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璇;施琳俊;周曾同
目的:建立SD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研究牙移动过程中,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表达位置及表达量的变化规律,进而探讨其在正畸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和实验组(54只).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实验组大鼠施加50 g力后,分别于4、8h、1d(1d组按力值大小分为1 d-30 g、1 d-50 g、1 d-80 g 3个亚组)、3、5、7、14 d,随机处死6只,切取三叉神经节,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中TRPV1及CGRP的表达位置及表达量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TRPV1及CGRP主要表达于小型及中型神经元.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三叉神经节中TRPV1免疫反应阳性(TRPV1-IR)神经元百分比及CGRP免疫反应阳性(CGRP-IR)神经元百分比增加,1~3 d相继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回落至初始水平,且两者随加力力值增大而呈现增高趋势.结论: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三叉神经节内TRPV1及CGRP的表达随加力时间及加力力值改变呈现规律性变化,提示TRPV1及CGRP可能在正畸疼痛的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彩娣;滕蕊;卢蓁;乔虎;钱甜;周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人体正常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DNA含量恒定,在细胞癌变过程中DNA含量增加或减少,即成为非整倍体细胞,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DNA定量分析是通过对细胞核内DNA含量或倍体的检测来判断细胞的生理或病理状态,能客观地反映病损的情况,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筛查、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近年来DNA定量分析在口腔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肖璇;施琳俊;周曾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义齿基托树脂表面抗菌涂层对基托吸水性和溶解性以及单体渗出的影响.方法:根据YY 0270-2003标准,测量4种基托树脂涂膜前、后的吸水值和溶解值,应用索氏提取法测量固化后基托树脂的交联度:利用气相色谱法测量基托树脂涂膜前、后的单体渗出量.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抗菌涂层的基托材料的吸水值、溶解值和单体渗出量明显减少.4种材料中,贺利氏树脂的交联度高,日进和山八树脂次之,新世纪树脂低.结论:义齿基托树脂的吸水值、交联度和单体渗出量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即交联度较大时,吸水值减少,甲基丙烯酸单体渗出量也相应降低.抗菌涂层可以提高树脂基托的综合性能.
作者:杨杨;宫海环;宋艾阳;冯丹;金杰;朱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埋伏特征及邻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22例,获取CBCT三维数据,应用Dolphinimaging 11.0软件,分析腭侧埋伏尖牙的埋伏状况、与邻牙位置关系并分类,观察邻牙牙根的吸收情况.结果: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大多近中、腭向倾斜阻生,近中异位以Ⅰ类和Ⅳ类较为多见,分别占30.8%和38.5%:近中倾斜角度多在53.8°~68.5°,腭侧异位距正中矢状面多在5.4~8.4 mm.年龄越大,上颌腭侧埋伏尖牙近中腭向异位越远,近中倾斜角度越大.84.6%的相邻侧切牙及19.2%的中切牙牙根与埋伏尖牙接触:50%的相邻侧切牙及15.4%的邻中切牙牙根吸收,相邻侧切牙吸收多位于根尖1/3,而相邻中切牙吸收多位于根中1/3: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概率与腭侧埋伏尖牙与切牙间的小距离呈反比关系.结论:CBCT能在三维方向诊断上颌尖牙埋伏状况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准确判断邻牙根吸收情况,准确测量埋伏尖牙倾斜度及埋伏深度,为上颌腭侧埋伏尖牙的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于剑南;顾月光;赵春洋;刘可;莫仕成;李琥;潘成琼;王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葡萄籽提取物(GSE)对人工牙本质龋的再矿化作用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制备60个人牙本质标本,采用化学法形成人工牙本质龋损,将样本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10%GSE溶液、1 mg/L NaF溶液、10%GSE+1 mg/L NaF溶液和去离子水(DDW)处理,进行体外pH循环.采用显微硬度计测定处理前、后各样本的显微硬度值,扫描电镜观察pH循环后各组牙本质显微结构的变化,并用X线能谱仪分析牙本质元素百分含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微硬度结果显示,GSE组牙本质的显微硬度获得百分比(SMHR)为40.87±9.92,NaF组为44.60±12.48,GSE+NaF组为48.54±9.27,去离子水组为15.98±8.33.与去离子水组相比,3个实验组的SMHR值均显著提高(P<0.05),但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显示,GSE组、NaF组和GSE+NaF组牙本质小管大部分呈封闭状态,而去离子水组牙本质小管呈开放状态.元素分析结果显示,3个实验组的Ca、P百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去离子水组(P<0.05).结论:GSE能显著促进人工牙本质龋的再矿化作用,抑制牙本质龋的进展.
作者:施桔红;黎红;王伊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感染性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感染性下颌骨骨折采用重建板坚固内固定患者,回顾分析其骨折部位、病因、诊断、手术方法和结局,并对感染性下颌骨骨折手术要点和重建板坚固内固定进行讨论.结果:35例感染性下颌骨骨折病例,34例手术后一期愈合,骨折复位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1例颏部初始感染性骨折重建板固定术后2个月,颏部皮肤凹陷,可扪及骨缺损.二次手术时:植入髂骨块,重放重建板1块,小钛板1块固定,终二期愈合.结论:对感染性下颌骨骨折,重建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重建板坚固内固定是预防粉碎性骨折感染重要的措施.
作者:张德辉;刘希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结内液化部分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转移淋巴结在DW-MRI影像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25例OSCC患者的DW-MRI影像资料,分别选取和测量转移淋巴结实质部分和包括液化部分在内的整个转移淋巴结的ADC值,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ADC值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中存在颈淋巴结转移者11例,共检出15个转移淋巴结,其中8个转移淋巴结内发生明显局部液化,测量转移淋巴结实质部分(SMLN组)和包括液化部分在内的整个淋巴结(LMLN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872.1±22.65)×10-6mm2/s(n=15)、(1073±16.99)×10-6mm2/s(n=8).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SMLN组与LMLN组ADC值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OSCC转移淋巴结内的液化区域可以造成选区内平均ADC值升高,如果在测量ADC值时选区内包含明显液化区域,则可能降低DW-MRI对OSCC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司家文;胡启凡;黄圣运;邹虎威;史俊;张东升;沈国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GRP-78和caspase-12在氟致大鼠成釉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探讨氟所介导的内质网应激是否导致细胞凋亡.方法:应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的氟对成釉细胞活性及凋亡数量的影响,以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氟对内质网伴侣分子GRP-78和caspase-1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氟浓度的不断增加,大鼠成釉细胞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流式细胞术同样显示发生凋亡的细胞数量逐渐上升;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量随着氟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过量氟介导了大鼠成釉细胞内质网应激,并且通过内质网应激,引起细胞凋亡.
作者:李健;张颖;马林;张凯强;雷双;顾何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3种抛光方法对2种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80颗离体恒前磨牙,在每颗牙的颊侧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用高速涡轮机制备盒形单面洞,长和宽均为3 mm,洞深2 mm.使用3M Z350树脂和3M Z250树脂各充填40颗牙.按照充填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不抛光组、Sof-lex discs抛光系统组、Super-snap抛光系统组和金刚砂抛光车针修形后再用橡皮杯抛光组.实验样本冷热循环后,在2%亚甲基蓝溶液中浸泡24h,沿牙体长轴将充填体正中颊舌向纵行剖开,立体显微镜(×40)下观察剖面,采用Spot 4.6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渗漏深度.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各组的微渗漏程度和深度分别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oskal-Walis秩和检验.结果:3M Z350各组的边缘微渗漏深度分别为(0.655±0.486)、(0.626±0.497)、(0.634±0.345)和(0.875±0.283) mm.3M Z250各组的边缘微渗漏深度分别为(0.785±0.553) mm、(0.763士0.491)mm、(0.789±0.308)mm和(0.942±0.318) mm.2种树脂充填后,3种抛光方法树脂边缘微渗漏程度和深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of-lex discs抛光系统、Super-snap抛光系统对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渗漏无显著影响.
作者:何宏;汪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牙龈蛋白K (gingipain K,Kgp)在正畸治疗中对牙龈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少年牙龈健康者45例,分别取矫治器戴入前与矫治器戴入后3个月的龈沟液,应用16S rDNA 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及Kgp,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器戴入前Kgp检出率为35.71%,矫治器戴入后Kgp检出率为67.86%,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畸治疗患者在矫治器戴入后Kgp检出率增加,出现牙龈炎性反应.
作者:杨刚岭;李伟哲;韩志强;肖水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纯钛表面不同(C a+Zn)/P比值对成骨细胞(MC3T3-E1)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确定纯钛表面生物活性佳的Ca、P、Zn含量.方法:在微弧氧化的电解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Ca、P和5种不同浓度的Zn(0、0.01、0.03、0.04和0.06 mol/L),使Ca、P元素的摩尔比值接近羟基磷灰石的比值.在纯钛材料表面制备5种不同(Ca+Zn)/P比值的生物活性涂层,分别记为S0、S1、S2、S3和S4组.应用XPS和SEM分析样品表面的元素组成、存在形式、(Ca+Zn)/P比值以及表面形貌;应用SEM、MTT法和ALP活性测定法分析材料表面培养的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电解液中Zn浓度的增加,S0~S4组(Ca+Zn)/P比值分别为2.94、2.64、2.71、2.87和2.72,其中,在S3组时达到大,S4组时降低.MC3T3-E1细胞在5组材料表面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依次为S3>S4>S2>S1>S0,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微弧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的不同含量Ca、P、Zn涂层,随着(Ca+Zn)/P比值的增大,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随之增强.其中,(Ca+Zn)/P比值为2.87时,细胞的生物活性佳.
作者:商亚微;张伟;何晶;王丹宁;钟鸣;赵宝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BMP2/BMP4基因在单纯性先天缺牙患者中的基因表达进行观察,探讨其在先天缺牙疾病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提取单纯性先天缺牙患者40例及其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另选择100例非先天缺牙患者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BMP2/BMP4基因编码外显子,纯化、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0例先天缺牙患者中,共检测到BMP2/BMP4基因5个突变位点,其中BMP2基因4个突变点:3个错义突变c.109T>G,c.166C >G,c.570A >T,检出率分别为7.5%、2.5%和95%;1个同义突变(c.261A>G),检出率为100%.3个为dbSNP数据库中已报道过的多态位点:BMP2SNPs c.109T>G p.Ser37Ala; c.261A>G p.Ser87Ser; c.570A>T p.Arg190Ser;家系先证者BMP2 c.166C>G突变在正常对照组未检出,dbSNP数据库未报道,也未被收录于致病基因数据库,为新突变位点.BMP4基因检测出错义突变c.455T>C,检出率为55%,为dbSNP数据库中已报道过的多态位点.与对照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单纯性先天缺牙可能与BMP2/BMP4基因检出SNPs相关.BMP2c.166C>G杂合突变是新发现的突变,可能是单纯性先天缺牙家系的致病突变.
作者:邹川;高清平;Hussam Haji Bakr;王巍;白新娜;何芳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压榨伤及低位切断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和死亡相关基因caspase 3、caspase 8、cyto-c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手术制作大鼠右侧面神经的压榨伤及低位切断伤模型,左侧为正常对照侧.用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技术观测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及死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切断伤及压榨伤后caspase 3、8和cyto-c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面神经切断伤及压榨伤均可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且于伤后4周时达到高峰,切断伤组死亡数显著多于压榨伤组.死亡形式以凋亡为主.②caspase 3、caspase 8、cyto-c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分布于正常面神经核各亚核,部分胶质细胞也有染色.切断伤组损伤侧细胞染色重于压榨伤组.损伤后3d时各蛋白表达开始增强,caspase 3、8表达于伤后14 d而cyto-c则于伤后7d时达到高峰.Caspase 8、cyto-c蛋白表达与caspase 3蛋白表达相关.结论:①不同形式神经损伤均可引起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死亡,死亡数目与损伤形式相关.②损伤后caspase 3、8和cyto-c蛋白表达变化与面神经损伤形式以及损伤时间有关,caspase 8、cyto-c表达与caspase 3表达相关.提示caspase 8、cyto-c可能参与激活caspase 3的过程.Caspase级联反应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魏海刚;李蜀光;陈玉婷;蔡超雄;许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探讨利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牵引上、下牙列,整体远中移动矫治成人轻、中度双牙弓前突的新途径.方法:15例双牙弓轻、中度前突的成年患者,拔除第三恒磨牙,上颌种植钉植入颧牙槽嵴,下颌种植钉植入内、外斜线颊棚区,利用镍钛螺旋弹簧牵引上、下牙列,整体向远中移动.对所有病例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全口曲面体层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60颗微钛钉种植体均保持稳固.②SNA、SNB等骨骼方面的测量值矫治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U1/NA、U1-NA、L1/NB、L1-NB、U1/L1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③鼻唇角(Cm-Sn-UL)、颏唇沟角(LL-B’-Pos)治疗后显著增大(P<0.01),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的突度减小,鼻、唇、颏的协调关系明显改善,面部侧貌改善.④上、下颌磨牙、切牙均不同程度远中移动.结论:微钛钉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支抗,牵引上、下牙列整体远中移动,矫治成人轻、中度双牙弓前突,硬组织和软组织均发生明显变化.
作者:陈城;张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烤塑(牙合)垫金属支架式可摘义齿在牙列缺损伴余留牙重度磨耗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伴余留牙重度磨耗需咬合重建的患者21例,采用烤塑(牙合)垫金属支架式可摘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恢复其咬合垂直距离,观察修复效果.结果:21例患者戴用烤塑(牙合)垫金属支架式可摘义齿后随访观察12~24个月,使用良好18例,较好3例.结论:使用烤塑(牙合)垫不仅能恰当地恢复患者的咬合垂直距离,而且能较好地修复余留牙的形态和功能,是一种较好的咬合重建修复方法.
作者:何泽红;金树人;彭绍斌;洪宜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利用氯喹(chloroquine,CQ)及顺铂(cisplatin,DDP)作用于CAL-27细胞,探讨自噬在口腔癌化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增强口腔癌化疗敏感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比较药物对CAL-2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的表达,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分布.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浓度氯喹及顺铂处理CAL-27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生存率逐渐降低,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5 mg/L氯喹联合顺铂在IC.浓度(5 mg/L)处理后,与单独顺铂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CAL-27细胞的生存率(P<0.05).氯喹或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自噬在细胞中分布清晰,顺铂组(DDP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氯喹处理组(CQ组)及氯喹与顺铂联合处理组(CQ+DDP组)(P<0.05);氯喹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氯喹或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DDP组和CQ+DD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与顺铂单独作用相比,CQ+DD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氯喹和顺铂作用于CAL-27细胞48 h后,DDP组和CQ+DDP组G1期细胞明显增多,出现G1期阻滞,CQ+DDP组G1期细胞数显著高于DDP组(P<0.05).结论:抑制自噬能够提高CAL-27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CAL-27细胞本身的自噬是产生化疗耐药的重要机制.自噬抑制剂有望成为口腔癌化疗的增敏剂.
作者:全海英;周丽佳;李昂迪;张泽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垂直距离恢复过低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0例无牙颌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全口义齿垂直距离恢复过低患者(降低5 mm)在咀嚼前、咀嚼10 min和咀嚼20 min时大脑中动脉的平均峰流速度、收缩期峰流速度和舒张期末峰流速度.试验采取自身前、后对照,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试验组在咀嚼前、咀嚼10 min和咀嚼20 min时的血流速度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血流速度显著升高.试验组在咀嚼10 min后血流速度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咀嚼20 min后血流速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全口义齿垂直距离恢复过低患者在咀嚼运动时脑血流无显著增加.
作者:胡晓萍;朱洪水;喻静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分析长时间远航舰艇官兵牙周病的发病状况.方法:对比分析参与长时间远航的186名舰艇官兵远航前、后的简化牙石指数(CI-S)、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社区牙周指数(CPI)、附着丧失(AL)、缺失牙数(NMT)和牙周病患病率的差异.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航后各项牙周检测指标值均较远航前显著增高(P<0.01).186名研究对象在远航前牙周病总患病率为59.7%,远航后患病率增加到83.3%.其中,牙龈炎和轻、中度牙周炎患者增加较多,远航后牙周病患病率和患病程度与远航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远航环境、饮食约束和口腔卫生不良可显著影响舰艇官兵的牙周状况,及时有效地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养成良好正确的刷牙习惯、均衡合理膳食及适当的牙周基础和药物治疗,对远航舰艇官兵的牙周健康十分重要.
作者:赵征;李露嘉;黄征难;贾保军;杨海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icroRNA-125b (miR-125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茎环法反转录(RT)-实时荧光PCR法检测85例OSCC患者和46例健康人血浆中miR-125b的表达水平,评估其作为OSCC诊断标志的检测效能.采用SPSS17.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反转录PCR法可特异性扩增血浆中的miR-125b,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SCC患者组血浆miR-125b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125b水平可有效区分OSCC患者和正常人群,其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966;当确定佳截断值为3.46(fold值)时,血浆miR-125b对OSCC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89.4%和93.5%.结论:鉴于其良好的诊断效能,血浆miR-125b有望成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OSCC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顾文莉;叶冬霞;吴静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G63,实验组采用PRF,对照组为正常高糖DMEM培养液.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检测ALP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型胶原、骨保护素(OPG)及其配体(RANKL)的表达.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RF能够促进细胞增殖、ALP分泌、Ⅰ型胶原和骨保护素的表达,对骨保护素配体的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PRF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骨保护素的表达,PRF可能通过对骨保护素及其配体的调节,参与骨的重建过程.
作者:孙晓琳;周延民;赵静辉;郑玲;杨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