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景景;高鑫;李宽钰;王文梅
目的:探讨MK1附着体义齿修复病例返修的原因及改良修复方式分析.方法:对MK1附着体义齿修复的13例返修病例,分别从力学和义齿制作工艺角度分析返修的原因.结果:返修的原因中,部分是由于MK1附着体自身设计的限制,部分因技术引进,初期经验不足,对义齿设计和制作环节中的技术关键有所忽略所致;针对返修病例做出相应改进,随访1~1.5a后效果良好.结论:临床使用MK1附着体时,修复医师应熟练掌握MK1附着体的特征和适应证,加强医患沟通;对患者及时随访,提高MK1附着体义齿修复的成功率.
作者:吴志宏;张学军;赵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指导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方法:将41名学生随机分为CBL教学指导组和传统带教组,经11周牙体牙髓病学的临床实习,出科前对2组同学进行病历书写、病例分析、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操作、争得患者合作能力5方面考核和考试,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成绩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专业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在病历书写考核、病例分析测评及争得患者合作能力3方面,CBL教学组显著高于传统带教组(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学的临床实习中恰当引入C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处理病例的应变能力.
作者:刘生波;彭彬;宋亚玲;许庆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中外源目的基因的拷贝数.方法:用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重组质粒pEAC 10、pEPC10作为标准品,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含外源目的基因pacA-ctxB 、pacP-ctxB的转基因番茄植株总基因组样本重复检测,取平均值作为目的基因拷贝数.结果:含pacA-ctxB转基因番茄植株外源目的基因的拷贝数为1.3,含pacP-ctxB转基因番茄植株外源目的基因的拷贝数为3.2.结论:构建的转基因番茄植株属低拷贝转基因植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作者:白国辉;刘建国;田源;陈筑;白朋元;韩琪;顾瑜;管晓燕;王海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含漱液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开放设计,将62例糜烂型OL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他克莫司含漱液,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含漱液,同时记录2组VAS和REU分值,使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在用药4周和12周时分别评定疗效.结果:用药后4周和12周,2组VAS和REU分值均低于基线水平(P<0.01),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x2=0.295、0.413,P>0.01).用药后4周,治疗组REU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O.01).结论:他克莫司含漱液治疗糜烂型OLP安全可靠且起效快,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左雯鑫;李晓宇;蔡淦英;陈艳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微拉伸黏结强度实验,比较3种不同方法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后对复合树脂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颗因牙周病拔除硬化牙本质视觉分级为3级以上的(牙合)面磨损磨牙,将牙根包埋在自凝塑料中,低速锯垂直于磨损(牙合)面,沿颊舌径将磨损牙分为面积近似相等的两部分,每部分面积不小于6 mm2.然后在确认每颗牙分割的两部分不进入同一个实验组前提下,将30个样本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每组10个样本.抛光组直接抛光硬化牙本质表面后,联合Optibond处理,Premisa复合树脂充填;金刚砂组用EX-26金刚砂车针打磨硬化牙本质表面,联合Optibond处理,Premisa复合树脂充填;球钻组用5#球钻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联合Optibond处理,Premisa复合树脂充填.将离体牙置于37℃人工唾液中24 h后,制作微拉伸试件,测试黏结强度,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并分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试件微拉伸黏结强度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种不同牙面处理后的微拉伸黏结强度分别为抛光处理组(10.48±1.29) MPa,金刚砂处理组(21.52±0.97) MPa,球钻处理组(16.30±1.02) MPa.金刚砂处理组的微拉伸黏结强度大于其他2组,球钻处理组黏结强度显著大于抛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体视显微镜观察发现,断裂多发生于树脂-牙本质黏结界面.结论:金刚砂车针处理后的硬化牙本质,树脂-牙本质微拉伸黏结强度大于球钻和抛光处理后的黏结强度.
作者:王雪;仇丽鸿;李子木;孙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37例)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辅以局麻下开髓,对照组(35例)仅在局麻下开髓.利用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级别和WHO临床疼痛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SPSS 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和x2检验.结果: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级别评估中,实验组表现自如者占86.5%,对照组仅为42.9%;临床疼痛评级实验组94.6%选择无痛,对照组68.6%选择无痛,差异显著(P<0.01).结论: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用于急性牙髓炎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作者:周新文;王立新;刘希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构建重组转录因子hFOXA2和hPDX1慢病毒载体,转染乳牙牙髓干细胞,诱导其向胰岛素生成样细胞(insulin-producing cells,IPCs)分化.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DPSCs),有限稀释法纯化培养,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标志,并进行体外多向分化诱导验证;构建重组Lenti-hFOXA2、Lenti-hPDX1慢病毒载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通过荧光细胞计数测定病毒感染效率和滴度;以佳感染复数(MOI)感染牙髓干细胞,诱导其体外重编程为胰岛素生成样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测定PDX1 、FOXA2及胰岛素原表达,ELISA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成功分离培养人DPSCs;细胞表面表达STRO-1 (98.01%)、CDl46(98.51%)、CD34(99.54%)和CD45 (24.08%).体外成骨、成软骨、成脂肪诱导分化特异性染色阳性;成功构建重组Lenti-hFOXA2、Lenti-hPDX1慢病毒载体,双酶切和测序鉴定与GenBank的序列完全符合;病毒包装效率分别为(96.15±0.17)%和(95.49±0.21)%,感染滴度约为1.80×108 GTU/mL,佳MOI为20;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原、FOXA2和PDX1,胰岛素分泌量为1.92 μmol/L,较未诱导组和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DPSCs经重组转录因子慢病毒载体Lenti-hFOXA2、Lenti-hPDX1转染诱导,可启动细胞重编程机制,形成胰岛素生成样细胞,可作为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
作者:石建峰;朱春晖;刘瑾;孙俊毅;饶国洲;李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数目桩、不同材料桩核及不同载荷对磨牙桩核冠修复后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CT扫描上颌第一磨牙,有限元法建立不同数目桩及不同材料桩核修复上颌第一磨牙后的模型,载荷1以480 N总载荷垂直加载模拟正中咬合,载荷2以200 N总载荷与牙长轴成45°斜向加载模拟咀嚼,采用MSC.Marc软件分析剩余牙体组织的Von Mises应力大小及其分布.结果:随桩核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加,牙颈部Von Mises应力峰值减小,牙根内表面的应力值增加;铸造桩组腭根和远中颊根桩修复时,桩周牙本质的应力峰值小于腭根桩修复及腭根和近远中颊根桩修复;载荷2条件下,牙颈部的应力峰值较载荷1条件下的应力峰值小,而牙根内表面的应力峰值较大.结论:桩的数目、桩核材料及载荷大小与方向均对磨牙桩核冠修复后剩余牙本质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有影响.
作者:赵莉;李丽君;赵克;邓旭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5种牙本质黏结剂对人牙周膜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和浸提液法,观察5种牙本质黏结剂(Super Bond C&B、Clearfil SE Bond、G-Bond、Single Bond2、Adper Easy One)不同体积分数浸提液(100%、50%、25%)作用不同时间(24 h、48 h、72 h)对人牙周膜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种牙本质黏结剂对人牙周膜细胞的细胞毒性Super Bond<G-Bond<Clearfil SE Bond<Adper Easy One<Single Bond2.作用时间和浓度的改变对其细胞毒性有一定影响,各实验组细胞毒性25%<50%<100%;细胞毒性24 h<48 h<72 h,24 h与48 h有显著差异(P<0.05),48 h与72 h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5种牙本质黏结剂细胞毒性程度不同,Super Bond C&B、G-Bond和Clearfil SE Bond的细胞毒性均较轻微,Single Bond2的细胞毒性较强.
作者:李俊亮;王文梅;葛久禹;季骏;王天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10(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在小鼠颅底软骨联合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探索ADAM10在颅底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进行组织学和生化学研究,观察并分析ADAM10在小鼠颅底软骨联合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结果:小鼠颅底的蝶枕、蝶筛联合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分为静息区、增殖区、肥大区;联合区ADAM10表达广泛,在肥大区的表达高于静息区和增殖区;小鼠胚胎及幼年期ADAM10表达量高,到成年期表达量明显下降;ATDC5细胞中,ADAM10表达于胞质包膜区,部分信号与核周的高尔基体共标.结论:ADAM10在小鼠颅底软骨联合发育过程中具有时空规律性,可能参与颅底软骨内成骨过程.
作者:傅润卿;谭宇;杨秩;房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中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选择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1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2组唇腺组织中CytC蛋白和mRNA的表达,测量吸光度值,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Mann-Whitney检验,并与临床检验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CytC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高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并与疾病的病程呈正相关.随着唇腺淋巴细胞浸润灶等级的增加,CytC的表达也随之升高(P<0.05),但与其他临床特征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CytC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表达增强,且与病理分级和疾病的病程相关.
作者:康媛媛;张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底座黏结式个性化氧化锆全瓷基台在临床应用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一2012年11月在杭州口腔医院使用底座黏结式个性化CAD/CAM氧化锆全瓷基台的种植患者114例、基台141个,在上部修复体完成过程中及完成后3个月~2a,以患者、医师满意度和基台修复成功率、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况等为观察指标,评价基台的修复效果.结果:141个基台中,140个一次性修复成功.观察期间,1例基台底座与瓷基台脱开,重做完成修复.修复完成后,观察期间5例发生牙龈炎,占4.4%.患者和医师对修复过程及修复效果基本满意.结论:底座黏结式个性化CAD/CAM氧化锆全瓷基台能较好满足临床需要,达到较好的美观效果.
作者:朱桂莲;王仁飞;陈鹤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的表达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SACC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包,应用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SACC组织中PTTG和bFGF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1);PTTG与bFGF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PTTG与bFGF在SACC组织中高表达,PTTG的表达与SACC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戚忠政;刘洁;刘法昱;孙长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将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应用于口腔部位的三维成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牙根纵裂是指发生在牙根的纵裂,未波及牙冠.本文通过CBCT明确诊断罕见左下中切牙牙根纵裂1例.与二维X线根尖片相比,CBCT扫描对牙折裂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歌畅;岳金;肖文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口腔鳞癌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状况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变化的相互关系,探索两者相关性对疾病进程的影响.方法:纳入口腔鳞癌患者40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按照0-4的5级评分标准,测评每位受试者的精神心理状况.于入院次日上午9点抽取受试者的全血,切取新鲜术后肿瘤组织,分离、提取血清,匀浆肿瘤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分析血清中以及肿瘤组织中儿茶酚胺含量.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国内常模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口腔鳞癌患者总分以及除人际关系外的单项因子分值均高于国内常模;其血清肾上腺素(E)、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肿瘤组E以及肿瘤组织NE含量分别为(70.27±34.50) pg/mL、(316.73±109.22) pg/mL、(6.66±3.85) pg/mg和(12.67±5.27) pg/mg.随着血中NE、E水平升高,鳞癌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也增高,两者间有相关性.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变化,同时伴有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李博;李黎;郭黛墨;潘唯一;段泽西;黄一冰;邹晓莉;朱彩蓉;谢蟪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用含壳聚糖(chitosan,CS)、Ⅰ型胶原蛋白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的培养液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C3T3-E1,评价3种因素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实验组A:CSα-MEM培养基;实验组B:CS+Ⅰ型胶原蛋白溶液的α-MEM培养基;实验组C:CS+Ⅰ型胶原蛋白溶液+rhBMP-2溶液的α-MEM培养基.对照组为含1%FBS的α-MEM培养基.采用MTT法检测加入处理因素后1、3、5、7 d的吸光度(0D)值,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观察成骨细胞的分化作用:检测加入处理因素后1、3、5、7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在细胞培养的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第14天进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之间比较采用Post Hoc检验.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C的OD值高于其他组,实验组C与其他组间的两两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C的活性高于其他组,实验组C与实验组A、对照组间两两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实验组B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C可见更多的钙盐沉积,且蓝染颗粒多于其他组.结论:壳聚糖、Ⅰ型胶原蛋白和rhBMP-2共同作用,更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作者:宋雪莲;陈青;毕欣欣;于静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牙髓中是否存在淋巴管.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牙30颗,取出牙髓,以健康牙龈组织做阳性对照,利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D2-40和LYVE-1以及血管标志物CD31和CD34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法检测D2-40的表达,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分析.结果:健康牙髓组织中,管腔结构的内皮细胞均显示CD31和(或)CD34阳性,D2-40除成牙本质细胞弱阳性表达外,管腔结构均阴性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用胶原酶去除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后,D2-40所对应的分子量40 kDa的条带消失.牙髓管腔结构的内皮细胞电镜检测显示出血管而不是淋巴管的特征,即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外有周细胞围绕,基底膜完整.结论:在人正常牙髓组织中可能不存在淋巴管,淋巴系统是否参与牙髓炎症的引流过程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兰卫东;董迎春;刘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储存温度对牙本质黏结剂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0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颗,再随机将每组10颗牙分A、B2组,每组5颗.第1周黏结时,黏结剂未做温度差别处理,从第2周开始,每组的A组为4℃冷藏黏结剂处理组,B组为25℃室温存储黏结剂处理组.在10周内分别对离体牙进行树脂黏结处理,制成试件,用万能材料测试仪以1 mm/min速度测试剪切力,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Υ检验.结果:分别对A、B2个实验组的剪切力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一步采用LSD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前5周差异均无显著性,第6~10周,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冷藏组与室温组的牙本质黏结剂的黏结强度呈下降趋势,从第6周开始,冷藏组与室温组的牙本质黏结剂的黏结强度的差异逐渐明显.
作者:张晓;王庆;薛苗苗;刘一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评估热压铸陶瓷E-max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E-max全瓷贴面前牙修复技术对45例患者的120颗前牙行美容修复.修复后分别在1年及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应用改良Ryge贴面复查标准进行效果评估,涉及修复体完整性、边缘适合度、牙敏感症状及颜色匹配等.结果:美容修复后各项指标即刻满意度、术后随访的各项指标平均满意度分别达到93%、95%和94%.结论:E-max全瓷贴面美白修复是一种性价比高、安全、长期有效的美容修复方法.
作者:张宁;陶林帅;张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成人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并对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讨论.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就诊的1266例患者,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评估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门诊成人牙科焦虑症的发生率为61.37%;文化程度较低者、女性患者、非初次就诊患者、口腔外科原因就诊患者更易发生牙科焦虑症(P<0.05).结论:口腔门诊成人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就诊原因、是否初次就诊与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唐彧;朱亚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