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得兴;封宇飞
目的 探讨对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 对参加健康体检的149人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并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健康行为干预.结果 患病的病种和序列中,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结论 坚持定期体检,早发现致病危险因素,应及早对亚健康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及管理.
作者:吴婷玉;刘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Klatskin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采用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有21例检出并显示侵及范围,正确率达到90%以上,只有2例误诊为单纯性胆道炎症.结论 螺旋CT与超声联合应用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诊断准确性,为术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高芳;朱纹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四肢长骨重度开放性骨折治疗的优化方法.方法 分析外固定架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93例重度开放性骨折的效果及转归.结果 随访6个月~3年,均达临床愈合标准.结论 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四肢长骨重度开放性骨折,可以明显减少感染率、不愈合率和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忠;蒋锐中;王芳;唐新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08年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麻醉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抽取本院3544张药房麻醉药品处方,对处方的一般情况、药品用量、药品金额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情况.结果 用药频度(DDDs)值大的是芬太尼注射液,吗啡缓释片DUI>1,芬太尼针DUI>1,其他麻醉药品DUI均<1.结论 本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芬太尼注射液和吗啡缓释片在使用中还存在用法、用量使用不合理问题.
作者:牛绍利;尹文光;宋瑞;俞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34岁,主因阴道出血1+月,血β-HCG水平升高入某省级医院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30d,量中,无痛经.5月21日阴道出血,在省医院诊刮加取环,病理示:子宫内膜分泌期变化.
作者:刘君;杨春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现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采用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溶栓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66例AM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能明显减少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纪文;冯艳翠;黄笑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约占50%.据研究,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大便潜血呈阳性;每日出血量50~100ml,可出现黑粪.胃内积血量250~300ml 可引起呕血,出血量<400ml一般无全身症状,400~500ml可出现头昏、心慌、乏力等,短时间内出血量≥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1],危及生命,病死率高达10%.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84例,疗效甚好,报道如下.
作者:谢冰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系统评价散结镇痛胶囊(Sanjie analgesic capsule,SAC)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全面检索SAC治疗EMT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按Jadad量表评价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性药物治疗EMT时SAC组临床有效率、妊娠率均高于激素组(P值分别为0.002和0.01),其不良反应率尤其肝功能损害率明显低于激素组(P值分别为<0.00001和0.0003);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EMT后辅以药物治疗SAC组临床有效率、妊娠率与激素组无明显差别(P分别为0.52和0.12),其肝功能损害亦明显低于激素组(P<0.00001).倒漏斗图基本对称,发表偏倚较小.结论 SAC治疗EMT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还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周娟;惠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强迫症的识别相对容易,治疗常较困难,常用的一线药物为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或舍曲林,二线药物为氯丙咪嗪、文拉法辛缓释剂、西酞普兰、米氮平等,三线药物为静脉注射氯丙咪嗪和口服反苯环丙胺.本文综述强迫症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佳降糖速度.方法 选取31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现察组16例,降糖速度控制在<4mmol·L-1·d-1,对照组15例,降糖速度控制在4~6mmol·L-1·d-1,比较两组患者降糖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现察组治疗后患者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t=21.320,P<0.05)和治疗后的对照组(t=13.62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前提下,降糖速度控制在<4mmol·L-1·d-1,能使患者受损的左心功能得到逆转,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宁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脉注射液100ml+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尿量.结果 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0%(22/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P、HR、尿量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较好,能有效减低病死率.
作者:王清嵩;张立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总结3例艾滋病患者剖宫产手术的配合及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用物准备、人员准备,术中的配合及防护,术后的处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和技术素质,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和完善的防护措施,以及术后严重的消毒灭菌处理,可以防止医务人员为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实施剖宫产时发生职业暴露.
作者:章凤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探讨及时中转手术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923例行LC患者,其中LC中转开腹25例(2.7%).回顾性分析LC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LC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 LC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为胆囊周围黏连、Calot三角显露不清或无法解剖、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解剖变异、出血以及胆管损伤.结论 LC适时中转开腹对减少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长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复方白芨灌肠液对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社区应用前景.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6例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3例,均给予抗炎、抑制免疫反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白芨灌肠液灌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结肠镜表现、粪便常规及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结肠镜表现、粪便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沉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白芨灌肠液可以有效降低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并能较好改善临床症状、结肠镜表现、粪便常规,治疗效果显著,为社区合理、安全、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了实践基础.
作者:武玉俐;孙冰;董青;马利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现察自拟消淋汤治疗女性2型糖尿病无症状菌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中药口服并外洗,对照组口服抗生素,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尿常规、中段尿培养等指标,对比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0.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尿耐药菌、真菌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可有效治疗女性2型糖尿病无症状菌尿,并可减少复发.
作者:张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收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现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同时对照组加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现察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9.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性高,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孙咏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呼吸系统感染的诊疗指南、指引、规范和多中心研究成果,尤其是我国呼吸领域的专家共识.引入了指导抗菌药物在呼吸系统合理应用的新循证学成果,纠正了许多错误观点及习惯,介绍抗菌药物在呼吸系统合理应用的新共识.
作者:何双兰;冯起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中利用胃镜、肠镜探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用电子胃镜或肠镜对我院收治的具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上消化道检查,发现有上消化道出血时立即给予镜下喷药法或注射血管收缩剂.结果 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止血治疗,首次镜下止血成功率达100%,均在1~5min内停止出血,3例术后3d发生再出血,后经用止血剂注射法治疗后止血,镜下治疗近期治愈率为96.8%.结论 利用胃镜、肠镜探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适宜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顾晓强;代义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对需抢救的危重患者和需反复穿刺的患者,输液多采用静脉留置针,其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BD公司推荐为3~5d,患者输液时活动不受限制,不易刺破血管形成血肿.静脉留置针在我国的使用有近20年的历史,但也存在一些缺点.自2009年1月以来我院采用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的方法,明显提高了静脉留置针1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固定后的针头脱落及重新固定的情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雪;洪珊;戴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何莫西林三联疗法在胃溃疡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组)39例和观察组(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组)39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腹痛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血清IL-2、IL-6、CRP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IL-2高于对照组,血清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梅;彭高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