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芳
目的 了解近年来该院住院分娩状况.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7月该院住院分娩资料,按年度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11年7月该院住院分娩产妇3022例,剖宫产1258例,剖宫率为41.63%.2007-2011年剖宫产率分别为43.77%、47.23%、36.99%、40.88%、43.79%.结论 该院住院分娩剖宫率较高,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邱青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不同原因致脑或脊髓部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脑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和血性脑脊液.再出血是其致命的并发症,我院近年收治SAH患者103例中有18例并发再出血,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严重胸外伤所致多发肋骨骨折是胸外科急性重症之一,病情凶险,变化迅速,病死率高[1].早期进行内固定手术可消除浮动胸壁,减轻胸廓畸形,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可缓解患者痛苦[2].我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患者55例,疗效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天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106例临床上疑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进行低频与高频超声联合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06例急性阑尾炎低频与高频超声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3%(101/105),对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符合率达100.0%,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时存在漏诊现象(4.7%).结论 低频、高频超声联合检查可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黄玲;阳昇;蓝菊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儿童常见的心脏病,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成功率高、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及手术后不留任何瘢痕等优点,现已成为适应证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由于血液循环的异常,先心病患儿的发育一般较正常儿童滞后,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加之术后患儿的病情波动大,变化快,所以如何及时正确的进行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科对小儿先心病患儿34例采用介入治疗,并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唐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效果.方法 将110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入院时及产前1~3d应用焦虑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程度,比较2组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前SAS评分少于对照组,剖宫产、早产、继发子痫、新生儿阿氏评分<7、体质量<2500g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妊高征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并观察2组心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LVEF及LVDd水平均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心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LVEF及LV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治慢性心力衰竭,只要掌控好适应证,确定合适药物剂量,注重剂量的个体化,临床应用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俊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术前置鼻肠管,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前置胃管,术后行肠外营养(TPN).观察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试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EN可更好地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是安全、可行的方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德余;贾巍;解素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评估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IFI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疑似IFI感染患者131例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1-3)-β-D-葡聚糖;于发热时采静脉血做真菌培养鉴定,并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疑似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阳性率为41.2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7.40%.2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菌培养结果为参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敏感性为95.92,特异性为91.46,阳性预测值为87.04,阴性预测值为97.40.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IFI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王启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6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均予5%葡萄糖溶液+缩宫素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即在子宫体部注射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口服;观察组则于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术毕统计2组阴道积血量和24h内的出血量,并记录第3产程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阴道积血量和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第3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低于对照组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临床一种新的内镜介入技术及管饲方法,在电子胃镜的协助下,用套管针经腹壁穿刺入胃腔,置入导丝,引导胃造瘘管经口腔、食管进入胃腔,从而形成胃造瘘,以达到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行胃肠道营养或胃肠道减压的治疗目的,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造瘘技术[1].采用PEG方法建立消化道营养通路,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快捷,并发症少,减少患者痛苦,风险小,患者易于接受.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凤丽;王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局部清创联合碘伏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7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常规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等内科基础治疗,并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应用碘伏换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8.9%,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清创联合碘伏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仇国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医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 对2008-2010年该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均逐年增加.结论 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基本合理,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将逐渐占据市场.
作者:吴丹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维元素片内服配合环吡酮胺乳膏和碘酊外用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甲真菌病患者采用多维元素片内服营养指(趾)甲及环吡酮胺乳膏和碘酊外涂杀灭真菌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中痊愈71例,显效15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复发率仅为9.9%.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三联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安全,经济效价比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兆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穿刺给药是化疗药物应用的必要方法,在应用化疗药物期间,化疗药外渗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发生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形成硬结,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不能自愈.所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春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感咳双清胶囊辅治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82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42例和对照组140例.2组均用西药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另加用感咳双清胶囊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愈显率为80.99%高于对照组的61.43%,痊愈时间为(108.33±39.18)h短于对照组的(176.61±21.78)h,复常率及咳嗽症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咳嗽缓解时间为(105.42±40.83)h短于对照组的(171.26±19.57)h,单纯病毒感染患者愈显率为85.37%高于对照组的55.00%,单纯病毒感染患者痊愈时间为(107.79±36.02)h短于对照组的(173.54±20.3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感咳双清胶囊辅治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有效、安全,能缩短疗程,改善疾病的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1].而我国膝关节置换患者缺乏早期系统的治疗,就医时机较晚,往往有多关节受累,并合并有严重的畸形与肌肉萎缩[2].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师精湛的手术技术,还与科学的功能康复有关系.为此,我科在以往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对2011年1-7月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16例进行了科学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制定适合个体的康复训练方法,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班月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自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开发此类药物,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取得了飞跃进展,从发展速度来看,喹诺酮合成抗菌药已超过生物合成及半合成抗生素.某些新喹诺酮的抗菌作用与疗效可与第3代头孢类媲美.近年来各国上市了十几种新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过去的第3代品种相比,或在抗菌作用或在药代动力学性能等方面有所改善.新近正在开发的新喹诺酮类药物既保留了抗革兰阴性菌的高活性,又明显增强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谢燕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患者13例(糖尿病足组)和无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99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者的多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足与患者的空腹血糖、血糖的控制、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等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空腹血糖、血糖控制情况、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血糖的控制情况、合并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独立高危因素,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正确的足部护理对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牛家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老年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斐;孙乙铭;赖成毅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