护士有着不同的身份,背负着多种责任和义务,在生活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又是家庭和社会的一份子,所以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影响,而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对护士的心理会产生负面效应,反映到护士的工作中,比如静脉穿刺,直接的影响是降低了成功率.当今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同时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穿刺技术水平.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因护士心理素质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作者:张莲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