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连峰
目的 评价规范化精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按年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精细管理.结果 观察组感染数、漏报数、抗生素使用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送检数、消毒液合格率、环境卫生学监测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精细管理能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其风险,可以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
作者:张美云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对我院门诊小儿用药中的常见问题及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10年1月-2010年12月小儿门诊处方1000份,按药物种类主要分为三大类,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与糖皮质激素类,对三种药物使用中的问题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门诊小儿使用抗生素比例大,占88.5%;使用的抗生素中以1、3代头孢菌素为主,用量大的为头孢唑啉钠,占33.45%;解热镇痛类占65.7%,以布洛芬与扑热息痛为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占26.8%.以地塞米松、布地耐德为主.结论小儿用药应考虑其生理特点及代谢情况,对药物的组成进行详细了解,以免出现重复用药及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黄亚亚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80例,中医治疗:以破瘀为主,化痰为辅,佐以滋阴解毒、利咽消肿,方以通窍活血汤加减.西医治疗:咽喉部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80例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统计,治愈51例,占63.75%;好转22例,占27.50%;无效7例,占8.75%;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且近期复发率低.
作者:陆晓宇;何梦月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在特需病房应用护理文化,提高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方法 在特需病房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规范护理行为服务流程及应用一体化全方位个性化延伸服务和中医文化.结果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在特需病房应用护理文化有利于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作者:吴春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基本但又重要的基本功,它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挽救危重患儿生命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通过我在临床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
作者:洪洁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近几年来我院就诊的肝病患者的血清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血清胆汁酸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组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组别的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肝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对肝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预后的早期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万敬东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35例重症ARF患者病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7例,放弃治疗出院4例.肾功能部分恢复,脱离透析3例,依赖透析1例,其他肾功能完全恢复.其中1例透析时间长达70d,后肾功能完全恢复.结论ARF病因复杂,治疗应针对其性质及病因,ARF病死率高.
作者:杨玉凤;杨建兵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经半年以上随访的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72例(64.29%),好转34例(30.36%),无效6例(5.36%),总有效率为94.65%.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5.36%.住院天数3.5~20d,平均6.5d.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总体效果较好,术中要彻底清除病变,尽可能恢复鼻功能,同时注意鼻腔各种异常解剖结构纠正,切勿盲目切除钩突,妥善处理手术中各种问题,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守先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一次性根充法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的根管填充技术,其适用于有瘘管的单根管牙齿,不可复牙髓炎症早期(活髓牙),尚未感染根尖组织,残根但长期无症状,且能保证根管预备等操作完全在根管内的患者[1-2].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分别采用一次性根充法与传统根充法治疗急性牙髓炎各5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士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后遗神经痛患者51例应用神经阻滞方法 治疗,1次/3d,30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为(6.89+2.45)分,治疗后为(2.34±1.12)分,评分显著降低(P<0.05),基本不影响睡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满意,但操作要求较高,必需明确诊断、定位准确、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锐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简称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现如下.
作者:赵庆军;黄丽;杨芳;袁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作为一种慢性炎症参与的疾病,本文将探讨孟鲁司特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黄丽;赵庆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使用中医治疗方法 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临床治疗研究,以指导后期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前列腺炎治疗的患者1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患者,治疗组采用中医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记录各组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81例,好转10例,未愈8例,有效率91.91%;对照组:痊愈62例,好转16例,未愈21例,有效率84.86%.将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u检验,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治疗时,中医治疗方法 较之西医治疗方法 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俊波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腹部外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我院医护人员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56例患者获得获救.结论对腹部外伤患者急救处理,除做好对症处理外,快速出诊,全面检查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与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顾连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老年人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颈粗隆间,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股骨上端的松质骨变得脆而疏松,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骨折后长期卧床会带来更多的并发症,能使病人站起来恢复其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我院自2009年3月-2010年12月应用钛质空心螺丝钉治疗60岁以上的老人新鲜骨折108例,其中55例获得随访,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临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降低危险因素的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50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真菌感染组,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同期住院的50例未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入院治疗情况及转归,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真菌感染组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与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并发糖尿病相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是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尽早脱机治疗、控制血糖和营养支持可降低真菌感染几率.
作者:秦和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骨科肥胖患者手术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的技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骨科肥胖患者120例,通过评估患者输液部位,然后采取相应的方式,实行局部拍打、热敷、双止血带法、逆行输液法等,再进行穿刺.结果 成功人数为106例,有8例退针后再进针成功,有6例换血管重新穿刺,穿刺成功率为88%.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之前,通过对病人有效的评估,采取相应的穿刺方法,可以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作者:徐敏 刊期: 2011年第36期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种以尿频、尿急、膀胱充盈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以中年女性居多,其病因尚不清晰,可能与尿路上皮生长被抑制及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机制有关.目前临床上缺乏特异性治疗,仍以改善症状为主[1],治疗效果欠佳.我院于2007年6月-2011年3月对21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尝试采用水扩张加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占会元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在供应室教学中采用3种不同教学方法,经比较表明教师认真备课并将讲议公开,让学生尽早对供应室的实习内容有所了解、讲课灵活的Z法明显优于讲议不公开的X法和公开而又不加以引导的Y法.
作者:刘玉叶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跟骨骨折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跟骨骨折术后伤口恢复的效果.方法 收集分析了成都骨科医院2007年1月-2011年2月60例跟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5~55岁,平均34.5岁.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1]:Ⅱ型33足,Ⅲ型15足,Ⅳ型12足.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围手术期给予血府逐瘀汤组30例(A组),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未给予血府逐瘀汤)组3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情况的不同.结果 两组病例均得到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4个月.两组病人在治疗后伤口皮肤裂开、皮缘坏死、张力性水泡、伤口感染率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预防SamdorsⅡ、Ⅲ、Ⅳ型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
作者:唐小波;周奉皋;邱斌;刘宇平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