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蒋旭梅;匡卫江
目的 观察手控式输卵管提取钩在腹式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对象2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提取输卵管时使用手控式输卵管提取钩,对照组提取输卵管时使用输卵管吊钩.结果 观察组一次提管成功94例,手术时间<30min 86例.术中副损伤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手控式输卵管提取钩用于术中提取输卵管效果较好,能有效地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可推广应用.
作者:武巨盆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卓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UAP患者29例,阿地尔硫卓从100μg/min起始,大用量200~300μg/min,持续静脉滴注48h,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血压(BP)、心率(HR)变化.结果 29例UAP患者开始用药后48h内与用药前48h比较,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平均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其中20例患者在用药开始后48h内未再发作,心电图缺血性表现明显改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降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低血压2例,均在减量后恢复.结论 短期静脉应用地尔硫卓可以安全有效缓解UAP症状,改善心肌缺血.
作者:李新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采用自制中药熏洗配合外敷治疗炎性混合痔患者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18~75岁,病程3d~15年,病程长者多为慢性混合痔急性发作.
作者:周军惠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通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异性(ABPV)分析,指导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9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杓型者60例(占62.5%);非杓型者36例(占37.5%),对两组日间ABPV(d-ABPVs d-ABPVd),夜间ABPV(n-ABPVs n-ABPVd),24h ABPV(24-ABPVs 24-ABPVd) 进行研究.结果 非杓型组n-ABPVs n-ABPVd、24-ABPVs 24-ABPVd 明显低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d-ABPVs d-ABP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种ABPV的差异,是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的客观依据,也是导致非构型者靶器官损害程度较杓型者严重的原因之一.
作者:付艳红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高龄、巨大肾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9月住院手术的高龄、巨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2例患者心功能较差,射血分数<40%经积极处理不能改善而行肾动脉永久性介入栓塞治疗外,其余患者经充分准备后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4~20个月,未见明显并发症存在,患者生活质量可.结论 高龄、巨大肾癌患者围术期合并症较多,术前认真处理,改善患者一般状态,术中细致操作,减少对机体的干扰,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安全度过围术期的重要保证.
作者:蔡文波;夏晨辉;郭景阳;刘风云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方法.方法 对45例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中存活29例.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致心源性休克死亡13例(65%),扩张型心肌病死亡2例,心脏瓣膜病死亡1例.结论 心源性休克病因复杂,抢救中要尽早明确诊断,针对不同病因采取抢救治疗措施,恰当选择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尽快稳定血流动力学.
作者:汤建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反思性学习对护生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实习的护生7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带教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带教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反思性学习活动.结果 观察组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反思性学习可以让护生在反思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临床综合素质,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王晋兰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棓丙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4月-2008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给予棓丙酯(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53302)18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缓慢静滴,1次/d.同时联合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肌肉注射,1次/d.对照组(55例)仅给予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肌肉注射.7d为1疗程,共3个疗程,每2个疗程之间停用3~5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45.5%,对照组总有效率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棓丙酯联合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较单独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疗效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梅梅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对预防和早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垚;李杰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金玄利咽颗粒对成人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加用金玄利咽颗粒治疗,治疗2周后分别评价疗效.结果 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0.7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5,P<0.05).结论 金玄利咽颗粒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较佳、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赞峰;刘玉萍;高明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IL-1β水平变化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IL-1β水平,同时对40例健康者和40例胃炎患者血清作此项检测,以对照观察.结果 胃癌组血清sCD44v6、IL-1β水平分别为(572.53±158.76) ng/ml、(34.47±15.19)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胃炎组,且血清sCD44v6、IL-1β水平随胃癌TNM分期的升高、转移程度而增加.结论 血清sCD44v6、IL-1β水平与胃癌的侵袭性和转移程度有关,利用其可对肿瘤转移进行早期诊断、预测,并能通过免疫生物学手段干预肿瘤转移.
作者:余灏东;罗涛;田子道;李宇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30例,均采用卡培他滨化疗,剂量为1000mg/m2,2次/d,连用14d,每个化疗周期为3周.结果 本组研究患者共完成109个周期,短1周期,长9个周期,平均3.6周期.在20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12例,进展(PD)3例,有效率25.0%,疾病控制率85.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个月,中位总生存(OS)8个月,随访1年生存7例(23.3%).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且耐受性较好,可以继续坚持服药.结论 卡培他滨在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方面,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小,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较好.
作者:王凤歧;陈海霞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床位包干制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其可行性.方法 将普外二科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实验组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提高,陪护率明显降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床位包干制的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病人满意率,降低陪护率,切实减轻病人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井秀 刊期: 2011年第30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前后的妇女.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宫颈癌,位居第2位.乳腺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切口愈合不良,甚至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皮瓣坏死传统的局部清创换药、红外线照射等方法常疗效不好或疗程很长,甚至需要植皮处理.从2007年始,我科应用橡皮生肌膏于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创面换药,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仲香兰;刘兴燕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老年晚期乳腺癌应用卡培他滨单药方案化疗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65 岁以上晚期老年乳腺癌患者30例,给予卡培他滨 2000mg/(m2·d),服2 周停1 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评估毒性,至少用过2个周期的患者评估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共完成105个疗程,中位化疗疗程数为3.5个.总有效率为36.7%,临床受益率为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7.9 个月,中位生存期14个月.Ⅲ、Ⅳ度不良反应有:Ⅲ度白细胞下降6例(20%),Ⅲ度手足综合征5例(17%),Ⅲ度腹泻2例(7%),Ⅳ度恶心、呕吐2例(7%).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性可耐受.
作者:彭玉龙;陈荣辉;邓惠君;曹永新;庞伟 刊期: 2011年第30期
针对急诊科医疗护理服务均以急为特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不良极易引发护患纠纷.本研究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提供参考.
作者:向兰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建立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同时测定痕量铁和铜的新方法.方法 在酸性介质中,铁离子和铜离子同时催化次甲基蓝和甲基红双指示剂的氧化褪色反应,建立了同时测定痕量铁(Ⅲ)和铜(Ⅱ)的动力学方法.结果 在佳的实验条件下,应用双波长光度法同时检测大黄中微量铁 (Ⅲ)和铜(Ⅱ)元素含量.结论 测定了大黄中微量的铁(Ⅲ)和铜(Ⅱ)元素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张树焕;刘嘉坤;张淑凤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微生态疗法在小儿腹泻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20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为常规补液、抗病毒治疗,试验组为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大便形态、次数、化验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的显效率为57%,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6%,总有效率为56%,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生态疗法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内环境,改善异常大便,缩短住院时间,可纳入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案.
作者:罗玲玲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A、B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A组行常规麻醉诱导,B组麻醉诱导前10min先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两组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拔管后苏醒室内患者恶心呕吐及烦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恶心呕吐烦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苏醒后VAS评分A组比B组高(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10min给予地佐辛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
作者:史晓燕 刊期: 2011年第30期
目的 加强门急诊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门急诊处方120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方点评并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共抽查处方12000张,不合格处方率为7.9%,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93.3%,抗菌药使用率为29.6%,注射剂使用率为28.2%,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为2.9.结论 处方点评可以提高医生和药师的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姚小玲;吴卓琳 刊期: 201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