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妍;程岚;王玉霞;黄正蔚
目的:获得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正常成人颜面比例特征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方法:从乌鲁木齐市在校大学生中,按一定标准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汉族和维吾尔族正常成人(男女分开)为研究对象,按照同一标准分别对每位受试者拍摄正面像;将资料导入计算机,选择20个软组织标志点,利用Photoshop软件对正面像进行15个项目的定点测量,建立19项颜面比值,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比值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女性相比,男性面部偏短宽,鼻翼宽度较大.不论男女,汉族人眼裂宽度、口裂宽度较小,而内眦及鼻翼宽度较大.结论: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男女颜面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孟康;阿达来提·卡希姆;于鑫玮;高承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粪肠球菌密度感应调控基因luxS基因缺陷突变菌株.方法:利用PCR扩增粪肠球菌luxS基因的上、下游片段(up、dn)和红霉素抗性基因片段(erm),依次采用相应的双酶切反应,将这些片段连接入载体pUC18,以构建目的质粒Puemrd重组载体.采用同源重组方法,将红霉素耐药基因erm置换粪肠球菌基因组中的luxS基因,并在含抗性标记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筛选出阳性克隆.结果:经酶切鉴定,目的质粒各片段插入无误,插入片段的测序报告也显示碱基无错配,成功构建粪肠球菌luxS基因缺陷株.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的粪肠球菌luxS基因突变株,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生物膜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技术平台.
作者:何智妍;程岚;王玉霞;黄正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35(IL-35)的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1L-35在牙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2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作为实验组,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牙周袋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情况;收集静脉血清及龈沟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及龈沟液中的IL-35水平;利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Pearson秩相关检验,分析IL-35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血清及龈沟液中IL-35平均浓度分别为(330.42±19.23)n~mL、(205.56±14.42) ng/mL,对照组分别为(206.89±45.01)ng/mL、(101.88±3.34) ng/mL,实验组血清及龈沟液中IL-3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清及龈沟液中IL-35水平分别与PD和CAL呈负相关.结论:慢性牙周炎可导致血清及龈沟液中IL-35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牙周炎呈负相关.
作者:刘迪昕;靳赢;林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机械牵张应变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晚期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DLCs,利用动态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对HPDLCs加载1%、10%和20%的动态牵张应变6、12、24和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经过TUNEL染色的细胞进行晚期凋亡检测.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DLCs加载后,呈现栅栏状相互平行排列趋势,排列方向垂直于牵张力方向.各应变组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在加载24 h时达到该应变组的峰值,且具有一定时间和应变依赖性.结论:通过动态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对人牙周膜细胞的牵张加载,发现牵张应变可以诱导细胞发生晚期凋亡,具有时间和应变值依赖性,24 h时晚期凋亡率达到峰值.
作者:郝轶;李晶;马佳音;李隽;胥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牛蒡苷元对口腔鳞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口腔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制备人口腔鳞癌细胞株HSC-3裸鼠移植瘤模型,牛蒡苷元处理后,检测移植瘤生长情况及移植瘤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总积分显著增高(P<0.001);经牛蒡苷元处理后,人口腔鳞癌裸鼠移植瘤体积增长趋势显著放缓(P<0.05),观察终点移植瘤组织重量显著下降(P<0.05),且牛蒡苷元高剂量组较牛蒡苷元低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牛蒡苷元处理组VEGF蛋白染色的吸光度值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结论:牛蒡苷元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口腔鳞癌增殖,该作用可能与抑制VEGF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浦光瑞;刘法昱;王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于我科实施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治疗的患者83例,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器械进行患牙拔除,实验组采用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进行患牙拔除.观察比较2组牙根折断、牙龈撕裂、邻牙松动、舌侧骨板骨折、颌骨骨折、颞下颌关节脱位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组下唇麻木、于槽症、面颊部肿胀、开口受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2组手术时间、拔牙窝的完整性、疼痛VAS评分、满意度评分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牙根折断、牙龈撕裂、邻牙松动、舌侧骨板骨折、颌骨骨折、颞下颌关节脱位等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唇麻木、于槽症、面颊部肿胀、开口受限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拔牙窝的完整性、VAS评分、满意度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用于下颌阻生智牙拔除,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难度低,创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和效率高的特点,可显著降低患者对拔牙产生的恐惧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映阳;杜胜男;吕宗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国内发表的口腔医学领域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8月30日.查找关于口腔医学领域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中文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查文献,采用AMSTAR和PRISMA评价量表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和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结果:共纳入204篇文献,文献方法学质量评分高为9分,低为0分,平均4.95±2.45分.问题主要体现在文献检索不够全面系统,没有提供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缺乏对发表偏倚的评估等方面.报告质量评分高为21分,低为4分,平均为14.07±3.62分.主要问题表现在摘要、收集资料报告不规范、偏倚控制及总结等方面报道不全面.结论:目前国内口腔医学领域已发表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报告质量也有待提高.
作者:杨树亮;应凯;王凡;王亮;任镟伊;杨庆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正面微笑美学的影响.方法:检索并收集自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Medlin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所收录的有关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正面微笑美学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Meta分析显示,经过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正面微笑美学的主观审美得分分别为5.74 ~7.05分和5.53 ~7.02分(10分制)[WMD =0.09,95%CI(-0.28,0.46),P=0.64],颊廊系数分别为0.12~0.19和0.11~0.18 [WMD=0.01,95%CI(-0.00,0.02),P=0.09],上颌可见牙列宽度分别为26.3~52.17 mm和25.43~52.37 mm [WMD=-0.13,95%CI(-1.01,0.75),P=0.77]以及微笑高度分别为5.7~10.39 mm和5.4~9.97 mm [WMD=0.38,95%CI(-0.27,1.03),P=0.25],各指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目前的临床证据资料尚不足以支持拔牙矫治能够对正面微笑美学产生影响.由于纳入研究偏少及研究中存在的异质性,尚需开展更多设计良好的相关前瞻性分析.
作者:戴美璐;肖孟;鱼哲;刘东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清雌激素降低后大鼠髁突软骨ERα、ERβ、OPG和RANKL的表达情况,探讨髁突特发性吸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避孕药组和雷公藤多苷片组.实验组通过灌胃避孕药(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雷公藤多苷片2种方法建立大鼠血清雌激素降低模型.在实验前和实验第12周,分别检测血清雌二醇浓度,实验结束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髁突软骨ERα、ERβ、OPG和RANKL的表达.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避孕药组和雷公藤多苷片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各组髁突软骨中ERα、ERβ、OPG和RANKL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肥大软骨层.避孕药组和雷公藤多苷片组ERα、ERβ和OPG表达均降低,RANKL表达均升高.结论:血清雌激素浓度降低能够下调大鼠髁突软骨ERα、ERβ和OPG的表达,上调RANKL的表达,降低OPG/RANKL的比例.在血清雌激素降低状态下,雌激素可能通过ER途径调节OPG/RANKL的比例,介导髁突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病理改建过程.
作者:李振兴;陈传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Ca(OH)2和Hoshino制剂(甲硝唑、环丙沙星、米诺环素混合制剂)对体外培养的猪牙乳头细胞(procine dental papilla cells,pDPCs)增殖的影响,探讨临床使用牙髓血管再生治疗时根管消毒药物的选择.方法:将第4代pDPCs分别在含不同浓度Ca(OH)2(10%、1%、0.1%)和Hoshino制剂(0.5%、0.1%、0.05%)的培养基中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2种药物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OH)2对pDPCs细胞的增殖影响呈波动状,细胞培养9d时,各组浓度Ca (OH)2对细胞增殖无影响;Hoshino制剂可抑制pDPCs的增殖.结论:实验中各浓度组Ca(OH)2制剂对pDPCs细胞的增殖无影响,而Hoshino制剂可抑制pDPCs细胞的增殖.
作者:邱思慧;汪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比超声刀与电刀在下颌下腺手术中的效果,探讨超声刀在下颌下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2013年10月-2014年7月进行的40例下颌下腺手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由经验丰富的同一手术团队完成.试验组手术过程使用超声刀进行手术,对照组使用电刀进行手术.术后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4 h和48 h引流量等指标,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构成、性别、肿块大小及疾病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相同的手术方式下,2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和48h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超声刀应用于下颌下腺手术安全可靠,较电刀有明显优势,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对组织损伤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值得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林华维;刘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南通市545名公务员的血糖水平及牙周状况进行调查,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01月-2014年01月来院体检的南通市公务员545名,将研究对象以60岁为界分为中青年组与老年组.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量受检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并用Florida探针检查其牙周指数.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血糖水平与牙周炎具有相关性.在整个人群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吸烟、年龄、血糖和学历与牙周炎显著相关(P<0.05).中青年组受检者的吸烟和受教育程度低与牙周炎显著相关.在老年组,血糖水平超过7.0mmol/L和吸烟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糖偏高为该人群牙周炎患病的危险因素,对牙周炎患病的影响主要在60岁以上.
作者:梅幼敏;周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尝试在口腔医学本科生实验课教学中建立标准化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术操作体系.方法:在总结传统实验课教学经验和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标准化教学流程,编写规范详尽的实验手册及相应配套的教学录像和幻灯,改进实验用仿真头模,建立客观评价标准体系等方法,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改革成果.应用SPSS18.0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提高了学生对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术实验教学的满意度(P<0.01),并提升了学生实习阶段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结论:实验课教学中的标准化建立有利于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
作者:郑沛;陈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上清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 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经100 ng/mL Pg-LPS刺激的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24 h后的上清,以不同稀释浓度(10%、20%、30%、40%和50%)的培养上清作用于MC3T3-E1 24h,分别通过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OPG/RANKL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C3T3-E1经不同稀释浓度的培养上清刺激后,其OPGmRNA及蛋白表达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而RANKLmRNA及蛋白表达随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结论:Pg-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上清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OPG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加RANKL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抑制其成骨能力,且与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
作者:王海燕;秦化祥;邓辉;孙超凡;胡荣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全长重组人釉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amelogenin,rhAm)和猪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s)体外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探讨rhAm促进hBMSCs成骨的调控机制,为rhAm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诱导表达并纯化得到25 kDa全长rhAm;利用乙酸法提纯猪EMPs,体外原代培养hBMSCs.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rhAm和EMPs作用hBMSCs后成骨因子(Runx2、ALP、COL-I)的变化,观察时效关系.采用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检测2种蛋白对hBMSCs成骨矿化作用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培养获得原代hBMSCs.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细胞染色结果表明,10 μg/mL rhAm和200 μg/mL EMPs均可明显促进hBMSCs中成骨相关因子的基因及蛋白表达,且这种效果和蛋白作用时间有一定相关性.结论:rhAm与EMPs均能明显促进hBMSCs成骨,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作者:林智恺;束蓉;宋忠臣;程岚;董家辰;张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内毒素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小抑菌浓度(MIC);采用鲎试验测定低于MIC 6个浓度的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为0.8 mg/mL;在0.05~0.4 mg/mL范围内,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浓度的升高,对释放内毒素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0.01).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内毒素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慈向科;陈丽培;欧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髓石是牙髓变性的一种,多见于髓腔内,一般发生于患有牙体疾病的牙,且随年龄增长,发生几率增加.通常在拍摄X线片时被发现,X线表现为髓腔内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度影.本文报道发生于青年患者健康牙中无症状多发性髓石1例,并对其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冯晓洁;罗欣;李任;董伟;戚孟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ffh基因沉默对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体外耐酸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电穿孔法,将siRNA转入UA 159-FR,使其与ffh基因靶向位点结合,筛选出含ffh基因沉默的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与UA159-FR的标准菌液分别在不同pH值(以0.5为间隔,pH为3.5~7.5)的BHI液体培养基中37℃微需氧(95%N2、5%CO2)培养24 h,离心,采用pH计测定培养物上清的终末pH值;5 mL生理盐水稀释细菌沉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600 nm处的吸光度,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菌株UA159-FR与ffh基因沉默的变形链球菌UA 159-FR相比,△pH差异显著(P<0.05),且前者高于后者.两者比较pH=3.5~5.0时,OD600有显著差异(P<0.01);pH=5.5~7.5时,OD600有显著差异(P<0.05),且两者生长趋势相似.结论:ffh基因沉默对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耐酸性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振玲;张志民;李朋莲;张桐菲;李天博;刘富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rhPDGF-BB)与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FAK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根据检测时间点不同分为5个亚组,分别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A组从加力当天开始,隔天注射rhPDGF-BB与rhTGF-β1混合液0.1 mL.加力后1、4、7、10、14 d,分别处死每组中1亚组大鼠.体式显微镜测量牙移动距离的改变,TRAP染色观察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K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牙移动距离均大于B组,除加力第1天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A组破骨细胞数目增加较B组明显,除第14天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时间点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破骨细胞内FA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组,任何时间点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hPDGF-BB和rhTGF-β1的联合协同作用上调了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内FAK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及骨吸收,从而加速正畸牙的移动速率.
作者:张疆弢;梅梅;江策;丰雷;黄瑾;王家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机用镍钛ProTaper根管预备附加不同超声冲洗液对根管壁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收集60颗离体单根管上颌前牙,随机分为6组,A组为对照组,B组应用机用镍钛ProTaper根管预备至F3,C组预备后附加3%过氧化氢溶液超声冲洗1 min,D组预备后附加口泰漱口液超声冲洗1 min,E组预备后附加17%EDTA溶液超声冲洗1 min,F组预备后附加蒸馏水超声冲洗1 min.将每个牙根平均横截为根上、根中和根尖3段,再纵向劈开,用显微硬度仪分别测量各组根管壁显微硬度.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根管各处的显微硬度分别为(52.66±1.64)HV、(52.08±1.53)HV和(51.47±2.53) HV,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的根尖1/3显微硬度均低于根颈和根中1/3,差异显著(P<0.05).在根颈1/3和根中1/3,E组显微硬度分别为(44.65±1.33)HV和(42.55±1.12)HV,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根尖1/3,E组显微硬度为(37.82±1.60)HV,下降为显著,其次为C组,显微硬度为(44.14±1.73)HV.B组、D和F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用镍钛ProTaper根管预备至F3可使根尖1/3显微硬度下降.17%EDTA溶液超声冲洗1 min可使根管各部显微硬度下降,3%过氧化氢可使根尖1/3显微硬度下降,口泰漱口液和蒸馏水对根管各部牙本质显微硬度值无明显影响.
作者:郭姜莉;章燕;甄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