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陈铮晰;吴军;陈振琦
目的:评价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植入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的临床效果,比较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骨与否的疗效.方法:选择28例上颌后牙区缺失患者,剩余牙槽骨高度<7 mm,共植入40颗ITI种植体.其中植入部位RBH<4 mm种植体6颗,RBH 4~7 mm种植体34颗;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植入种植体24颗(内提升不植骨组),行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16颗(内提升植骨组).测量各病例术后6~12个月的骨提升高度.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8例40颗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佳,骨结合良好,种植成功率100%.RBH<4 mm组与RBH 4~7 mm组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分别为(3.44±0.57)mm和(5.50-±1.00)mm,术后提升骨量分别为(7.91±1.06)mm和(8.77±1.15)mm,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内提升不植骨组与植骨组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分别为(5.07±1.19)mm和(5.37±1.24)mm,术后提升骨量分别为(8.47±1.18)mm和(8.89±1.13)mm,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在RBH<4mm条件下能够成功,提升效果与常规内提升接近.进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费用更低,且对于上颌后牙区提升骨量有效.
作者:江银华;陶海彪;金晓明;李校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在阻生牙中,上颌尖牙阻生的发生率仅次于第三磨牙,其对牙排列、牙弓形态、咬合功能及颜面美观均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以上颌阻生尖牙为研究对象,对其流行病学、病因机制及其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口腔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安琪;钱玉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人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成骨分化过程中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以便更好地了解PDLCs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PDLCs,并体外诱导成骨,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其成骨特性;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体外成骨诱导时PDLCs内质网应激关键分子的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诱导成骨培养的PDLCs 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增强,矿盐沉积增加.同时,体外成骨诱导的PDLCs内质网应激关键分子剪切x盒结合蛋白1(splicing x-box binding protein-1,sXBP1)、活化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葡萄糖调节蛋白质78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 mRNA表达水平升高.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成骨诱导的PDLCs内质网应激关键分子磷酸化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hosphorylated the RNA-activated protein kinase-like ER-resident kinase,p-PERK)、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phosphorylated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2α,p-eIF2α)表达增加.结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时内质网应激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李莉芬;文扬;江龙;朱亚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HPV 16E6基因和p53基因在口腔癌中的表达,以及口腔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与HPV 16E6基因及p53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73例口腔癌、98例口腔癌癌前病变以及79例癌周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HPV 16E6和p53表达水平检测,统计口腔癌、口腔癌癌前病变、癌周正常组织以及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口腔癌中HPV16E6基因及p53基因的阳性表达情况,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在口腔癌组织中,HPV 16E6的阳性表达率为81.5%(141/173),p53的阳性表达率23.7%(41/173);在口腔癌癌前病变组织中,HPV16E6的阳性表达率为39.8%(39/98),p53的阳性表达率为57.1%(56/98);在口腔癌癌周正常组织中,HPV16E6的阳性表达率为2.5%(2/79),p53的阳性表达率为89.9%(71/79).3组中HPV16E6的阳性表达率和p53的阳性率表达存在差异,其中,HPV16E6在口腔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口腔癌中p5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随着口腔癌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HPV16E6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而p53的阳性表达率则显著下降(P<0.05).结论:HPV 16E6蛋白和p53蛋白在口腔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怀奇;武和明;丁旭;叶金海;吴煜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锥形束CT及相关软件与全景片在口腔颌面影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38名进入口腔临床实习的2011级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同一病例的全景片及CBCT数据进行分析.测量切牙管内径(A)、上颌尖牙髓腔长度(B)、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与上颌窦的距离(C)、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距离(D),并观察前磨牙的根管形态.采用SPSS 16.0软件包分析学生在2种图像上的测量结果,评价教学效果;同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传统二维及三维影像的理解及评价.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全景片上测出A数据3人,B数据14人,C数据10人,D数据16人;CBCT上测出A数据38人,B数据36人,C数据37人,D数据38人.r检验显示,4组数据间有显著差异(P<0.05).38名学生均完成调查问卷,95%以上的学生认为基于CBCT的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兴趣、加深理论知识理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结论:在口腔颌面影像教学中,运用CBCT数据及相关软件,对具体病例进行测量分析,能帮助学生建立三维影像概念,提高学生对口腔影像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朱凌;曹霞;陶晓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3种不同树脂水门汀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3种树脂水门汀(Panavia F、RelyXTM Unicem和Multilink Speed)48 h不同浓度(50%和100%)浸提液培养HGFs(ATCC,美国)24 h、72 h和120 h后的细胞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判断其细胞毒性.采用SPSS 20.0软件包分析不同树脂水门汀对HGFs的RGR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结果:3种树脂水门汀不同浓度(50%和100%)浸提液培养HGFs的RGR为60.25%~ 100.02%,细胞毒性分级为0~2级,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固化过程中未涂布防氧化剂的Panavia F浸提液培养HGFs的RGR为10.67%~66.78%,细胞毒性分级为2~4级,与其他实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树脂水门汀对体外培养的HGFs无细胞毒性,固化过程中未涂布防氧化剂的Panavia F对体外培养的HGFs有中度细胞毒性.
作者:张长源;牛刚;靳祎祎;于皓;程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腮腺肿瘤的发病情况、构成特点、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5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96例腮腺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96例腮腺肿瘤患者中,男432例,女464例,比例为1∶1.07;左侧431例,右侧454例,双侧11例;31~70岁年龄段为腮腺肿瘤高发阶段,其构成比为77.01%;良性肿瘤786例,恶性肿瘤110例,比例为7.15∶1.临床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8.95%,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88%.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基底细胞腺瘤分别占良性肿瘤的前3位;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分列恶性肿瘤的前3位.恶性肿瘤中,上皮及肌上皮来源占95.45%.检查方法主要为B超、CT和MRI.结论:腮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综合考虑其发病特点、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腮腺肿瘤的诊断;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对确定手术方案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作者:赵志国;高丹;王瑾;张力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植入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在颧牙槽嵴处安全植入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正畸患者的37个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颧牙槽嵴进行锥形束CT(CBCT)测量和分析,依上颌窦底位置分为窦低组与窦高组,比较2组之间颧牙槽嵴宽度的差别.同时测量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的根长,以确定上颌种植钉植入的部位.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窦低组的颧牙槽嵴宽度显著小于窦高组的颧牙槽嵴宽度,窦低组24例,窦高组13组.男性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长度平均值为12.62 mm和12.30 mm,女性近远中颊根的长度平均值为11.53 mm和11.15 mm.结论:上颌窦底的位置决定了颧牙槽嵴的宽度,窦高组可以为种植体植入提供足够的骨质宽度支持.为确保牙根尖组织的安全,应在根尖上方1~2 mm以上植入.男性患者的植入部位约在釉-牙骨质界以上13.62 mm,女性约为12.53 mm.
作者:王鹏;陈铮晰;吴军;陈振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估能谱CT单能量成像在口腔颌面部降低金属伪影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6例金属植入物患者进行能谱CT成像,并测量CT值和软组织的SD(标准差)值.生成11个单能量图像组(40~140 keV,每10 keV为1组),并进行量化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检验.结果:20例有正畸矫治器的患者,AI小值平均为(23.86± 10.90)~(24.42± 11.54)HU;同样,12例钛板植入物患者,AI小值平均为(26.49±9.40)-(26.95±8.97)HU;14例牙充填物或固定义齿患者,其中10例AI小值平均为(29.84± 13.04)~(30.97± 13.15)HU.3组平均AI值分别为(63.36±70.52)、(70.82±105.14)和(107.35±147.57)HU,与各组70 keV单能量的平均AI值(61.46±32.06)、(70.18±62.86)和(110.28±78.70)HU相似.3组不同金属植入物患者的能谱扫描平均AI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能谱CT成像能明显减少金属伪影的干扰,显著提高金属植入物周围结构的显示能力.70 keV是金属伪影显著降低的一个分界点;在口腔颌面部区域,去除金属伪影的佳单能量值范围在110~140 keV.
作者:孙琦;董敏俊;杨星;姜梦达;陶晓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球帽附着体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固位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A组(钛球/钛帽组)、B组(钛球/贵金帽组),每组3个试件.制作标准下颌无牙颌模型,在双侧尖牙区植入4.8×10 RN SP种植体各1颗,常规制作下颌全口义齿,连接附着体.进行5000次摘戴循环,每200次摘戴测试固位力.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并在实验初始、终末期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阳性结构的表面形态变化.结果:A组固位力从(27.00±0.16)N衰减到(4.18±0.03)N,B组固位力从(21.58±0.06)N衰减到(19.15±0.06)N,A组固位力衰减显著大于B组.实验终末,A组球状立体结构严重破坏,而B组球状立体结构光滑清晰.结论: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固位力随着摘戴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固位力衰减与阳性结构表面破坏有关,贵金属材质抗疲劳性较好.
作者:佘文珺;何嘉菁;刘韫嘉;焦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系统评价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效果.方法:在MEDLINE、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至2016年6月1日的一次法及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文献,并按纳入标准进行筛选.采用Stata/SE 12.1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特征收集、质量评价,并对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半年、1年)及术后疼痛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中文文献,未搜到符合条件的外文文献,包括3065例病例,其中1608例行一次法根管治疗,1457例行多次法根管治疗.分析显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有效率(96.90%)、半年随访成功率(94.90%)、1年随访成功率(94.60%)均高于多次法(分别为84.00%、81.40%和89.00%),2种方法的术后疼痛率无显著差异[RR=0.96,95%CI(0.82,1.13)].敏感性检验后结果未发生明显改变.纳入文献在分配方法、根管治疗操作细节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现有文献表明,相比多次法,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疗效更好、术后疼痛率不高,但有必要进行更全面、规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作者:王雯;王鹏来;谢妮娜;吴翠;刘宗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闵行区6~12岁外来常住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分析儿童患龋状况,为制定预防和治疗外来儿童龋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闵行区8所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民办小学中10011名6~12岁儿童进行普查,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患龋率、龋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所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民办小学的6~12岁儿童中,患龋率为67.07%,高于全区公办小学同龄儿童患龋率61.99% (P<0.01).6岁组男生患龋率高,为75.82%.随着年龄增加,患龋率逐渐降低.结论:上海市闵行区6~12岁外来常住儿童的患龋情况较为严重,龋病预防尤为关键,需要特别注意儿童在6岁以前的龋病预防和早期干预.
作者:徐晓明;施宏燕;李丛华;聂利;冯琳;秦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超薄贴面修复前牙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2014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2例前牙存在间隙、要求修复的患者共计145颗患牙,行超薄贴面修复,36个月内定期复诊检查,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6个月后,超薄贴面的完整保存率达99.3%,边缘适合性达98.6%.修复后初期,少数牙有轻度牙本质敏感,12个月后症状消失.患者对贴面形态、色泽等均较满意.结论:超薄贴面是快速修复前牙间隙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作者:洪煜锐;谢小玲;骆伟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采用美容清创缝合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治疗对创面愈合、瘢痕形成、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美容清创缝合术等基础治疗,其中41例患者加用rhEGF治疗(研究组),41例仅采取美容清创缝合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评价2组患者瘢痕情况,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d及5d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5.1±1.3)d,对照组为(7.4±1.9)d,2组相比差异显著(t=6.397,P<0.01).研究组显效27例(65.85%)、有效13例(31.71%)、无效1例(2.44%),对照组显效19例(46.34%)、有效17例(41.46%)和无效5例(12.2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前2组患者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IL-6、TNF-α和IL-1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d和5d,研究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采用美容清创缝合联合rhEGF治疗能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炎症反应程度.
作者:印志法;王思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Damon自锁矫治系统与Roth传统矫治器非拔牙治疗上颌轻中度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性Ⅰ类正畸患者60例,根据矫正器种类及上颌拥挤程度分为DamonⅠ、Roth Ⅰ、DamonⅡ、RothⅡ4组(各15例).测量排齐整平前、后的头颅侧位片与模型,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以及各组间软、硬组织与牙弓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非拔牙治疗上颌Ⅰ度拥挤时,2种托槽治疗前、后各段牙弓宽度与牙弓长度、上前牙唇倾度均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非拔牙治疗上颌Ⅱ度拥挤时,DamonⅡ组在上颌尖牙区(1.81 mm)、前磨牙区牙弓宽度的扩大量(2.29 mm)显著大于RothⅡ组(1.66 mm,1.80 mm)(P<0.05),但DamonⅡ组牙弓长度扩大量(3.19 mm)、上前牙唇倾度的变化量(9.1°)显著小于RothⅡ组(3.85 mm,14.5°)(P<0.05),而上颌磨牙牙弓宽度的扩大量在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非拔牙治疗牙列拥挤时,随着上颌拥挤度的增大,Damon自锁矫治系统的扩弓作用和控制前牙唇倾的优势越明显.
作者:张薇;颜传杰;李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Klf10沉默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受力后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PDLCs,RNA干扰沉默Klf10的表达,用离心加力法对细胞加载机械力,并予hedgehog信号通路特异性激动剂purmorphamine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Klf1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成骨标志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成员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1,GLI1)和Ptch1 (patched-1)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机械力诱导6h后,Klf10、Runx2、OPN和OC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ALP活性升高,GLI1和Ptch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转染Klf10 siRNA组Klf10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Klf10 siRNA显著抑制ALP活性,下调Runx2、OPN和OC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GLI1和Ptch1蛋白表达(P<0.05).Purmorphamine显著抑制Klf10 siRNA沉默介导的成骨分化效应(P<0.05).结论:Klf10沉默可以抑制机械力作用下HPDLCs的骨向分化,可能与调节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余小琴;李云龙;高锦瑜;刘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热碱溶液(20%NaOH溶液)处理氧化锆陶瓷表面,探讨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变化.方法:制作18块氧化锆陶瓷试件块,按相同方法打磨抛光后随机分为3组,A组用热碱溶液(20%NaOH)处理(n=6),B组用110 μm直径的氧化铝颗粒喷砂处理(n=6),C组为空白对照组(n=6).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试件表面粗糙度,扫描出氧化锆的表面形貌图,制作陶瓷-树脂粘接试件,水储24 h后进行剪切粘接强度(SBS)测试,并对粘接界面进行观察,得出试件的破坏形式.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粗糙度B组>A组>C组,剪切强度B组>A组>C组.结论:在180℃条件下,通过20%NaOH溶液处理氧化锆陶瓷,氧化锆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强度发生改变,热碱溶液处理优于不处理,但不如喷砂处理.
作者:万里扬;朱洪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Nd∶YAP激光与三联抗生素糊剂在牙髓血运重建治疗中根管消毒的效果,为牙髓血运重建术中根管内消毒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诊断为急性或慢性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40颗,记录根尖周病变和牙根发育状况.患牙分为三联抗生素糊剂封药消毒的对照组和Nd∶YAP激光消毒的实验组,每组均20颗患牙,均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对每颗患牙行临床检查和X线评价.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治疗后1周,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有2颗和4颗患牙存在症状;治疗后2周,对照组患牙临床症状均消失,而实验组则有1颗患牙仍有临床症状,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8个月,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有2颗和3颗患牙临床症状复发,分别有12颗和10颗患牙X线片上表现为牙根继续发育,分别有3颗和4颗患牙X线片上未观察到明显的牙根继续发育.对照组和实验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d∶YAP激光可进行有效的根管消毒,且对牙髓血运重建术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贤;姚云枫;许辛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C形小切口治疗腮腺后下极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对48例位于腮腺后下极良性肿瘤采用C形小切口进行手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Ⅰ期愈合,随访1~5 a,未见肿瘤复发.腮腺区外形恢复良好,残留腮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分泌功能.结论:C形小切口是治疗腮腺后下极良性肿瘤一种较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小面部瘢痕、减少面神经损伤、降低肿瘤复发率、保存剩余腮腺组织功能等优点.
作者:高振然;马松波;张国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2种不同激光联合自酸蚀粘结系统处理磨损后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的60颗牙(磨损程度相似),磨牙与磨牙配对,前磨牙与前磨牙配对,按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据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Er,Cr∶YSGG激光和Nd∶YAG激光联合AdperTM Easy One处理磨损牙表面,Z350复合树脂分层充填,以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评价修复后1、6、12、18个月的疗效.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r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固位方面,12个月时,实验组固位B级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8个月时,实验组固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牙髓牙本质反应方面,1、6、12、18个月相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总疗效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r,Cr∶YSGG激光和Nd∶YAG激光联合AdperTM Easy One处理磨损牙表面后,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2种激光相比,前者能够获得更好的粘结强度,可作为临床上治疗磨损后牙修复的首选激光.
作者:孙海燕;仇丽鸿;杨谛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