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不同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张蕾;孙开宇

关键词: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成纤维细胞, 肺泡巨噬细胞
摘要: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博莱霉素(BLM)所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BLM制成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观察组13只大鼠气管注入BLM 0.2~0.3ml,对照组5只大鼠气管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并将各组动物处死后提取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病理定量分析,检测BALF中TGF-<,1>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第7、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在观察组成纤维细胞(Fb)和肺泡巨噬细胞(AM)中表达于实验第7天显著增强,于实验第14天达到高峰,至第28天有所降低,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TGF-β<,1>在肺纤维化中及其病理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卫生服务站高血压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高血压患者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干预措施.方法 抽取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09、2010年7、8月份的高血压患者处方,对处方中性别、年龄、合并症、联合用药情况等基本指标进行统计;对采取干预措施前后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用法、用量、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配伍不合理,不必要的联合用药,选药不合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抽取高血压患者处方543张,其中2009年333张,不合理处方64张占19.22%;2010年210张,不合理处方26张占12.38%.女性多于男性,年龄越大发病率逐渐增高.不合理用药原因有:根据合并症选药不合理、未考虑药物不良反应、用法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 组织动员社区高血压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对医师处方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是提高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水平的有效手段.

    作者:欧阳谨;熊健;刘建平;程洁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黄连素对心肌缺血家兔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素小(3mg/kg)、中(6mg/kg)、大(12mg/kg)3个剂量组,每组7只.用BL-420生物系统记录各组动物左室收缩压(INS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的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舒张末压(INEDP),并记录心电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LVSP、+dp/dt、-dp/dt水平明显降低,LVE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各组可升高缺血再灌注家兔LVSP、+dp/dt、-dp/dt水平,降低INEDP水平,大剂量组作用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只数明显增多,评分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各组可使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只数有减少的趋势,但黄连素各组心律失常发生只数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再灌注后损伤的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于永燕;于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利巴韦林滴鼻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滴鼻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1%利巴韦林滴鼻液滴鼻,每侧鼻腔滴2滴,每天3~4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每天10~15mg/kg,每天2次,5~7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9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巴韦林滴鼻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同样有效且方便、简单、依从性好.

    作者:王惠英;盛明生;田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螺内酯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目的 观察螺内酯联合缬沙坦与单用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DM)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DM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组(A组)24例和缬沙坦组(B组)24例,检测2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钾水平.结果 2组用药后UAER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且A组比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用药后A组血钾虽较B组高(P<0.05),但并无实际l临床意义.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螺内酯联合缬沙坦比单用缬沙坦对控制早期DM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更有效.

    作者:郭红伟;闫岩;曹小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疾病,以老年人多见,而老年人伤前常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伤后又因较长时间的卧床及被动体位,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精神心理障碍.我院骨科对此类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并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孟彩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药学教育改革探讨

    我国的药学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接触到大量的化学知识,他们的专业素质是由各种化学知识构成,这种化学知识结构的专业素质对于保障药品质量、供给合格药品很必要.这一模式为药学教育的化学模式.随着药学的发展,这一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药学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保障公民合理安全使用药品的药师,确保患者合理安全使用药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计用药方案,帮助医师准确掌握药学信息.因此,需要药师具备相应的生理、生化、临床诊断、药理、药物治疗学、患者心理学的知识,由这一知识结构所构成的药学教育模式称之为药学教育的生物模式.根据药学水平较发达国家标准,药师不是医师附属物,而是保障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品的独立的专业团体.而化学模式的药学教育已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所以药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作者:余松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外伤性重度颅脑损伤60例诊治分析

    笔者于2007-2009年收治外伤性重度颅脑损伤60例,现将其诊治经过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交通事故伤30例,坠落伤22例,打击伤8例.入院时意识障碍深昏迷52例,浅昏迷8例.瞳孔变化:双侧瞳孔散大12例,一侧瞳孔散大18例,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30例.头颅CT检查:硬膜外血肿14例,硬膜下血肿36例,多发性血肿10例.预后:治愈36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12例.

    作者:马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责任小组组长管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老年患者多,危重患者多,急救患者多,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而近年来由于招聘护理人员的增加,队伍趋于年轻化,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护理质量难以保障.如何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工作,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改善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已成为护理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科自2008年以来,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设立责任组组长,实行责任组组长负责制管理,经过临床实践,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晋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低流量吸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吸入100~200μg,必要时可每4~8h吸入1次,但24h内多不超过8喷;同时给予氨溴索,每次30mg,每天3次,应用7~14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COPD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秋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复方血竭凝胶基质成型工艺分析

    目的 研究制定复方血竭凝胶基质成型工艺,确定适宜的基质及其配比.方法 在查阅文献及预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复方血竭凝胶基质的种类及用量范围,以制剂的均匀性、凝固性、手感、色泽、耐热、耐寒情况等方面作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其基质的配比.结果 优选的复方血竭凝胶基质配比为:卡波姆940 1%,甘油30%,三乙胺醇15%,氮酮、乙醇适量.结论 研制的复方血竭凝胶具有良好的涂展性,主药含量高、稳定性好.通过制剂成型工艺为中药复方血竭凝胶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映红;刘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矽肺并发肺结核48例临床分析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呈慢性不可逆性进展.肺结核是矽肺主要且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效果差,是矽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局职工由于从事水电基础建设风钻作业,长期大量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患矽肺的患者较多.从2004-2009年我院收住院矽肺患者163例,其中合并肺结核48例,现将其诊治经过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秋季型恙虫病26例护理体会

    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所致,并有恙螨幼虫为媒介所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1].我院于2007年10月发现恙虫病散发流行以来,每年10~12月均可收治部分恙虫病患者,为我地区临床医护人员了解疫情,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现将26例恙虫病的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何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糖尿病并发骨折106例临床特征及围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糖尿病专家预测21世纪糖尿病将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流行[1].在此情况下,因交通事故和各种意外伤害造成糖尿病患者的各种类型骨折也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并发骨折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和围术期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余真;胡江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现状分析

    目的 统计分析2010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及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麻醉药品的用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吗啡类麻醉药品使用量、频度大,口服给药麻醉药品已超过一半以上.各麻醉药品DUI接近1.00.结论 该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唐小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骶管注射加蚣蝎五倍膏联合松腰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骶管注射加蚣蝎五倍膏联合松腰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骶管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骶管注射、蚣蝎五倍膏联合松腰术治疗.治疗1个月后、1年后对其疼痛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注射加蚣蝎五倍膏联合松腰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疗效迅速,近远期预后较好.

    作者:李军领;陈伟强;高谦;苌永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椎管内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椎管内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程宫缩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为(5.8±1.8)h短于对照组的(7.3±1.4)h,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为(114±31)ml少于对照组的(137±5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阻滞可起到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且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宏伟;孙尚锋;陈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肾小球肾炎4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3例给予阿魏酸钠钠0.3g+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24例给予肌苷0.4g、维生素B<,6>0.2g+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泉崧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青春期痛经38例临床观察

    痛经是妇科常见症状,尤其青春期女性更为多见.2004-年7月-2007年8月笔者采用自拟温经止痛汤加减治疗痛经患者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8例,均符合<妇产科学>[1]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其他病症之腹痛发生在经期或在经期加重者.年龄13~19岁;病程3个月~3年.

    作者:王小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46例疗效分析

    心律失常包括频发房性早搏(房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室性早搏(室早)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等,均可引起患者心慌、胸闷、乏力.胺碘酮是目前已被证明为降低心律失常病死率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笔者于2008年3月-2009年3月使用胺碘酮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患者46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诗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救医疗体系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为战争等不断发生,临床上危、急、重症日益增多,急救医学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在社会与公众的需求下,1979年急诊医学成为医学的第23个专门学科,1986年我国急诊医学专科正式成立.为培养实用型人材,与之相适应的在中专教学中加强急救护理学教育也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杨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