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月敏
目的 观察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对紫癜性肾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2组均检查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比较2组半年内发生肾损害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均低于治疗前,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损害发生率为35.5%低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可有效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作者:江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眼科首诊双眼复视患者眼外相关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双眼首诊复视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复视像分析及血生化等各方面的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眼外相关病因24例(50.0%),其中糖尿病10例(20.8%),腔隙性脑梗死8例(16.7%),病毒感染2例(4.2%)、重症肌无力3例(6.2%),鼻咽癌1例(2.1%).结论 引发眼科首诊双眼复视患者的外部原因多种多样,应认真查找病因,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因进行不同治疗,以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祝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术前置鼻肠管,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前置胃管,术后行肠外营养(TPN).观察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试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EN可更好地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是安全、可行的方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德余;贾巍;解素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并观察2组心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LVEF及LVDd水平均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心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LVEF及LV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只要掌控好适应证,确定合适药物剂量,注重剂量的个体化,临床应用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俊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民大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遭受心脑血管的折磨,这些患者大多是因不良的生活方式而患病的,而这些疾病本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缺乏科学的保健知识,因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仍在增加,给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定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抗生素在该院班外急诊就诊中的使用情况,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抽取2011年1-3月该院班外所有急诊处方946张并统计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根据临床诊断和用药方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6张急诊处方中有457张(48.31%)使用了抗生素,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使用频率居首位.其中甲哨唑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较多.呼吸系统疾病使用抗生素数量居首位.结论 该院班外急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一定的过度预防用药情况.
作者:李光明;赖世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手术中的输液,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证,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1 掌握合适的穿刺时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饮、禁食、血容量相对不足,因此待患者在手术台上平稳躺好后应立即为患者行静脉穿刺,严重创伤或失血性休克的急症患者,应穿刺好后再移到手术台.
作者:吴巧玲;张俏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临床上是不可或缺的.笔者对某山区基层医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占全院用药量的28.80%,而且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着不少误区,现分析如下.1 滥用抗菌药1.1 预防用药使用高级抗菌药物,浪费资源 例如清洁手术预防用药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明确规定用β-内酰胺类(青霉素或头孢唑啉)[1],但该院一般使用头孢唑肟、氨曲南等.
作者:余长春;杨翠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辅治复治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2组给予相同的化疗方案,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痰菌阴转、病变吸收、空洞闭合情况,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9.3%,病变总吸收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2.4%,空洞闭合率为84.1%高于对照组的60.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辅治复治肺结核疗效显著,有利于抗结核治疗疗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治愈率,减低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刘林刚;李爱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生迈入护理岗位的首要过程[1].我科自2008年在儿科重症监护室(ICU)临床护理实习生(护生)中实行责任制带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带教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细辛脑治疗喘憋型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喘憋型肺炎患儿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辛脑0.5mg/kg+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01~0.02%的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2次,连用5~7d.治疗后观察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止咳、平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胸部X线阴影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轻微,停药后缓解.结论 细辛脑治疗喘憋型肺炎疗效显著,症状体征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静脉注射是临床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患者家长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静脉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应纯熟控制的基本功.由于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易于固定,便于患儿肢体的活动、保温,所以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护士要做到一针见血既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也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并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冲突.笔者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汤秀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人们法律意识的日渐增强,对医疗和护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医疗纠纷也日趋增加[1].面对这种现状,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熟知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法律问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患者安全,维护患者权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就手术患者护理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及防范措施作如下探讨.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老年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斐;孙乙铭;赖成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脱位前牙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361例389颗不同类型的脱位前牙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脱位牙的根管治疗率为60.2%(234/398),其中部分脱位牙为59.8%(156/261),完全脱位牙为76.1%(67/88).脱位牙牙根吸收率为51.7%(201/389),根管治疗前为38.6%(150/389),根管治疗后为13.1%(51/389).结论 根管治疗是脱位前牙治疗的重要手段.早期根管治疗可预防或减少脱位牙的牙根吸收.
作者:王德志;赵锋;刘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静脉穿刺是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1].无论是输血、输液,还是检验采血都要进行静脉穿刺.多少年来人们都习惯认为静脉穿刺是一个熟能生巧的问题,其实它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与护士本身所具有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护士所具有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穿刺的成功与否.做为一名护士有着不同的身份,背负着多种责任和义务,在生活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又是家庭和社会的一份子,所以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影响,而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对护士的心理会产生负面效应,反映到护士的工作中,比如静脉穿刺,直接的影响是降低了成功率.当今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同时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穿刺技术水平.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因护士心理素质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作者:张莲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效果.方法 将110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入院时及产前1~3d应用焦虑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程度,比较2组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前SAS评分少于对照组,剖宫产、早产、继发子痫、新生儿阿氏评分<7、体质量<2500g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妊高征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院妇产科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剖宫产出院病历3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剖宫产患者100.00%使用抗菌药物,用药品种13种(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给药方式以先静脉滴注后改为口服为主,疗程5~13d;术前0.5~2h给药者127例(42.33%),术前2h以上给药43例(14.33%),术后给药130例(43.33%);一联用药247例(82.33%),二联用药53例(17.67%).结论 该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不当及应用时间过长,应按照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原则加以干预.
作者:潘太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评估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IFI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疑似IFI感染患者131例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1-3)-β-D-葡聚糖;于发热时采静脉血做真菌培养鉴定,并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疑似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阳性率为41.2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7.40%.2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菌培养结果为参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敏感性为95.92,特异性为91.46,阳性预测值为87.04,阴性预测值为97.40.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IFI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王启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弥漫性肺疾病(DL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DLD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DLD患者中分别确诊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13例(32.5%),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2例(30.0%),脱屑型间质性肺炎2例,结缔组织病肺部表现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肺炎2例,转移性肺癌2例,粟粒性肺结核1例.结论 DL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除寻常间质性肺炎外,其他类型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良好,DLD的病理活检率有待提高.
作者:王玉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