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NF-α对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促破骨细胞形成能力的影响

王宇琛;王辰;刘娜;蔡川;李伟;徐璐璐

关键词: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破骨细胞分化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促破骨细胞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处于生理性根吸收时期的自然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建立SHED与破骨前体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s,PBMCs)的间接共培养模型,在破骨诱导培养液中加入0、5、10、50、100 ng/mL不同浓度的TNF-α,通过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破骨相关基因及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0 ng/mL的TNF-α刺激下,PBMCs中破骨相关蛋白CTSK和TRA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Western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SHED胞质内p-IκBα和胞核内p65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在10 ng/mL的TNF-α刺激下显著高于无TNF-α刺激组.结论:炎症细胞因子TNF-α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SHED促破骨细胞形成能力具有调控作用.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根管湿润度及充填方法对iRoot sp封闭性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根管湿润度及充填方法对iRoot sp封闭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直根管离体牙62颗,冠向下片法预备后,随机选择2颗,观察牙本质小管口开放程度.其余样本随机均分为A(完全湿润)、B(轻微湿润)、C(完全干燥)3组,每组按充填方法分为4个亚组,分别是a组(iRoot sp纯糊剂充填法)、b组(iRoot sp+单尖法)、c组(iRoot sp+热牙胶垂直加压法)、d组(iRoot sp+冷侧压法),按照分组进行干燥和充填.葡萄糖定量法检测各组根尖封闭性.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在实验过程中分别表现出大与小的微渗漏,第28天时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根管湿润度下,第15天时,葡萄糖渗漏值Aa组显著大于Ab、Ac组(P<0.05);第21、28天时,Aa组显著大于Ab、Ac、Ad组(P<0.05).结论:根管壁轻微湿润时iRoot sp封闭性佳.根管壁完全干燥或轻微湿润时,iRoot sp纯糊剂充填法与iRoot sp+牙胶充填法封闭性相似.

    作者:陈敏慜;寇鹏;谢晓莉;王祥柱;侯冬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富血小板血浆与脱矿冻干骨联合应用治疗牙周骨缺损的meta分析

    目的: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脱矿冻干骨(demineralized freeze-dried bone allografts,DFDBA)联合应用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PRP与DFDBA联合应用与PRP或DFDBA单独使用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终纳入6个RCT,205个牙周骨内缺损位点.6个研究结果显示,牙周基础治疗后,PRP与DFDBA联合应用组与PRP或DFDBA组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5,95%CI(-0.09,0.79),P=0.12],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改变量2组间差异显著[MD=0.68,95%CI(0.41,0.94),P<0.00001].有3个研究从影像学方面评估了治疗后骨充盈的改变量,其中釉-牙骨质界到牙槽骨缺损底部间距离(CEJ-BD)的改变量2组间差异显著[MD=0.71,95%CI(0.46,0.95),P<0.00001];牙槽嵴缺损顶点到缺损底部间距离(AC-BD)的改变量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MD=0.64,95%CI(0.41,0.87),P<0.00001];而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缺损顶点的距离的改变量(CEJ-AC)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MD=0.03,95%CI(-0.10,0.16),P=0.68].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在牙周基础治疗后,PRP与DFDBA联合应用治疗牙周骨缺损在附着丧失和骨充盈上优于单用PRP或DFDBA组,而探诊深度无显著差异.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研究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予以证实.

    作者:胡婷;叶国;范小平;邓雪阳;李文华;向学熔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NF-α对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促破骨细胞形成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促破骨细胞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处于生理性根吸收时期的自然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建立SHED与破骨前体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s,PBMCs)的间接共培养模型,在破骨诱导培养液中加入0、5、10、50、100 ng/mL不同浓度的TNF-α,通过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破骨相关基因及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0 ng/mL的TNF-α刺激下,PBMCs中破骨相关蛋白CTSK和TRA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Western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SHED胞质内p-IκBα和胞核内p65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在10 ng/mL的TNF-α刺激下显著高于无TNF-α刺激组.结论:炎症细胞因子TNF-α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SHED促破骨细胞形成能力具有调控作用.

    作者:王宇琛;王辰;刘娜;蔡川;李伟;徐璐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修复区早期牙移动压力侧牙周组织的改建

    目的:探讨牙槽骨组织工程修复区内早期牙移动时压力侧的牙周改建情况,为组织工程技术在正畸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并扩大拔牙窝,建立双侧牙槽骨的超临界骨缺损,分别以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颗粒型多孔β磷酸三钙(beta-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支架复合构成的组织工程骨和对照组单纯β-TCP支架进行右侧和左侧骨缺损修复.术后8周,选取6只兔进行植骨区取材,评价2组的成骨效果.对剩余兔进行下颌两侧第二磨牙加力,近中向牵引4周.分别在加力后的第1、2、3、4周各处死6只动物,测量牙移动距离并制作组织学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计数压力侧破骨细胞数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植骨术后8周,实验组成骨效果优于对照组.牵引4周后,正畸牙在实验组牙槽骨修复区内的移动量大于对照组.牵引第2、3、4周时,实验组移动牙压力侧的破骨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SCs复合β-TCP支架能够良好地修复牙槽骨缺损,邻牙在组织工程修复区内早期移动时,再生的牙周组织改建活跃,有加速牙移动的趋势.

    作者:李一涵;张飞飞;包世婕;魏斌;宫耀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康复新液联合大蒜素胶囊治疗儿童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及对免疫调节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大蒜素胶囊治疗儿童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疗效及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符合2012版ROU诊断标准的患儿204例,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大蒜素胶囊口服1粒/次,3次/d,联合使用康复新液10 mL含漱3次/d;B组仅予以康复新液10 mL含漱5 min,3次/d,均治疗2周,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溃疡面疼痛程度(VAS评分)、溃疡愈合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溃疡愈合时间(3.5±0.6)d、疼痛持续时间(3.1±0.3)d,均显著短于B组(P<0.05);2组治疗有效率相比(96.08%∶8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64,P<0.05);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A组与B组[(1.1±0.4)∶(3.2±0.6)]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出现上升,CD8+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CD8+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大蒜素胶囊可提高ROU疗效,促进息儿口腔局部受损黏膜的修复,增加患儿免疫功能.

    作者:马鹏涛;吴宁宁;裴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国产多孔钽铌合金材料骨结合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国产多孔钽铌合金材料的骨结合性能.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将多孔钽铌合金植体植入家兔股骨髁部,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家兔并取材,通过X线片、硬组织切片、扫描电镜、X线能谱分析、推出试验评价其骨结合性能.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检查未见植体松脱及明显骨吸收影像,随着愈合时间延长,材料周围骨密度增高;硬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显示,骨组织与多孔钽铌材料呈凹凸嵌合状,随着愈合时间延长,大量骨组织长入材料孔隙内部,4周组材料周围及内部多为类骨质,12周组材料周围及内部骨组织成熟度明显提高;扫描电镜与X线能谱分析显示,随着时间延长,骨组织与材料接触趋于致密,孔隙内骨组织钙磷元素百分含量逐渐增高,Ca/P比值8周组与12周组显著高于4周组(P<0.05),8周组与12周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推出试验示,4周时平均剪切强度为(8.26±0.75) MPa,12周时增加至(21.04±1.46)MPa,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多孔钽铌合金材料在动物骨内具有优良的骨结合性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作者:刘强;张毅能;李惠君;刘珏;阮建明;周雄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SPR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SPR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症控制、炎症指标龈沟液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SPR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接受龈上洁治术,比较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牙周指数[包括平均探诊深度(PO)、临床附着水平(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和龈沟液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牙周指标SBI、PD和CAL以及龈沟液CRP均降低.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牙周指标及龈沟液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牙周指标及龈沟液CRP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但治疗后6个月牙周指标、龈沟液CRP逐渐上升.结论:相对于龈上洁治,完整的SPR牙周基础治疗更能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C反应蛋白的水平.

    作者:钟兆琪;付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口腔癌患者的心理困扰及生存质量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的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生存质量相关的因素.方法:使用心理困扰温度计(distress themometer,DT)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UWQOL)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250例口腔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39份.在239例口腔癌患者中,DT分数≥4分139例(58.2%),UWQOL量表平均得分53.3±17.1;<4分的患者100例(41.8%),UWQOL量表平均得分52.8±17.4,DT总平均得分4.56±2.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困扰与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病理分期、颌骨切除、复发6个因素有关(x2值分别为5.12、21.31、34.2、10.69、31.3和7.8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颌骨切除、复发是影响口腔癌患者心理困扰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06、5.12和5.7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不,UWQOL量表中疼痛、娱乐、情绪、焦虑4个条目得分与心理困扰得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0.84、-0.66和-0.69,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的心理困扰发生率较高;年龄越小、做过颌骨切除、复发的患者心理困扰程度更严重.对口腔癌患者施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术后护理及心理疏导,可能会减轻患者的心理困扰程度.

    作者:王树斌;秦帅华;李新明;李文鹿;卢泰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眶下孔周围注射滑石粉制作新型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滑石粉悬液进行眶下孔周围注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动物模型.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眶下神经孔周围注射30%滑石粉混悬液0.3 mL,另一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前3d、术后3d及术后1、2、3、4、6、8、12周分别进行行为学观察,Von Frey纤维测定大鼠机械性刺激反应阈值,利用方差分析对机械刺激阈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于术后3d及术后4、8、12周取眶下孔周围组织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眶下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各检测值进行分组t检验.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3d眶下神经支配区域机械痛反应阈值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大鼠易激惹,具有搔抓面部或攻击行为.直到术后12周,机械痛阈值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3d组织病理学观察主要呈炎症表现,炎性因子表达减少;术后1周炎症更剧烈,炎性因子表达.术后4周,局部出现炎性肉芽组织增生,炎性因子表达高;4~12周炎性反应逐渐减轻,炎性因子表达逐渐减少,局部瘢痕形成并逐渐加重,可见瘢痕压迫眶下神经.结论:眶下孔周围注射滑石粉悬液可以建立稳定的TN动物模型,该造模方法简单易行,为进一步研究'IN发病机制和模拟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双义;王永亮;刘风芝;张丽;李亚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联合Bio-oss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患者30例,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采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术中PRF联合Bio-oss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PRF膜;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牙周翻瓣术.术后6个月回访,通过临床牙周指数检查及锥形束CT(CBCT)检查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orizontal probing depth,HP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根分叉区骨增量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RF联合Bio-oss明显促进牙周Ⅱ度根分叉病变区成骨,改善牙周状况,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沈敏华;黄远亮;厉祯;张迎娣;何燕萍;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上海市嘉定区家庭医师对妊娠期口腔疾病治疗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家庭医师对妊娠期口腔疾病治疗问题的认识.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嘉定区家庭医师对妊娠期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度和口腔疾病治疗相关问题的认识,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3名家庭医师参与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受调查者对于妊娠期口腔治疗安全期的知晓率为70.3%,知道口腔疾病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为90.1%,告知服务对象孕前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的比例为90.6%,认为孕期出现口腔疾病需要及时就诊的比例为93.8%.认为孕妇可以接受龋齿充填、冠修复、龈上洁治、根管治疗、龈下刮治和拔牙的比例分别为91.9%、60.4%、51.0%、40.1%和31.8%,认为孕妇可以接受口腔局麻以及牙科X线检查的比例为55.2%和31.8%,家庭医师的年龄、学历和技术职称是影响观点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嘉定区家庭医师对妊娠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度较高,但对妊娠期口腔疾病治疗相关问题的看法存在差异,认为孕妇可以接受局麻和牙科X线片检查的医师多具备较高学历和高技术职称.

    作者:冉幸;俞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上海市嘉定区65~74岁老年人群牙列缺损及修复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上海市嘉定区65 ~74岁老年人群的牙列缺损、缺失情况和修复需求,为政府的口腔保健项目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安亭镇、南翔镇65 ~74岁老年人进行整群抽样,抽取3260人进行一般情况与口内情况调查,从牙列缺损、缺失人群中随机抽取824人,采用EpiData 3.1软件对修复需求、未修复原因和口腔修复知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嘉定区65~74岁老年人有80.4%牙列缺损,4.8%牙列缺失.牙列缺损的修复率为60.8%,牙列缺失的修复率为91.0%.其中28.0%为固定修复,39.5%为活动修复,24.4%为固定+活动修复,8.2%为全口义齿修复.牙缺失和修复情况无性别差异(P>0.05).未修复的首要原因为价格过高,占32%;其余依次为医院挂号困难(24%)、担心拔牙疼痛及并发症(20%)、行动不便(10%).关于修复需求,29.7%需要种植牙,64.8%需要烤瓷牙;43.2%选择医院就诊,51.0%选择私人门诊;25.5%选择费用自付,42.2%希望部分减免费用,32.3%希望全部免费.绝大多数老年人口腔修复知识匮乏,仅有18.2%得分在3分以上,15.5%得分为0~3分,66.3%得分为0分以下.结论:上海市嘉定区老年人缺牙和修复情况面临严重挑战,老年人口腔修复知识匮乏,需要政府加大口腔保健科普教育,投入资金,改善缺牙修复状况,提高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水平.

    作者:张书宇;董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5-2017年间接受住院治疗的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体重指数、发病到入院天数、间隙累及的数量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白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血糖、血脂及白蛋白等).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影响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住院天数的相关因素.结果: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住院天数与年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间隙累及数量显著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4个自变量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感染间隙数目、发病至入院天数、甘油三酯、中性粒细胞.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住院天数与感染累及间隙数量、甘油三酯、炎症细胞及因子量呈正相关变化趋势,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变化趋势.此外,感染间隙数量、发病至入院天数、甘油三酯、中性粒细胞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结果有显著影响.

    作者:蒲金霞;李晨曦;贺多敏;林兆全;龚忠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临床实践指南的围术期低体温护理核心培训课程的建立

    目的:构建围术期低体温护理的核心培训课程.方法:在文献检索基础上,以临床实践指南为课程构建的理论依据,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法和评分法确定围术期低体温护理的核心培训课程,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均数和变异系数等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法形成了围术期低体温护理的培训课程,共5个维度12个条目.通过进一步专家评分法,明确了核心培训课程的内容效度.结论:通过科学方法确定了围术期低体温护理的核心培训课程,为未来的围术期低体温护理干预研究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推动围术期专科护士发展.

    作者:刘敏;黄瑶;杨悦来;阮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社会文化因素对牙颌面畸形患者选择正颌手术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模型,探讨相貌社会文化因素对牙颌面畸形患者选择正颌手术的影响,以引导患者建立更加切合实际的治疗动机,提高治疗的配合度及满意度.方法:选择137例确诊为骨性错(骀)畸形的正颌患者作为正颌组,另选择245名贵州某高校学生作为对照组,分别运用整形手术接受量表、正颌学相关生命质量问卷、对外貌的社会文化态度问卷等量表进行施测,问卷结果使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模型拟合度良好(R2-0.22),社会文化因素能显著预测牙颌面畸形患者对正颌手术的选择.正颌组中,上行社会比较有显著预测力(t=2.28,P<0.024);对照组中,上行社会比较(t=2.47,P<0.014)和外貌媒体压力(t=2.30,P<0.022)都有显著预测力.正颌相关社会压力能够显著解释正颌组整形手术的考虑(P<0.000),而对对照组解释力较弱(P<0.779).结论:社会文化因素对牙颌面畸形患者选择正颌手术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患者对正颌手术结果的期待.

    作者:米欢;寇慧;陈姚地;陈红;王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Vitallium双重大连接体支架式义齿在Kennedy Ⅰ、Ⅱ类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Vitallium双重大连接体支架式义齿在Kennedy Ⅰ、Ⅱ类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30例Kennedy Ⅰ、Ⅱ类牙列缺损病例,游离端近中基牙松动在Ⅱ度以内且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进行Vitallium双重大连接体支架式义齿的设计制作,戴牙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进行游离端近中基牙评估(牙龈指数、松动度、X线、牙周探诊深度),并在戴牙1年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各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0例双重大连接体支架式设计的患者游离端近中基牙的牙龈指数、松动度、X线表现在戴牙后6个月和12个月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牙周探诊深度在戴牙初期与戴牙后无显著差异(F=0.0046,P=0.9954).患者义齿戴用1年后的满意度较高,尤其是美观程度(93.33%)与舒适性(86.67%).结论:双重大连接体支架式义齿对游离端近中基牙有一定保护作用,尤其是基牙牙周状况不佳者,且患者戴用后满意度较高,可作为游离端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一种常用设计方案.

    作者:孙斌;王一清;许悦;石平;周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反转课堂联合CBL教学在牙体牙髓病全科规培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将反转课堂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于牙体牙髓病规培生教学的效果,以期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规培生的培养工作.方法:将2016-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51名规培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26人,对照组25人.2组分别采用反转课堂与CBL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通过培训后理论考试、实践考试、调查问卷满意度调查评估教学效果.考试成绩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t检验,调查满意度采用x2检验.结果:培训后2组学生理论考试、综合成绩相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操作考试成绩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转课堂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海燕;仇丽鸿;詹福良;薛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个性化重建板辅助游离腓骨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的优化设计

    目的:利用CAD/CAM以及3D打印技术体外辅助游离腓骨瓣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方法:利用CAD/CAM建立游离腓骨瓣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的三维模型,设计个性化重建板、截骨导板辅助重建完成,通过3D打印技术生成术前模型、截骨导板以及重建板,模型外科模拟手术.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快速建立了3段式游离腓骨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数字化模型,并设计生成原发灶截骨导板和重建辅助个性化重建板.定点测量显示,模型外科模拟重建精度与计算机模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化设计的辅助措施和个性化重建板可以增加游离腓骨重建上颌骨缺损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上精确外科重建.

    作者:陈诚;张琳梅;任文豪;高岭;李少明;程政;郅克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Nd∶YAG激光联合Vitapex糊剂治疗单根管根尖周小囊肿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Nd∶YAG激光联合Vitapex糊剂治疗单根管根尖周小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的34例34颗确诊为单根管根尖周囊肿的患牙,采用Nd∶YAG激光治疗囊肿后,将Vitapex糊剂注射入根尖周小囊肿的囊腔内,然后常规根管充填.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随访10个月~2年,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4颗患牙,32颗获得随访,其中,29颗治愈,1颗好转,2颗失败.结论:Nd∶YAG激光联合Vitapex糊剂治疗单根管根尖周小囊肿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段义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7年2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收治的34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状况、临床症状、感染来源、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8例患者中,高龄患者152例(43.28%),青年患者196例(56.32%),高龄患者中,男91例(59.87%),青年患者中,男117例(59.69%),两组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患者发生并发症112例(73.68%),青年患者49例(25.00%),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还发现,从症状出现到就诊的时间、2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患者细菌培养阴性101例(51.53%),青年患者有更高的细菌培养阴性率(P<0.05),在细菌的组成中,两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高龄患者和青年患者有着许多相同的临床表现,但高龄患者较青年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郭治辰;胡旻;龚忠诚;王岳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