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孙斐;孙乙铭;赖成毅

关键词:老年人,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摘要: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老年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递增,中药汤剂调配处方相对减少.中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使其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有效、服用方便、应用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一面.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从报道情况来看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对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评估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IFI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疑似IFI感染患者131例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1-3)-β-D-葡聚糖;于发热时采静脉血做真菌培养鉴定,并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疑似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阳性率为41.2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7.40%.2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菌培养结果为参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敏感性为95.92,特异性为91.46,阳性预测值为87.04,阴性预测值为97.40.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IFI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王启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极化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防治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极化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87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2组均给予常规抢救治疗,治疗组加用极化液治疗,对照组输入新鲜全血治疗.结果 治疗组反跳发生率为12.6%,对照组反跳发生率为1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化液能有效减少反跳的发生,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仁伟;张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6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均予5%葡萄糖溶液+缩宫素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即在子宫体部注射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口服;观察组则于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术毕统计2组阴道积血量和24h内的出血量,并记录第3产程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阴道积血量和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第3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低于对照组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阿斯二氏综合征诱发精神错乱1例

    患者,男,88岁,农民.平素体健.2011年8月20日12∶ 00,因突发晕厥1h,被家人急送入本院内科求诊.入院查体:神志及意识欠清晰,面无表情,四肢湿冷,反应迟钝,紫绀,定向力障碍,大小便失禁.无颈抵抗,压眶反应轻.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无呕吐.桡动脉搏动缓慢而无力,30次/min.胸部叩诊清音,心界无扩大.听诊,心音低钝而遥远,律不齐,偶有早博,心率30次/min.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壁未触及震颤波.呼吸频率28次/min,音粗糙,以左上肺显著,未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两侧胸廓呼吸运动对称.全腹无压疼及反跳疼,无包块,无腹胀,肠鸣音减弱.

    作者:于振飞;陆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局部清创联合碘伏换药治疗糖尿病足8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局部清创联合碘伏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7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常规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等内科基础治疗,并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应用碘伏换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8.9%,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清创联合碘伏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仇国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临床带教规范化的实施与成效

    目的 探索护理程序在手术室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实习护生通过评估,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加强对临床教学的管理,实施岗位前的培训,一对一专人带教,月记点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结果 实习护生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综合素质均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应用护理程序对实习护生的教学管理,可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手术室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彭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55例护理体会

    严重胸外伤所致多发肋骨骨折是胸外科急性重症之一,病情凶险,变化迅速,病死率高[1].早期进行内固定手术可消除浮动胸壁,减轻胸廓畸形,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可缓解患者痛苦[2].我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患者55例,疗效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天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术前置鼻肠管,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前置胃管,术后行肠外营养(TPN).观察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试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EN可更好地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是安全、可行的方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德余;贾巍;解素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晚期青光眼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晚期青光眼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40例(50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5眼).全部患者均采用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后抗青光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12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甲钴胺胶囊500μg口服,每天3次,15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青光眼术后联合应用川芎嗪和甲钴胺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人群发病率可达3‰,若不及时处理,随着疝块的逐渐增大,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重者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腹股沟疝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但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缝合张力高、在不同解剖层次上缝合、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的缺点.近年来,随着对腹股沟局部解剖的新认识和修补材料的新发展,传统的疝修补术已逐渐被无张力疝修补术所代替[1].我院于2005年3月-2010年6月对80例腹股沟疝患者经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作者:贺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09年我院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和干预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 分析2009年该院30 582例孕妇的筛查和238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诊断治疗和干预的成本效益.方法 对实际发生的筛查和干预、治疗成本进行成本测算,估算干预成本效益.结果 先心病筛查干预措施的效益成本比率为5:1.结论 证实先心病产前筛查对先心病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虹;常宏;李志玲;赵光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卒中患者50例体位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极为重要.而体位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影响,体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和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

    作者:谷传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妇产科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剖宫产出院病历3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剖宫产患者100.00%使用抗菌药物,用药品种13种(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给药方式以先静脉滴注后改为口服为主,疗程5~13d;术前0.5~2h给药者127例(42.33%),术前2h以上给药43例(14.33%),术后给药130例(43.33%);一联用药247例(82.33%),二联用药53例(17.67%).结论 该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不当及应用时间过长,应按照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原则加以干预.

    作者:潘太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

    自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开发此类药物,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取得了飞跃进展,从发展速度来看,喹诺酮合成抗菌药已超过生物合成及半合成抗生素.某些新喹诺酮的抗菌作用与疗效可与第3代头孢类媲美.近年来各国上市了十几种新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过去的第3代品种相比,或在抗菌作用或在药代动力学性能等方面有所改善.新近正在开发的新喹诺酮类药物既保留了抗革兰阴性菌的高活性,又明显增强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谢燕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儿童脑脓肿23例临床分析

    儿童脑脓肿是儿科神经系统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随着头颅影像学技术的推广和改善及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应用,使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本文对2001-2009年我院诊治的脑脓肿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沈英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18例临床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不同原因致脑或脊髓部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脑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和血性脑脊液.再出血是其致命的并发症,我院近年收治SAH患者103例中有18例并发再出血,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民大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遭受心脑血管的折磨,这些患者大多是因不良的生活方式而患病的,而这些疾病本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缺乏科学的保健知识,因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仍在增加,给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定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减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应用减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160例,疗效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60例,其中男94例,女66例;年龄38~65(50.34±10.13)岁;身高(161.35士10.47)cm;体质量(55.35±15.12)kg;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为脑出血62例,脑梗死98例.

    作者:肖琴;佟剑平;王碧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2008-2010年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 对2008-2010年该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均逐年增加.结论 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基本合理,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将逐渐占据市场.

    作者:吴丹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