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

谢燕萍

关键词:喹诺酮, 抗菌药物, 研究进展
摘要:自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开发此类药物,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取得了飞跃进展,从发展速度来看,喹诺酮合成抗菌药已超过生物合成及半合成抗生素.某些新喹诺酮的抗菌作用与疗效可与第3代头孢类媲美.近年来各国上市了十几种新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过去的第3代品种相比,或在抗菌作用或在药代动力学性能等方面有所改善.新近正在开发的新喹诺酮类药物既保留了抗革兰阴性菌的高活性,又明显增强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一定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静脉及口服联合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转归.方法 将重症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25例.胺碘酮组予胺碘酮静脉及口服治疗,利多卡因组予利多卡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预后.结果 胺碘酮组有效率为76.0%高于利多卡因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病死率为4.0%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大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递增,中药汤剂调配处方相对减少.中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使其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有效、服用方便、应用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一面.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从报道情况来看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

    麝香保心丸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常用的药物之一,不但能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与预防,还能用于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近年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还具有减少脂质浸润、抗动脉壁炎症、稳定易损斑块等作用,特别是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的研究和对麝香保心丸药理研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作为急救药,麝香保心丸可快速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作为长期预防性用药,可遏制冠心病的多种病理进展,提高患者对扩血管药物的治疗反应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及病理研究有了深入的提高,使得对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作用有了重新的认识.

    作者:王炳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对子宫肌瘤患者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指导康复期活动及饮食等综合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 腹腔镜手术是国内新开展的微创手术项目,患者常顾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费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解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越性,即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消除顾虑.请术后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认真解答患者的询问,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欣;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伴高尿微量白蛋白(≥25mg/L)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型糖尿病且尿微量白蛋白(<25mg/L)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观察组FBG、TC及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HbA1c联合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梁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阿斯二氏综合征诱发精神错乱1例

    患者,男,88岁,农民.平素体健.2011年8月20日12∶ 00,因突发晕厥1h,被家人急送入本院内科求诊.入院查体:神志及意识欠清晰,面无表情,四肢湿冷,反应迟钝,紫绀,定向力障碍,大小便失禁.无颈抵抗,压眶反应轻.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无呕吐.桡动脉搏动缓慢而无力,30次/min.胸部叩诊清音,心界无扩大.听诊,心音低钝而遥远,律不齐,偶有早博,心率30次/min.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壁未触及震颤波.呼吸频率28次/min,音粗糙,以左上肺显著,未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两侧胸廓呼吸运动对称.全腹无压疼及反跳疼,无包块,无腹胀,肠鸣音减弱.

    作者:于振飞;陆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的常见和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五大原因之一,常发生在孕20周以后或产褥期,初产妇多见,临床上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妊娠期高血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本病在妊娠晚期进展紧急,可能发生胎盘早剥、肾功能衰竭、胎儿窘迫等母婴并发症,其发病率在我国为9.4%[1],可直接影响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生命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诊断、早期选择有效方式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极化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防治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极化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87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2组均给予常规抢救治疗,治疗组加用极化液治疗,对照组输入新鲜全血治疗.结果 治疗组反跳发生率为12.6%,对照组反跳发生率为1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化液能有效减少反跳的发生,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仁伟;张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关系,以期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性肾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患者(≥75岁)210例按24h动态脉压(24h PP)≤40mm Hg、41~55mm Hg、56~70mm Hg、>70mmHg分为Ⅰ、Ⅱ、Ⅲ、Ⅳ组(50例、55例、55例、50例).测量各组24h PP、尿mAlb,比较各组的尿mAlb检测值及其阳性率.结果 Ⅰ组与Ⅱ组尿mAlb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与Ⅳ组随24h PP的增高,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及尿mAlb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要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在理想的范围,而且还能降低动态脉压.

    作者:张华;洪怡;张卫珍;张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弥漫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弥漫性肺疾病(DL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DLD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DLD患者中分别确诊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13例(32.5%),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2例(30.0%),脱屑型间质性肺炎2例,结缔组织病肺部表现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肺炎2例,转移性肺癌2例,粟粒性肺结核1例.结论 DL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除寻常间质性肺炎外,其他类型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良好,DLD的病理活检率有待提高.

    作者:王玉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术室输液安全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手术中的输液,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证,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1 掌握合适的穿刺时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饮、禁食、血容量相对不足,因此待患者在手术台上平稳躺好后应立即为患者行静脉穿刺,严重创伤或失血性休克的急症患者,应穿刺好后再移到手术台.

    作者:吴巧玲;张俏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1].而我国膝关节置换患者缺乏早期系统的治疗,就医时机较晚,往往有多关节受累,并合并有严重的畸形与肌肉萎缩[2].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师精湛的手术技术,还与科学的功能康复有关系.为此,我科在以往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对2011年1-7月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16例进行了科学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制定适合个体的康复训练方法,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班月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并观察2组心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LVEF及LVDd水平均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心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LVEF及LV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只要掌控好适应证,确定合适药物剂量,注重剂量的个体化,临床应用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俊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奥扎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辅治UAP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芮晓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67例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6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4类4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7.61%(52例);在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占76.12%(51例).ADR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多,占52.24%(35例).结论 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作者:钟瑞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细辛脑治疗喘憋型肺炎患儿4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细辛脑治疗喘憋型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喘憋型肺炎患儿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辛脑0.5mg/kg+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01~0.02%的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2次,连用5~7d.治疗后观察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止咳、平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胸部X线阴影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轻微,停药后缓解.结论 细辛脑治疗喘憋型肺炎疗效显著,症状体征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班外急诊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抗生素在该院班外急诊就诊中的使用情况,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抽取2011年1-3月该院班外所有急诊处方946张并统计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根据临床诊断和用药方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6张急诊处方中有457张(48.31%)使用了抗生素,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使用频率居首位.其中甲哨唑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较多.呼吸系统疾病使用抗生素数量居首位.结论 该院班外急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一定的过度预防用药情况.

    作者:李光明;赖世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民大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遭受心脑血管的折磨,这些患者大多是因不良的生活方式而患病的,而这些疾病本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缺乏科学的保健知识,因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仍在增加,给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定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炔雌醇环丙孕酮与戊酸雌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与戊酸雌二醇(补佳乐)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4例青春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以达英-35为主的止血治疗;对照组采用以补佳乐为主的止血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突破性出血、控制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突破性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控制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达英-35治疗青春期功血在止血治疗方面优于补佳乐.

    作者:赵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18例临床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不同原因致脑或脊髓部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脑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和血性脑脊液.再出血是其致命的并发症,我院近年收治SAH患者103例中有18例并发再出血,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