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implant软件在下颌后牙种植术中的应用

唐天弘;宋萌;钮晓勇;潘劲松

关键词:Simplant软件, 种植术, 模拟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CT结合Simplant软件运用在下颌后牙种植术中的实现方法和临床效果,为下颌后牙区种植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前准备方式.方法:对经过临床筛选的10例下颌后牙区种植患者进行CT或锥形束CT(CBCT)检查,利用Simplant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测量种植点中心距下牙槽神经管上壁距离(H1)、种植区近远中径(H2)、种植区颊舌径(H3)、种植区牙龈厚度(H4)、种植区()龈距(H5),使用Simplant软件计算种植区骨密度并对下牙槽神经管进行描记.结果:10例种植病例的种植点中心距下牙槽神经管上壁距离在10.7~17.6 mm之间,种植区颊舌径在5.4~8.3 mm之间.10例患者均按照软件模拟进行种植手术,术后随访1 a,无种植体失败.结论:Simplant软件对种植术区数据处理精确,可以常应用于下颌后牙区种植手术,使种植过程安全可控.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Foxc2稳定转染对C3H10T1/2细胞成骨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Foxc2基因过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C3H10T1/2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Foxc2过表达C3H1OT1/2细胞系,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Foxc2蛋白的表达.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过表达Foxc2对成骨、成脂相关基因(Runx2、OPN、OCN、PPARγ)表达的影响,分别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油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成功构建Foxc2稳定过表达的C3H10T1/2细胞系,发现Foxc2过表达阻滞细胞于G1期,抑制细胞增殖.在成骨诱导过程中,过表达Foxc2可以显著上调Runx2、OPN、OCN等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ALP染色显示,Foxc2稳定过表达细胞较对照组细胞染色深.在成脂诱导过程中,过表达Foxc2显著下调PPARγ基因的表达;油红染色显示,成脂分化进程被部分抑制.结论:Foxc2过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其机制是上调Runx2、OPN、OCN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PPARγ的表达,促进C3H10T1/2细胞的成骨分化,抑制其成脂分化.

    作者:王敏娇;司家文;李洪亮;欧阳宁鹃;沈国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抗龈炎IgY牙膏对牙龈炎、菌斑控制的评价

    目的:观察含抗龈炎IgY牙膏对减轻牙龈炎、控制牙菌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筛选100名符合试验要求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含抗龈炎IgY牙膏,对照组使用不含抗龈炎IgY的牙膏.在使用前、使用6周和使用12周后,分别记录受试者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I)及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12周后,试验组GI、BOP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P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含抗龈炎IgY牙膏对改善牙龈炎症状有一定效果.

    作者:张玮;冯希平;陶丹英;陈健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联合Vitapex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合并牙髓病变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联合Vitapex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合并牙髓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合并牙髓病变老年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根管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Vitapex根管内置药,并向牙周袋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缓释软膏,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以及1年后的疗效.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TNF-α及IL-17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4周和8周时PD、GI、BI,PLI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8.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牙周炎合并牙髓病变的患者,在常规根管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Vitapex及盐酸米诺环素可显著提高疗效,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震宇;张静东;张林;杨建;刘向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bFGF雾化吸入对全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咽喉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雾化吸入对全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咽喉痛的疗效.方法:将全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bFGF 35000IU+生理盐水20 mL,压缩雾化吸人、每天1次,每次20 min,连续3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 U,压缩雾化吸人、每天2次,每次20 min,连续3d.分别记录2组术后12 h咽痛发生情况及咽痛(吞咽时)12、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SPSSl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12 h咽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12、24、48和72 h咽痛(吞咽时)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FGF雾化吸入能降低口腔颌面外科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咽痛发生率及咽痛程度.

    作者:刘斌;江银华;肖健;李校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调节性T细胞和白介素15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白介素15 (IL-15)的表达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Treg表达水平.应用ELISA技术检测外周血IL-15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其表达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显著上升,IL-15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组,但是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型与非糜烂型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Treg的表达与IL-15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Treg和IL-15的表达上升可能是OLP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王翠杰;李言君;薛江南;慈浩粟;李丽萍;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世界口腔颌面外科发展回顾与展望

    本文通过回顾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建立和成长的过程,详细介绍了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期为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发展以及专科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刘小涵;张善勇;郑家伟;杨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鼠牙乳头细胞旁分泌效应对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

    目的:研究大鼠牙乳头细胞(rat dental papilla cells,RDPCs)对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SD大鼠牙胚,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牙乳头细胞并进行矿化诱导和成脂诱导,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成.CCK8法检测大鼠牙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rat dental papilla cells' conditioned medium,RDPC-CM)对巨噬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RDPC-CM对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影响,Griess reagent法检测RDPC-CM对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NO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代培养24 h后,大鼠牙乳头细胞从组织块中爬出,传代后可得到纯化大鼠牙乳头细胞;茜素红染色见矿化诱导组中出现散在的红色矿化结节;油红O染色后可见经成脂诱导的牙乳头细胞中脂滴形成;CCK8结果表明,RDPC-CM对巨噬细胞增殖能力无影响;ELISA结果显示,大鼠牙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可对LPS活化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产生作用,表现为条件培养基作用于巨噬细胞24h可减少细胞分泌TNF-α,而对IL-1β和IL-6分泌无影响;Griess reagent法结果显示,RDPC-CM对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NO无影响.结论:大鼠牙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于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可使巨噬细胞分泌TNF-α下降,提示牙乳头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控作用.

    作者:李欣;洪弘;张延清;韦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过量氟对大鼠HAT-7细胞系自噬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量氟对大鼠HAT-7细胞系自噬的影响.方法:取大鼠HAT-7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培养液,培养48 h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过量氟对大鼠成釉细胞自噬泡的影响,Western免疫印迹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过量氟诱导大鼠成釉细胞内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和Beclin 1表达的变化.选择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饮水氟对大鼠自噬分子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自噬泡明显增多;Western免疫印迹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随着氟浓度的增加,HAT-7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和Beclin 1表达增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氟化钠与LC3及Beclin 1的表达有线性关系;大鼠体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LC3以及Beclin 1为棕褐色,呈阳性表达.结论:过量氟诱导大鼠HAT-7细胞系自噬.

    作者:雷双;张颖;张凯强;李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IL-35在牙周炎及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IL-35在牙周炎及口腔扁平苔藓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以及牙周炎与口腔扁平苔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单纯口腔扁平苔藓患者20例,单纯牙周炎患者20例,牙周炎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20例和健康者12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及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并收集静脉血清及龈沟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及龈沟液中IL-35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口腔扁平苔藓组、单纯牙周炎组、牙周炎伴口腔扁平苔藓组龈沟液及血清中IL-35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牙周炎伴口腔扁平苔藓组龈沟液及血清中IL-35浓度显著高于单纯口腔扁平苔藓组及牙周炎组(P<0.05);各组牙周临床指标与龈沟液及血清中IL-3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牙周炎及口腔扁平苔藓中IL-3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两者呈正相关.

    作者:王玉;靳赢;王奕月;胥丹妮;林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维吾尔族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探讨维吾尔族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及其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维吾尔族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的颞下颌关节CBCT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颞下颌关节窝间隙、髁突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颞下颌关节形态之间的差异.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维吾尔族患者髁突在颞下颌关节窝内的位置无性别差异(P>0.05);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前间隙、上间隙及深度均大于安氏Ⅰ类患者,后间隙小于安氏Ⅰ类患者;髁突的内外径及前后径在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维吾尔族安氏Ⅰ类患者的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存在差异,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杰睿;潘旭;米丛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矢向引导型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上颌骨及磨牙的远移作用

    目的:探讨矢向引导型Twin-block (SGTB)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上颌骨及上颌磨牙的作用.方法:选取34例利用SGTB矫治器进行矫形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病例,二期正畸治疗未拔牙,采用Pancherz分析法定量研究治疗前、后上颌骨及上颌磨牙的后移量,利用SPSS20.0软件包评价其疗效.结果:矫形治疗后,上颌磨牙显著后移(1.33 mm,P<0.01),上颌骨位置显著向后(0.68 mm,P<0.01);二期治疗结束后,上颌磨牙轻度后移(0.53 mm,P>0.05),上颌骨位置显著后移(0.65 mm,P<0.05).结论:SGTB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生长发育期错()畸形患者能有效地发挥上颌磨牙远移及上颌骨后移作用.

    作者:易颖煜;赵宁;沈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口内入路与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与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下颌角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分为2组,第1组22例患者采用口内入路,用l块宽2.0 mm小钛板复位固定.第2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下颌下入路,用2块2.0 mm钛板复位固定.术后均行颌间弹力牵引3周.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周第1组患者无感染及口角歪斜发生;第2组患者5例出现感染,3例出现暂时性口角歪斜.3个月后复诊,第1组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骨折断端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开口度正常;第2组患者3例出现骨折愈合不良,再次手术取出钛板,咬合关系欠佳.结论:对于下颌角骨折,采用口内入路复位固定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口外常规下颌下切口相比,口内切口创伤小,美观,不会损伤面神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张伯俊;王卫红;许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Simplant软件在下颌后牙种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结合Simplant软件运用在下颌后牙种植术中的实现方法和临床效果,为下颌后牙区种植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前准备方式.方法:对经过临床筛选的10例下颌后牙区种植患者进行CT或锥形束CT(CBCT)检查,利用Simplant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测量种植点中心距下牙槽神经管上壁距离(H1)、种植区近远中径(H2)、种植区颊舌径(H3)、种植区牙龈厚度(H4)、种植区()龈距(H5),使用Simplant软件计算种植区骨密度并对下牙槽神经管进行描记.结果:10例种植病例的种植点中心距下牙槽神经管上壁距离在10.7~17.6 mm之间,种植区颊舌径在5.4~8.3 mm之间.10例患者均按照软件模拟进行种植手术,术后随访1 a,无种植体失败.结论:Simplant软件对种植术区数据处理精确,可以常应用于下颌后牙区种植手术,使种植过程安全可控.

    作者:唐天弘;宋萌;钮晓勇;潘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种支架设计对基牙及相关组织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比较使用同种材料制作的改良设计义齿和常规设计义齿对远中游离端缺损的基牙及相关组织受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上颌单侧第一、第二磨牙缺失的55岁男性患者1例,通过螺旋CT扫描、Mimics、Geomagic Studio及ANSYS软件建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观察基牙及相关组织的受力情况.结果:改良设计义齿基牙受力范围明显减小,牙周膜受力减小、鞍基区黏膜受力增加且更均匀,牙槽骨刺激性吸收趋势减小.结论:对于远中游离端缺损的牙列缺损患者,改良设计的可摘局部义齿具有一定的应力中断作用,能更好地保护基牙、分散()力,对缺牙区黏膜和牙槽骨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柏黎明;李国强;张强;董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面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96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5年8月期间应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96例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其中顺行面动脉瓣46例,逆行面动脉瓣50例.观察患者近、远期临床效果,包括受区缺损情况、组织瓣成活情况、外形和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总成功率为96.9% (93/96),顺行皮瓣成功率为95.7% (44/46),逆行皮瓣成功率为98.0%(49/50).术后随访0.5~6 a,肌皮瓣受区外观及质地良好,语言及吞咽功能理想,供区瘢痕隐蔽;l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3例出现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结论: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可作为颌面部中、小型缺损修复较理想的选择,操作简单易行,其中逆行面动脉岛状肌皮瓣皮瓣不仅可修复颌面部中上1/3的组织缺损,且成活率高,美容效果理想.

    作者:王维;潘朝斌;池宇峰;王佩;谭锡涛;陈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上前牙内收过程中转矩控制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研究上前牙内收过程中转矩控制与移动方式、内收与牙槽骨改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11例拔牙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7例拔牙患者关闭间隙前、后的锥形束CT(CBCT),测量上前牙唇倾度,切缘、根尖水平和垂直向位移及牙槽骨厚度变化,采用SAS 8.02软件包分别对各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上前牙控根内收者,唇倾度改变量小,切缘舌侧位移量小,根尖舌侧位移量大,内收后根尖牙槽骨总厚度减少,牙长度减少(P<0.05);牙槽骨改建量少于牙移动量,成人与青少年无显著差异.结论:上前牙内收过程中,更多的转矩控制会引起较多的整体移动和部分控根的倾斜移动,以及较高的牙根吸收率.舌侧牙槽骨适应性改建量较小,过度舌侧移动会超过其改建能力,引起牙槽骨、牙体损伤.

    作者:杨雪;钱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动静脉畸形患者无水乙醇栓塞后发生循环抑制和溶血反应1例报告

    无水乙醇在动静脉畸形硬化剂治疗中为有效,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也较大.本文报告1例无水乙醇治疗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和循环抑制的患者,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谨慎选择无水乙醇治疗剂量和加强实时监测,以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蔡美华;苏立新;仇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口内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口内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效果.方法: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强支抗的上颌前突患者30例,随机分为种植体支抗组15例,传统口内支抗组15例.分别于治疗前(T1)和治疗后(T2)制取寄存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通过三维模型测量对比牙的移动效果,通过头影测量比较颌骨及软组织的改变.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6.661±1.328) mm,压低(0.129±1.815) mm;传统口内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5.788±2.009) mm,伸长(2.623±1.776) mm.矢状向位移无显著差异(P>0.05),垂直向位移有显著差异(P<0.05).②种植体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0.608±1.045) mm,压低(0.720±0.805) mm,腭向移动(0.477±0.904) mm;传统口内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1.503±0.945) mm,伸长(0.072±0.690) mm,腭向移动(0.883±0.752) mm.矢状向及垂直向位移均有显著差异(P<0.05),横向位移无显著差异(P>0.05).③2组之间颌骨及软组织指标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上颌前突患者,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切牙的垂直向控制及支抗磨牙的矢状向、垂直向控制上优于传统口内支抗.

    作者:马宁;李巍然;陈晓红;郑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siRNA沉默CPNE7基因表达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及骨向分化

    目的:探讨沉默CopineⅦ(CPNE7 siRNA)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s)增殖及骨向分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PDLs,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沉默CPNE7的质粒pSUPER-CPNE7转染至hPDLs.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CPNE7的表达,ELISA检测CPNE7 siRNA对NF-κB活性的作用.给予10 μmol/L 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盐(pyrrolidinedithiocarbamic acid ammonium salt,PDTC)预处理hPDLs 30 min,采用CCK8检测CPNE7对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RUNX2、OSX和OCN的表达.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DLs经转染pSUPER-CPNE7,CPNE7表达下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CPNE7 siRNA显著增强NF-κB的活性.与对照组(CON)相比,CPNE7 siRNA显著抑制hPDLs增殖,下调ALP活性及RUNX2、OSX和OCN的表达,给予PDTC促进hPDLs增殖,增强ALP活性并上调RUNX2、OSX和OCN的表达.结论:CPNE7 siRNA通过NF-κB通路抑制hPDLs增殖和骨向分化.

    作者:刘彩宏;呼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性Ⅲ类畸形正颌外科术后咽腔间隙短期及长期影响的锥形束CT分析

    目的:评价正畸联合单颌或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对咽腔间隙短期及长期的影响.方法:选取骨性Ⅲ类患者54例(男28例,女26例),A组(28例)采用正畸联合下颌支矢状劈开术治疗.B组患者(26例)采用正畸联合上颌支Le FortⅠ型加下颌矢状劈开术治疗,正畸治疗前1周(T0)、术后6个月(T1)及术后3年(T2)拍摄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上气道模型,对治疗前、后各段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和容积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术后6个月及3年上气道的三维变化.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段矢状径和截面积均显著减小(P<0.05),口咽段、舌咽段容积及总容积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术后3年,除第一颈椎平面处矢状径和截面积恢复到治疗前水平(T2-TO:P>0.05,T2-T1:P<O.05)外,其余部位均有所增加但未恢复到治疗前水平.B组患者术后6个月第二、三、四颈椎平面处矢状径和截面积显著减少,但在术后3年大部分缩窄的部位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畸形会造成咽腔缩窄,随着时间延长,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作者:王宏伟;李丽艳;齐素青;闫明;张超;任素峰;班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