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刚;李栗;刘芳;张英;白东学
目的 对比中青年人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18例AMI患者分为中青年组(<45岁)26例和老年组(≥45岁)92例,对2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或P<0.01),且老年组女性患病率显著增加(P<0.05).中青年组吸烟、酗酒、家族史、肥胖及精神压力为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三酰甘油(T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组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有不同的特点,既要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亦应有针对性的进行.
作者:陆相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Ⅰ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3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8例,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12例,Mile′s术13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2例.术后感染5例,其中包括切口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其中76例患者痊愈或好转后出院占97.44%,死亡2例占2.56%.结论 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宜首选手术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做好围术期处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颖;郭元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老年患者肾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轻中度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常规口服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d,共4周;对照组仅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UN、Scr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肾病老年患者的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一期修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一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术中及时发现修复8例,修复方式:单纯留置双J管2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1例,输尿管黏膜剥脱复位并内置双J管3例,即时行自体肾移植1例,阑尾代输尿管1例;术后72h内发现并修复11例,修复方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例(其中2例为双侧),膀胱管状瓣输尿管成形术4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以上19例均一次修复成功,成功率为95%.超过72h后发现1例,行输尿管腹壁造瘘,6个月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成功.结论 输尿管损伤后处理较为复杂,不同部位、不同形式的损伤其治疗方法不同;在损伤72h内可行一期修复,成功率高,超过72h应行输尿管腹壁造瘘,待二期手术修复.
作者:喻德康;李凤鸣;张邦林;韦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在呼吸科应用中的综合效果.方法 将16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非特异性生命质量(SF36)量表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受限(躯体角色受限和情绪角色受限)、社交功能、心理健康、活力、躯体疼痛、健康认知、健康变化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能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冬梅;曾孝琼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的重要举措.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在于落实国家药物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学服务等.坚持管理与技术同等重要、职工和患者都是上帝、效益和质量都是生命的医院管理新理念[1].
作者:林小凤;林汉华;李静玲;陈幸谊;何博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3种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初诊住院AITP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3种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19例予口服波尼松治疗;B组49例予波尼松+丙种球蛋白治疗;C组57例予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 3组均在治疗后1~3d内控制出血症状,无新增出血现象;3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7d血小板计数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方法治疗儿童AITP均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德新;廖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重症监护室(ICU)是集中危重症患者病情监测和治疗的单位,也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1].笔者分析ICU医院感染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1 感染因素
作者:张玉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和健康服务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护理人员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应,也是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护理礼仪不但可营造完美的医疗护理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充满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而且护士优美的仪表、端庄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还可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使患者在心理上得以平衡和稳定,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服务工作质量[1].
作者:张林红;姚欣;闫春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髌骨连接于股四头肌与髌腱之间,可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和稳定、保护膝关节的功能,易受直接及间接暴力的损伤,属于关节内骨折[1],约占全身各部位骨折的1%.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不同情况,我科采用不同方法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刘建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单纯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脾损伤患者13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脾损伤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18~42岁.全部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剖宫产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常由处理不当或误诊导致大出血或子宫破裂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而,正确诊断、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妇产科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总结我院收治的应用宫腔镜治疗的CSP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静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鼻出血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具有反复、不易自止和出血猛烈的特点,危险性较大.在及时准确治疗的同时做好全方位的护理才能使患者尽快摆脱痛苦和恐惧的情绪,使机体处于疾病康复的佳状态[1].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我科收治鼻出血患者22例,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卫红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胆结石(息肉)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鹿安琴;王家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该院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情况,分析该院ADR上报率低的原因.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该院医护人员进行ADR认知度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为96.2%,问卷有效率为90.8%.共调查医师126人,护理人员83人;ADR概念正确知晓率为41.6%,62.7%的人认为ADR与医疗纠纷有关,63.6%的人认为ADR与医疗质量有关;仅有20.1%的人知道ADR应上报给医院哪个部门,15.8%的人不知道医院有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制度,41.6%的人曾经报告过ADR,其中35人通过填写ADR报告上报,正确上报率为16.7%;97.6%的人认为报告ADR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46.9%的人认为应将ADR上报作为一项临床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指标,52.6%的人认为应给予漏报ADR的人员处罚,67.9%的人认为报告ADR应给予相应报酬,79.9%的人认为医院内需设置从事ADR监测工作的专职人员.结论 该院医护人员对ADR法规及知识的整体认知度、监测及报告制度及程序的认知度偏低,ADR的正确上报率偏低,是造成我院ADR报告率低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法规及知识教育和培训;设置ADR上报专员,明确责任,落实奖惩;临床药师应在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不良反应监测、鉴别及上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院ADR上报数量及质量.
作者:闵慧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患者,男,45岁.因上腹部隐痛2周入院,上腹部不规律疼痛,伴恶心,无呕血及黑便.查体:体温36.1℃,血压120/80mm Hg,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未触及明显包块.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及胸腹部X线后前位片均正常.纤维胃镜发现胃窦部小弯侧一新生物,活检病理诊断:胃窦腺癌.入院诊断:胃癌.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解剖胰头后淋巴结时发现胰头呈一完整的环状,下部较窄约1cm,包绕在十二指肠降部.
作者:徐振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9例稽留流产患者分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口服,根据判断情况给予清宫术;对照组给予己稀雌酚片口服后再行清宫术.观察2组流产情况、阴道流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 治疗组流产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阴道出血量为(40.11±7.84)ml少于对照组的(83.46±11.58)ml,手术时间为(3.84±1.12)min短于对照组的(7.69±2.9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是一种安全有效、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一个大型的临床实验室每天产生着大量的医学检验数据,这些数据成为组成医院的医疗与行政两大类信息的数据源,如何利用现代化工具准确、及时、动态地提供这些信息给相应的医疗及管理层,已成为医院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验室自动化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开始发展,如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王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量新药不断涌现,为临床医师诊治疾病提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因此如何有选择、有针对性引进新药,是医院药剂科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序、合理、及时地引进,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无疑大有益处.反之,盲目无章地引进,不仅大量占用资金、造成滥用药物的不合理现象,也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有部分厂商代表采用不正当手段诱导临床盲目审购新药,到病房搞促销等不正常现象,严重干扰了医院的声誉[1].
作者:刘明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检测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培养上清对同型小鼠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71表达的抑制,探讨黑素瘤细胞抑制淋巴细胞活化、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用B16F10培养上清培养同型小鼠脾淋巴细胞(上清组),经植物血凝素活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铁蛋白受体CD71表达水平,用RPMI 1640完全培养液代替B16F10培养上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上清组培养上清培养的淋巴细胞CD71表达率为(55.41±3.70)%低于对照组的(60.92±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16F10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表达CD71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淋巴细胞活化,成为免疫逃逸机制之一.
作者:赵红侠;蒋苗苗;孙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