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27例分析

崔玉萍;杨春霞

关键词:双胎妊娠, 胎死宫内
摘要:笔者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双胎产妇进行观察,发现1胎胎死宫内者27例,现对其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有双胎产妇312例,其中因一胎死亡后入院或在院内发生一胎死亡者27例,发生率为8.65%,中位年龄25.48岁,一胎儿发生死亡的孕周为10~40(33±3)周.双胎类型中因性别不同肯定为双卵双胎者9例,单绒毛膜单卵双胎10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双胎8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胰腺炎73例综合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急症,多数病情较重,合并症多,预后较差[1].为探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我院普外科于2009年11月-2011年1月对73例经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了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护理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华珍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2种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连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可加快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本招;曹颖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严格药物制剂配伍保障用药安全——以抗病毒颗粒和强力枇杷露联合用药为例

    为满足复方制剂和临床联合用药的需要,药物配伍应用在药物制剂生产和临床用药中是经常发生的,也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进行药物配伍,其目的主要有复方配伍或联合用药发挥协同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或延缓耐药性发生及满足临床预防或治疗合并症需要等.因此,药物制剂之间的配伍是否科学、合理,对于增强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月兵;李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白冰连滴耳液与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慢性中耳炎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白冰连滴耳液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将337例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9例和对照组148例.治疗组给予白冰连滴耳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冰连滴耳液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白荣蕾;韩秀华;于彦录;郭之银;郭保祥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退黄外洗液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中药退黄外洗液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 Gemini 5μm C18 110A 4.6×250.0mm 5micron;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结果 大黄酸在1.6576~33.1520μg/ml、大黄素在1.4976~29.9520μg/ml、大黄酚在1.7040~34.0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大黄酸平均回收率为99.07%,RSD为0.85%(n=5);大黄素为99.14%,RSD为1.08%(n=5);大黄酚为99.94%,RSD为0.77%(n=5);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宾驰;颜栋林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顺铂辅治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晚期鼻咽癌(NPC)患者应用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顺铂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6例晚期NPC患者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顺铂方案治疗:尼妥珠单抗200mg,每周1次,连用6个周期,之后同剂量每2周1次进行巩固治疗,至病情进展停用;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静脉滴注;顺铂(DDP) 75mg/m2 静脉滴注,分3d用,21d为1个周期.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18.75%),部分缓解12例(75.00%),疾病稳定1例(6.25%),进展0例,总有效率(RR)为93.75%.1年总生存率(OS)为93.75%,1年无瘤生存率(DFS)为87.5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关节肌肉疼痛,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顺铂辅治晚期NPC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倩之;罗以;袁志军;朱跃红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老年髋骨骨折49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极易因外力作用发生髋部骨折.目前,手术仍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大多并存有多脏器功能不全,手术的危险性高,术后易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和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49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通过加强围术期护理,收到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金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重症监护室儿童遗传代谢病死亡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开展遗传代谢病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高危儿童中的筛查,了解危重患儿遗传性代谢病的发病种类及发病率.方法 利用串联质谱(MS/MS)技术对在我院PICU住院不明原因的18例可疑代谢病患儿的血液样本进行MS/MS筛查.结果 18例患儿均为阳性: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丙酸血症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Ⅰ型1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枫糖尿症1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戊二酸血症Ⅰ型2例,异戊酸血症1例,同型胱氨酸尿症2例,肉碱缺乏症1例,酪氨酸血症1例,精氨酸琥珀酸尿症1例,瓜氨酸血症1例,精氨酸血症1例.涉及遗传代谢病15种.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结论 MS/MS技术可用于检测遗传性代谢病,对病因不明危重或死亡患儿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凤琴;娄燕;王振荣;徐丽瑾;杨艳章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6~12月婴儿与3~4岁儿童眼屈光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6~12月婴儿与自然群体3~4岁儿童眼屈光分布,为本地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收集3~4岁儿童317例(儿童组)与6~12岁婴儿237例(婴儿组),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2组患儿进行屈光检查,对屈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儿组远视性屈光占83.12%,近视性屈光占6.12%,混合散光占10.76%;儿童组远视性屈光占96.05%,近视性屈光占1.58%,混合散光占2.37%.2组近视性屈光和混合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12岁婴儿的屈光状态呈不稳定状态,由近视状态向远视状态发展为主,由远视状态向近视状态发展为次.

    作者:张春丽;张宁;陶晗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类固醇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护理体会

    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引发的由IgE介导,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腔黏膜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明显上升,现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AR患者除流涕、鼻塞、鼻痒、喷嚏等症状外,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睡眠质量均受到严重影响[1].因此,治疗和控制AR发作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9月-12月我院采用类固醇鼻喷剂治疗AR 60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甘柳萍;潘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耳鸣习服治疗耳鸣8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耳鸣习服疗法(TRT)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长期严重主观耳鸣患者采用习服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开始后2周、1个月和2个月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周时总有效率为71.43%,1个月为78.57%,2个月为82.14%.结论 TRT是临床治疗耳鸣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金红;许教远;陈伟南;李碧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硝普钠辅治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血压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硝普钠辅治急性左心衰竭伴发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38例急性左心衰竭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硝普钠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普钠辅治急性左心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鲍东来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2008~2010年我院抗癫痫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抗癫痫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8-2010年医院抗癫痫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金额逐年增长,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约占70%;新型抗癫痫药物增长较快.结论 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合理,品种以合资与进口为主,新型抗癫痫药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国产品种急需开发.

    作者:陆茜;任义胜;吴丹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功能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干预组重点从早期心理护理、良姿位摆放位置、运动训练等方面进行干预,获取佳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给予定时翻身拍背、口腔护理及协助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71.24±34.00)分高于对照组的(60.30±7.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功能训练能降低急性脑卒中的致残率,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

    作者:王秀琴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心肌桥患者1例

    患者,女,67岁.突发胸骨后剧烈疼痛10min急诊入院.胸痛于散步中突然发作,为胸骨后持续性刀割样疼痛,不向颈肩部放射,伴有大汗.既往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体检:T 36.4℃,P 94次/min,R 22次/min,BP 148/86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醒,精神烦躁,呼吸平稳,能够平卧.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浊音界不大,心率94次/min,心音正常,心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A2>P2,周围血管呈阴性.腹部检查正常.

    作者:王志敬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辅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辅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DPN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14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均快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及SCV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铵辅治DPN,对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有良好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佟爱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光学显微技术与应用

    光学显微技术的应用源自显微镜的发明.自1590年Janssen发明显微镜以后,制造工艺和加工水平的改良促进了显微镜性能的提高[1].而光学显微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显微镜有了进一步发展.受可见光波长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一般不超过0.2μm.电子显微技术和近场光学扫描显微技术的出现使得分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2].而荧光显微技术的提出使得通过显微镜观察无色透明的生物标本成为现实.本文将结合显微镜的实现原理介绍基本的光学显微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高英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丁咯地尔辅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辅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嗪10mg口服,每天2次;地芬尼多25mg口服,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咯地尔2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组均用药5d.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咯地尔辅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安俊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四肢骨折患者74例术后护理体会

    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四肢骨折患者74例,通过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15~64岁,中位年龄27.9岁.其中车祸伤59例,坠落伤15例;胫腓骨骨折57例,股骨骨折7例,肱骨骨折5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5例.本组病例均采用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行石膏外固定.通过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患者平均住院4周,出院短随访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明显功能障碍.

    作者:任彩华 刊期: 2011年第25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内科常见急性中毒之一,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近年来运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对其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3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4~50岁,中位年龄29岁.均为口服中毒,其中乐果15例、敌敌畏12例、敌百虫3例.服药量20~300ml,从服药至血液净化时间为2~10h.所有患者都符合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标准[1].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烟碱样、毒蕈碱样等症状,还合并有脑水肿、呼吸衰竭、肺水肿、昏迷等表现.

    作者:姚欣;王振国;张林红;陈娜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