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魏红;刘艳华

关键词:超声定位, PTCD, 引流管, 护理
摘要:PTCD是先做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肤经肝穿刺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肝内胆管,显示整个胆道系统,了解梗阻部位、程度和原因后,再用特制的带有外套(鞘)穿刺针,采用血管造影的方法,插入梗阻的胆管进行引流,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临时或长期治疗方法.
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体瘤的MRI所见分析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患者主要以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术前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笔者搜集所在医院2007-04~2008-10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例颈动脉体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MRI在颈动脉体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闫凤全;姬士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局部射频热疗联合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肿瘤热疗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以外的第五大治疗方法,在肿瘤现代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不了解热疗的性能,患者产生了恐惧、焦虑、怀疑,这些不良的情绪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及免疫系统,造成血压上升,心率、呼吸加快,从而影响热疗的效果及疾病的恢复.

    作者:王立燕;刘英新;刘晓霞;王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拉米夫定治疗成人乙肝相关性肾炎11例

    本组11例患者均为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乙肝相关性肾炎.男9例,女2例:年龄27~44岁.HBV感染状态符合基本的抗病毒条件:慢性HBV感染,血清HBeAg阳性,HBVDNA>105copy/ml,ALT≥2ULN.乙肝相关性肾炎符合HBVGN的诊断标准.

    作者:丁明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腹部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腹部并发症的诊断、处理、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07~2008-08的1726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出现腹部并发症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和发病率.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溃疡病史、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术后肾功能不全是体外循环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体外循环术后腹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各异,且发生时间分布在术后各个阶段,但以术后1周以内为高发时间.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34.0%)、肝功能不全(30.2%)和麻痹性肠梗阻(26.4%)为多见.在本组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1%,总病死率为13.2%.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对高危患者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早期进行诊断、处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柴文祥;李刚;荣金明;梁宝成;杭永斌;杨巧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医院门诊处方抽查结果的合格性分析

    处方是由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它作为药品调剂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结果,并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作者:马海燕;徐颖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后危重患者是指术后估计1周以上不能经口进食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1].而营养支持在该类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临床医师对肠内营养治疗的进一步认识,使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优越性更被重视.笔者现结合CPB术后胃肠功能改变的特殊性,对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进行综述.

    作者:黄鹤;田昭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人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研究进展

    浓缩血小板(PC)的制备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法、白膜层(BC)法和单采PC.目前,富浆法(PRP)和白膜法(BC)是国内、外常用的两种人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方法[1].PRP-PC因其制备过程与血小板激活相关,现已较少使用[2].本文就人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戴启宇;宋蓓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循环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水平变化

    线粒体偶联因子-6(mitochondrial conpling factor6,CF6),为近年发现的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缩血管活性肽,为体内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的合成抑制因子.

    作者:马健;孙贤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四肢关节专用MR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膝关节MRI检查已经成为诊断膝关节病变的重要手段,可为临床医师提供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的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四肢关节专用MRI在评价膝关节损伤中的价值.

    作者:关建中;谢立旗;陈燚;徐青镭;姜涛;刘莉娜;于江平;林斐斐;杨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4排V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体瘤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64排VCT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8例,术前均行64排VCT血管造影,注射流率采用4.5~5.0ml/s,有效层厚0.625mm,获得图像用adw4.3工作站进行VR、MPR、MIP、SSD、血管分析等后处理.结果 18例颈动脉体瘤中右侧8例,左侧6例,双侧4例;其中16例肿块外周见多发滋养血管;15例显示颈动脉分叉夹角增大呈杯口状.平扫显示肿瘤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病灶迅速强化且显著.结论 颈动脉体瘤多位于颈动脉分叉内及周围,多围绕颈总动脉和颈内、外动脉生长;VCT可以清楚有效地显示颈动脉体瘤位置、大小、范围及累及血管的程度,在手术方案制定上价值很高.

    作者:闵辉东;郭建平;姚斯元;邢朋毅;丁剑波;梁家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尿红细胞平均直径法对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作用

    血尿是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其鉴别意义重大.临床上,往往广泛地采用相差显微镜等进行形态学分析,国外学者还建议使用血液细胞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尿红细胞分布曲线的分析等.

    作者:陈黔;胡艳;任福祥;张彦;严毓芬;吕宇杰;石敏;江慕尧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舰员远航期间运动系统伤病发生情况调查

    2006-08-11我军某舰艇编队执行出访美洲等三国任务,此次任务航程远(约18 000海里),横跨太平洋,航行时间长(历经76d),所经过的地区气候差别较大.笔者随编队补给舰执行此次任务,对本舰以及随舰出访官兵运动系统伤病发生情况进行全程调查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提高部队战斗力.现报告如下.

    作者:修先伦;刘金刚;王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PTCD是先做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肤经肝穿刺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肝内胆管,显示整个胆道系统,了解梗阻部位、程度和原因后,再用特制的带有外套(鞘)穿刺针,采用血管造影的方法,插入梗阻的胆管进行引流,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临时或长期治疗方法.

    作者:魏红;刘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886份样本的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测

    人体细胞学检查包括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筛查,胸水、腹水、脑脊液、痰液、尿液、脱落细胞,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及各种细针穿刺细胞,临床应用极为广泛.4年前笔者所在医院引进了液基薄层制片技术,作为新技术用于妇科宫颈细胞学的检测中通过与统制片比较,明显提高了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克服了传统制片的不足,在癌变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上均优于传统涂片.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敬彬;刘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应用欧姆龙HEM9000AI系统测定高血压病患者中心动脉压

    中心动脉压是独立于外周动脉压的指标,一些前瞻性研究证实其和心脑肾等器官损坏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并有研究认为中心动脉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能力优于外周动脉压[1],由于临床上不可能总是测定有创中心动脉压,无创中心动脉压评估系统便应运而生.

    作者:张荣华;卢竞前;李易;杨志钢;李建美;杨蓓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光纤传感系统在线监测不同厂家螺内酯片溶出度

    药物的体外溶出度与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疗效在某中程度上存在相关性,并作为药品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光纤药物溶出度试验,是集光导纤维浸入试探头、光导纤维传出系统、CCD监测、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一体化的自动溶出度测定方法,实现了实时、连续、定量地监测药物的溶出过程,避免了手工或自动取样带来得诸多问题.

    作者:王宝全;赵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清总胆红素和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众所周知,血脂水平的变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循环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必须与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血浆脂蛋白浓度与冠心病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脂质代谢中具有重要性.

    作者:曾艳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管损伤凝血指标变化的动物实验观察

    骨科下肢术后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大多南血管壁损伤所致,这主要与髋臼周围的动静脉的解剖位置及术中不必要的损伤有关.笔者运用血管损伤大鼠模型来监测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而分析指标的变化及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作者:李杰;阎伟;王明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青少年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常见两种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脊柱侧凸,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大多数为重度脊柱侧凸.其矫形手术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创面出血多,患者平均年龄小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特点.因此良好的术前指导及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对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清菊;于共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PA、CRP和PCT的联合检测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肝硬化伴SBP患者30例,肝硬化不伴SBP者3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清中PA、CRP和PCT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不伴SBP者及肝硬化伴SBP组患者血清P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CRP、PCT水平肝硬化伴SBP患者均明显升高(P<0.01),而肝硬化不伴SBP组无明显差别.20例SBP治疗有效患者,其治疗前后血清CRP、PCT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A、CRP和PCT水平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崔庆;李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实用医药杂志

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济南军区联勤部

主办: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