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蓓蓓
目的 对我院门诊小儿用药中的常见问题及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10年1月-2010年12月小儿门诊处方1000份,按药物种类主要分为三大类,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与糖皮质激素类,对三种药物使用中的问题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门诊小儿使用抗生素比例大,占88.5%;使用的抗生素中以1、3代头孢菌素为主,用量大的为头孢唑啉钠,占33.45%;解热镇痛类占65.7%,以布洛芬与扑热息痛为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占26.8%.以地塞米松、布地耐德为主.结论小儿用药应考虑其生理特点及代谢情况,对药物的组成进行详细了解,以免出现重复用药及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黄亚亚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对患有闭合式腹部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24例闭合式腹部损伤的患者病例,对诊断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体会.结果 22例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治疗方案康复出院,另外2例患者由于治疗无效死亡.24例患者中9例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可以对闭合式腹部损伤进行有效治疗,但应注意对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控制.
作者:杨茂成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探讨腹茧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例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本院患者为45岁男性,反复腹痛腹胀一年,右下腹可扪及一较大质软包块,经非手术治疗可消失,彩超及CT等提示包块内为肠管,剖腹探查见小肠及系膜自Treiz韧带至回盲部被一灰白色致密纤维外壳包裹,大网膜缺如,乙状结肠受压,近段结肠扩张.原发性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多因肠梗阻手术确诊.
作者:郑建丰;张清建;陈小涛;黄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后遗神经痛患者51例应用神经阻滞方法 治疗,1次/3d,30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为(6.89+2.45)分,治疗后为(2.34±1.12)分,评分显著降低(P<0.05),基本不影响睡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满意,但操作要求较高,必需明确诊断、定位准确、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锐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14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患者,女性发生几率明显高于男性,大于65岁的患者83例,占23.85%;静脉给药83例,占77.87%,居首位;共涉及7类药物共4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所占比例居前两位,分别为52.17%和17.39%.148例ADR患者,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是皮肤及其附件,占37.93%.结论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调整给药途径,减少静脉用药,对高龄人群谨慎选择药物,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会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资料,使用三维重建方法 包括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曲师多平面重建(CMPR)后处理技术.结果 病例血管重建图像均显示良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8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4个),肾下段腹主动脉瘤4例,小腿血管瘤4例.结论 MSCTA 检查可清楚地观察下肢动脉血管形态,了解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和下肢动脉壁钙化斑块,为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理想成像方法,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邝智飞 刊期: 2011年第36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由于关节软骨变性和软骨丢失,导致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再生.多发于老年人,尤以女性肥胖者多见.关节软骨的退变是其病理基础,进而累及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终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1].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独活寄生汤内服外洗配合牵引治疗本病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锋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了解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5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的临床有效率为92.00%,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的一个理想药物,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赵素萍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慢性肺心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紫绀等症状,严重者并发肺性脑病,预后差,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种疾病.做好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对于尽快改善病人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至关重要.
作者:李秀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药物既能治疗疾病挽救生命,也能导致疾病,是致病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它能对患者造成损害,残疾,甚至死亡.因此,药源性疾病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医务工作者更应该高度重视.
作者:高博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腹部外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我院医护人员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56例患者获得获救.结论对腹部外伤患者急救处理,除做好对症处理外,快速出诊,全面检查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与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顾连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痊愈者有35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痊愈者有17例,总有效率为76.8%,两组取得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法莫替丁.
作者:潘跃章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笔者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年间由120急救到本院的24例上消化道穿孔病人,进行回顾总结,体会到:该类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常常在穿孔发生前就有慢性心肺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诸如恶性肿瘤等,病情重、疗效差,所以在救治时应及时急救,防重于治.
作者:杨双魁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脑梗死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依达拉奉;两组疗程均为14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ld、3d、7d及14d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并比较,统计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生活指数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7d、14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组第3d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上述所有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伟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洋地黄制剂对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利尿剂、ACEI类治疗同时给予小剂量地高辛口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两周后及停止地高辛治疗4周后,三个时间点进行评价.结果 洋地黄治疗两周后,活动耐量、射血分数均增加 (P<0.01)、心功能分级、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减少(P<0.05),且为洋地黄依赖性,停药四周后各项指标均有恶化(P<0.05).结论对于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重度)患者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且有洋地黄依赖性.
作者:黄春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方法 抽取114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7例.分别采用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的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胃炎较单用的效果好.
作者:吴德存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总结急性斑蝥中毒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急性斑蝥中毒10例的临床资料及查阅相关文献.结果 斑蝥中毒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经综合救治,本组患者均获治愈.结论以保护多器官功能为主的综合性救治措施效果满意.
作者:邓宇航;杨以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对接受瘢痕子宫初次放置IUD的受术者在手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来我站选择自愿要求放置IUD避孕而无禁忌证的已婚育龄妇女,将58例瘢痕子宫初次放置IUD的临床确诊受术者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9例.对照组受术者进行常规放置IUD;观察组受术者进行手术之前使用米索前列醇.对两组受术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后发现,观察组受术者在围手术期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受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术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瘢痕子宫初次放置IUD术的受术者在手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的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受术者在围术期内的疼痛明显减轻,不会导致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作者:李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我科自2005-2008年应用金嗓开音丸与金嗓散结丸治疗声带小结,并经门诊随访的患者共16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5-2008年经筛选的168例患者中,男38例,女130例.年龄7~46岁.其中7~15岁,53例.16~35岁,28例.36~46岁,87例.病程2周~3月不等,大多数为4周左右,属早期病变.以学龄期儿童和成年女性多见.声嘶为常见主诉.均在门诊予以纤维喉镜检查,常伴或不伴喉室内慢性充血,并排除其他喉部疾患.
作者:沈建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DSA透视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及JOA评分法评定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本组患者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VAS评分术前5~10分,平均(7.2±0.52)分,术后第3d为0~5分,平均(3±0.34)分(P<0.05).所有患者出院时VAS评分均低于4分,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6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1.52±0.68)分,术后为(14.72±0.56)分(P<0.05),改善率:优38例,良34例,一般6例,优良率为92.30%.结论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可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礼彬;沈国生;胡琴琴;温鹏程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