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白云

关键词:老年人, 溃疡, 消化性, 临床特点, 治疗
摘要:老年消化性溃疡是指60岁以上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变等因素,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经过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总结了2005年6月-2011年6月我院住院的26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改进与成效

    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核心目标,维护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士是与患者接触多的群体,安全的护理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利益,也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等国家时间证明,医疗差错和不良时间报告系统能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1~3].

    作者:罗青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各类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76例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程度和不同种类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对各种治疗的反应.结果 76例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38.1%)、干燥综合征(32.9%)较常见.一般表现为皮肤瘀斑.骨髓象绝大多数无异常,巨核细胞成熟无障碍,血小板无减少.严重时血小板可降至15×109甚至10×109以下.出现眼、口腔甚至消化道出血,且激素加量、一般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效果差.加用来氟米特后获得较好疗效,血小板升至50×109水平,自发出血停止.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并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综合征中部分可并发显著血小板减少及出血严重,激素加量及一般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可能不佳,而来氟米特疗效较好.

    作者:王健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纳欣同)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A组予纳欣同口服,每次20mg,每天1~2次;B组予依那普利片口服,每次10mg,每天2次;C组予纳欣同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纳欣同用法用量同A组,依那普利片用法用量同B组.治疗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A组的66.7%和B组的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患者均可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 纳欣同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小兵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X线摄影诊断颈椎病58例分析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导致颈椎间盘和小关节慢性劳损退变,引起脊髓、神经和血管损害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多发于中老年,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发病,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颈椎病继续发展的重要措施.X线平片结合临床表现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也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基本依据.本文对颈椎病患者58例X线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慧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鼻出血139例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鼻出血临床护理的工作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耳鼻咽喉科139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鼻咽喉专科护理措施对不同病因鼻出血患者的效果.结果 123例患者经常规护理后止血治疗效果良好,5例患者因高血压控制不佳需个体化的护理措施,5例血液病患者止血后转血液科治疗,3例患者因尿毒症需转肾内科透析治疗转肾内科,2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因反复大出血休克死亡,1例抑郁症患者因贫血伴鼻肺迷走神经反射死亡.结论 鼻出血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专科护理和配合心理护理的同时,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和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

    作者:周淑彦;陈晓丹;晋云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激素冲击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后3个月、6个月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优于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的冲击疗法.

    作者:王美玲;张晨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siRNA对乙型肝炎孕鼠及胎鼠体内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siRNA干扰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鼠及胎鼠病毒的清除作用,并了解其阻断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设计并合成siRNA,扩增,与HBV全基因组质粒pcDNA3.1-DNA注入孕鼠体内为实验组,无意义RNA与pcDNA3.1-DNA注入为对照组.96h后,取孕鼠血液,肝脏及胎血、胎肝,通过血清中HBV-DNA荧光定量,肝组织免疫组化,肝组织HBV C-mRNA RT PCR等方法,检测其HBV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孕鼠血中HBV-DNA定量[(2.77±0.95)Lg copies/ml]较对照组HBV-DNA定量[(6.89±2.15)Lg copies/m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鼠肝组织HBsAg阳性细胞[(22.5±14.6)个]及HBcAg阳性细胞数[(28.8±17.3)个]均少于对照组的[(42.5±19.2)个、(53.5±23.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鼠肝组织HBsAg阳性细胞数[(17.5±9.6)个]及HBcAg阳性细胞数[(27.5±15.8)个]均少于对照组[(32.5±15.2)个和(45.7±16.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鼠和胎鼠2组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干扰可明显减少孕鼠及胎鼠的肝细胞上HBV表面及核心抗原表达,同时减少了HBV DNA在肝组织中的复制.说明siRNA有减少了母体内HBV病毒,同时减少了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作者:龙隽;刘杰波;张绍芳;罗宇元;石航婷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脑卒中恢复期的综合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卒中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致残率高,且恢复期时间长,患者对治疗、护理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因此恢复期的护理在神经内科显的极其重要.笔者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00例,给予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得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书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瘢痕子宫妊娠探讨

    目前,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及解除母婴危险状态的方法在各级医院已相当普及.随着产科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对高危妊娠认识的提高,也由于孕妇及医务人员本身及社会方面的原因,剖宫产率大大提高,有些医院甚至可高达30%~40%,但随之而来的手术并发症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妇女的影响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邢庆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效果观察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一种医源性疾病,发生于药物诱导排卵时,有文献报道总体发生率达23.3%[1],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体质量增加、卵巢增大、胸腹腔积液、少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血栓形成、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随着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由此引发的OHSS发生率逐年增加,如缺乏适当治疗,或影响妊娠结局,或危及生命.我院近年收治OHSS患者30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治愈率达100%,不影响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1例护理体会

    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循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进展性心肌梗死等循环衰竭的治疗中.它是将一定容积的球囊放置于主动脉部位,球囊导管与体外压力泵相连,内部填充氦气,由体表心电图进行自动程序控制,使球囊充盈与排空限定在特定的时限.球囊充气发生在舒张压早期主动脉瓣刚关闭时,使主动脉内舒张压增高,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压,改善心肌缺血.球囊排空发生在舒张压末期,主动脉瓣开放前的瞬间,降低左室射血阻抗,减低心脏的氧耗,使左心室的每搏排血量和射血分数增高[1].我科2012年3月24日成功为1例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实施IABP治疗,现将其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姚欣;李俊勇;王振国;张林红;陈娜;孙树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对照研究

    目的 调查该院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未经临床药师干预的外科手术病历180例(未干组组)及2011年经临床药师干预的手术病历180例(干预组),对比分析2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2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用药合理性、平均用药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合理用药情况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 该院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师的监督作用仍需加强.

    作者:陈陆根;黄锡清;袁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影响细菌性食物中毒查明的因素及解决对策探讨

    每年夏秋季节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大多数是由于食入了被细菌污染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中毒,其发生不仅危害人民健康,甚至影响社会安定.细菌性食物中毒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验室及时、准确、快速出具检验结果,对查明原因及现场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以往在处理食物中毒中遇到的情况,对影响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健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消防训练致髌上滑囊炎治疗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消防员训练致髌上滑囊炎的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将74例原发性髌上滑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治疗髌上脂肪垫方法.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治疗髌下脂肪垫对于髌上滑囊炎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赵岩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穿孔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穿孔性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应用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孔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观察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常见病,治疗上是以手术为主.我院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接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236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236例,其中男189例,女47例;年龄1~4岁;单侧213例,双侧23例.

    作者:吴明堂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唯阴康联合碘伏擦洗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唯阴康联合碘伏擦洗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该院使用唯阴康联合碘伏阴道擦洗治疗的100例妊娠期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进行追踪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中,治愈9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 唯阴康联合碘伏擦洗是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唐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

    急性中毒抢救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多采用股静脉置管建立临时血液透析通路.现将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的护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60例,男92例,女78例;年龄21~76岁,中位年龄50岁.选用11.5F、有效长度20cm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北京天地和协科技生产)股静脉穿刺.

    作者:赵美容;杨怡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出量急骤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需紧急抢救治疗[1].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作为新型扩血管药物,为临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提供了新的手段[2].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科应用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并加强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欣;张林红;胡波;牛月海;王振国;陈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早期康复介入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165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比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好转和提高;康复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ADL能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作者:刘翠豹;赵建新;张冀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