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丰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中期妊娠引产孕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早25mg,晚50mg,1次/12h,共4次,再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 100mg,观察孕妇用药后的反应.对照组不服米非司酮,只在孕妇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结果 观察组从注药到胎儿、胎盘排出时间短,从阵腹痛发生到胎儿、胎盘排出时间短,胎膜残留及失血量少.结论 此方法简便、安全,能有效减轻引产痛苦、胎膜残留及失血量少,应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琼 刊期: 2012年第27期
自我国提倡计划生育以来,节育器(IUD)是育龄妇女主要的避孕措施.绝经后妇女宫颈变硬萎缩,往往取环困难.近年来,间苯三酚、利多卡因在外科领域中广泛应用,为了减少患者伤害及痛苦,根据药物作用机制采用间苯三酚静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给绝经后妇女取环,提高取环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余茂娜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HDCP)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相关调查问卷,通过相关专业医护人员对150例HDCP产妇(观察组)和300例本院住院待产的健康产妇(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的年龄、平均收入、孕期体质量增加、家庭高血压遗传病史、不良情绪等都是HDC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DCP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预防HDCP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尚有其他潜在因素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周茵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68例急性心血管患者,急性心肌梗死26例,急性心力衰竭16例,急性心绞痛26例.根据不同病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临床病症、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呼吸困难、心悸、昏阙等病症得到改善,心功能得到恢复,病情明显好转,有效率较高.结论 急性心血管患者,经过及时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赵菊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痛风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1],临床医师对痛风患者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应及时治疗,对预防卒中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仇联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前,药物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对药品的安全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危药品更是重中之重.以下结合某院在高危药品使用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进行探讨.
作者:蔡洁清;魏玲;万朝雷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为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压力应对方式调查表对我市三所二级医院的26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该两项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聘用状况不同的护士抑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与SAS、SDS得分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087和0.085),消极应对方式与SAS、SDS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63和0.791).结论 临床护士的焦虑抑郁情况发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护理管理者应高度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生翠;张撰荣;冯合星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用药进行合理的指导.方法 对135例MRSA患者的细菌株进行培养鉴定分析.结果 135例MRSA患者对头孢西丁、苯唑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5%、94.07%、97.8%、100%、91.11%、2.22%、0.结论 MRSA的耐药性异常明显,除了对利福平、万古霉素等少数抗生素敏感外,对头孢西丁、苯唑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均不敏感.
作者:杜坤;李昌庆 刊期: 2012年第27期
胎儿窘迫是指宫内有缺氧征象而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综合症状,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缺氧时胎儿全身组织,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危害大,可造成胎儿死亡,及以后的胎儿智力发育异常.因此,积极预防、及时诊治与护理对减少围产儿死亡、改善预后、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作者:项燕 刊期: 2012年第27期
通过消化系统用药不合理分析,发现临床用药错误和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李雄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尿毒症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7例尿毒症脑病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同时行CVVH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意识情况及测定肾功能和电解质、酸碱、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 27例尿毒症脑病患者,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3例.治疗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K+、β2-MG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脑病经过CVVH治疗后,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得到持续、缓慢、稳定的纠正,尿毒症毒素得到稳定清除,患者耐受性良好,CVVH有利于尿毒症脑病的治疗.
作者:罗婷;曹勇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9-2011年口服降糖药的应用频率、消耗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口服降糖药的消耗金额逐年增长,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结论 医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呈增长趋势且应用合理.
作者:王宪英;王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呼吸科是抗生素使用频度较高的科室之一,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是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由于抗生素发展迅速,品种不断增多,虽给医生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但同时可能带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现象,造成感染无法控制的严重后果[1].处方点评是指药师以规范处方书写与合理用药为点评对象,分析评价处方(包括医嘱单)中不合理用药现象,达到合理管理处方用药,各家医院实施处方点评后,均一定程度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比例[2].本研究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呼吸科实施处方点评前后完整处方进行处方点评,评价处方点评对呼吸科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作者:黎丽;毛向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制的不断健全,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医疗纠纷不断增多,病理诊断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因此,病理科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和压力,责任重大.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建设拥有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和系统化管理的病理科十分重要.
作者:李文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苯那普利是现在临床使用很多的抗高血压的药物,在临床的实践中发现有很多的高血压的患者单用苯那普利治疗还不能控制好血压.本研究观察苯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卫民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造影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1年12月每年度平均每日上消化道造影的统计资料.结果 我科平均每日上消化道造影人次逐年下降,2010近年几乎为零,2011年有所回升.结论 上消化道造影病人数量减少已成客观事实,但采取相应对策,上消化道造影减少是能够回升的.
作者:钟安军;黄健 刊期: 2012年第27期
自2009年9月-2011年5月采用消栓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作对照研究,疗效满意,不易复发,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根据游国雄等提出的VBAIV的诊断标准.(1)眩晕为自身旋转式视物晃动感.(2)急性起病,年龄多数中年以上,符合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3)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和Ⅲ级以上,有或无颈椎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4)除眩晕外,至少伴一种脑干病证.(5)引起眩晕的眼耳疾病除外.(6)颅脑MRI小脑脑干的梗死,出血灶及肿瘤除外.
作者:李占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心绞痛改善情况、硝酸甘油片使用量、心电图改变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吉红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6岁,主因反复中上腹部不适8月,呕吐20d入院.患者于2011年11月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剑突下隐痛不适,无烧心泛酸,无恶心呕吐,多发生在餐后,无肩背部及腰部发射痛,无黄疸高热,自行口服中草药,腹痛有所好转.
作者:苏惠玲 刊期: 2012年第27期
近几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和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事件导致残疾、死亡的趋势不断攀升,其起病急、病情非常凶险、发展较快,第一时间诊断、尽快抢救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点,急诊救治高血压脑梗死成为治疗该病的重中之重.一般由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发生在清晨或活动后.由于出血部位在后鼻道,加上血压很高,血管弹性差,出血较猛,当患者看到出血较多时,心情会紧张而使血压升高,导致出血不止.值得警惕的是,反复鼻出血是脑梗死的先兆,其原因是老年人鼻腔内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降低,而脆性增加,当血压升高而脑血管未破裂之前,鼻腔的某条血管会破裂而发生鼻出血.老年鼻出血患者饮食应清淡易消化,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心情愉快,起卧、大便时动作应缓慢,以防血压升高后再致鼻出血.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3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12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