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孙开宇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为常见的类型,是发生在产后的一种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患.妊娠对于孕产妇是一次巨大的生理改变和心理应激过程,孕妇心理状态出现一些变化,焦虑和抑郁是心理应激常见的反应[1].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2].因此,为了保证母婴身心健康,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加以预防.笔者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预防进行了简单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爱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在高龄患者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丙泊酚和阿曲库铵)行短小手术的高龄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35例患者返回病房后,心率(HR)明显升高(P<0.01),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15~135(73.71±29.69)min,手术结束至气管拔管时间为6~35(17.94±6.13)min,手术结束至返回病房时间为15~50(30.00±9.78)min.结论 高龄患者短小手术全凭静脉麻醉,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阿曲库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庆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占全消化道肿瘤的53.6%[1].食管X线钡餐是食管癌常用的检查方法.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50例食管癌患者病历就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陈成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患者,女,45岁,体质量58kg,ASA Ⅰ级,因多发性子宫肌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前未用药,使用硬膜外包配有6.5号局部麻醉针头、18号硬膜外穿刺针、透明硬膜外导管.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行LI<,1-2>硬膜外间隙穿刺,硬膜外针穿刺困难,反复穿刺多次,第5次穿刺成功,但置入硬膜外导管时,右下肢出现明显触电感,调整硬膜外针方向后顺利置入导管.术中局部麻醉药用2%利多卡因,静脉辅助用药芬太尼0.1mg、咪达唑仑4mg.手术历时3h,术后6h患者主诉右大腿外侧局部区域疼痛,触及时有触电样剧痛.诊断为损伤性神经根疼痛.治疗: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用软垫保护疼痛肢体,并尽量避免触及疼痛部位,减少活动.予以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连用3d,应用神经营养药及B族维生素,疼痛剧烈时予以止痛药口服.3d后疼痛减轻,15d后出院,仅有局部皮肤麻木感,无功能障碍.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已痊愈,无不适感.
作者:张宁平;潘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经小脑延髓裂入路(TCMCF)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第四脑室肿瘤患儿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延髓裂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第四脑室肿瘤.结果 本组手术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患者头晕、头痛症状得以缓解;共济失调8例患者中,术后改善5例;17例术前有脑积水的患者,术后脑室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TCMCF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无需切开小脑蚓部,可避免损伤正常小脑组织,暴露范围广,能显著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吕然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作用下及存在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导致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耐药,造成了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困难.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发展、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难治性感染已构成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笔者将所参与会诊中的2例难治性感染病例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报道如下,并对其用药进行分析.
作者:高惠;袁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监测2组麻醉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2组麻醉效果,并记录2组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后HR、MAP及SpO<,2>水平均优于麻醉前(P<0.05);且观察组麻醉后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氯胺酮用量少,苏醒时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彦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我院对内科病区压疮情况进行监控,加强难免压疮和带入压疮患者的护理管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明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社区与医院环境分离的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相关耐药基因及耐药消度剂基因携带特点.方法 检测并分析98株MRCNS榴关耐药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特点,其中46株来自门诊患者,52株来自同期住院患者.结果 社区与医院环境分离MRCNS以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所有葡萄球菌的70%.社区与医院分离的MRCNS mecA基因均阳性;社区MRCNS携带耐消毒剂基因率、MRCNS gyrA基因携带率、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于医院,医院阿米卡星耐药率高于社区.结论 不同环境分离出的MRCNS耐药性不同,不同用药习惯决定了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差别.
作者:庞敏;杨筱君;李斌;刘培跃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常规给予钙拮抗剂、调脂、吡拉西坦、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在以上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多奈哌齐5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连续应用4周.2组患者均治疗1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得到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多奈哌齐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士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糖尿病专家预测21世纪糖尿病将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流行[1].在此情况下,因交通事故和各种意外伤害造成糖尿病患者的各种类型骨折也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并发骨折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和围术期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余真;胡江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肥胖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以体质量指数(BMI)为标准进行分组,分为肥胖组20例和正常组28例.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同样的常规抗炎、抑酸、抑酶、补液、支持等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肥胖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重症胰腺炎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可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预后的指标之一,对于肥胖患者的急性胰腺炎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陈佩;刘锦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律和法规制度的逐步健全,公民的法律观念日益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呈现上升趋势.在医院里,产科是一个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事故发生率高、产妇和家属的期望值高、容易发生纠纷的科室.因此,查找并分析各种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对策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侯爱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医院记载了一个单位历史发展的过程,它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反映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条件下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工作等,是历史的见证.随着现代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置身于医院信息集成系统中,医院档案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医院档案和档案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者:孟庆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改良微创漏斗胸矫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6例漏斗胸患儿行改良微创漏斗胸矫治术(微创组),另选取38例漏斗胸患儿行传统部分胸骨肋软骨切断抬高术(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疼痛率为19.4%低于传统组的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发生少量气胸3例,传统组7例.结论 改良微创漏斗胸矫治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不适感轻、技术简单、易于掌握,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李勇;付立;江汝健;程远建;魏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100例.改进组采用改进的穿刺法,传统组采用传统法进行穿刺.对比2组接受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受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0%高于传统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优于传统穿刺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霞;朱锡颜;麦少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20世纪90年代,全国的县级医院药房基本开始实施电脑软件管理.我院药房从1993年开始引入电脑管理,经过不断的升级改造,到现在电脑软件管理才日趋完善.1 药品的分类、分区管理首先,依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依剂型、用途、用法、化学结构等)进行分类存放,再利用电脑软件实施分区管理.通过分类、分区管理,方便配方、盘点,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曾庆富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情况,以减少其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ICU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医源性危险因素.结果 在16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45例次,发生率为26.8%,显著高于同期医院的平均感染率(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感染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作者:谷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PIH孕妇118例为妊高征组,另选择同期正常无PIH孕产妇160例为对照组.定期对2组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直至分娩,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孕妇剖宫产率及胎盘早剥发生率,并比较2组早产、足月小样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及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 妊高征组剖宫产率、胎盘早剥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妊高征组早产、足月小样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H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强产前保健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可预防和减少重度PIH的发生,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武军;孙丽君;李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模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2hPB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并对观察组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2组治疗后FBS、2hPBS和HbA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bA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试验结束后满意度为100%.结论 临床路径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增进了医患关系,是患者易于接受的一种诊疗模式.
作者:涂云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