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和吗啡混合性中毒昏迷疗效观察

黄庆;王小兵;张林;郭松

关键词:纳洛酮, 乙醇, 吗啡, 急性中毒, 昏迷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乙醇和吗啡混合性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03例乙醇和吗啡混合性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1、2、3、4组和对照组.治疗1~4组分别加用纳洛酮0.4mg、1.0mg、2.0mg和5.0mg稀释到20ml后静脉推注,每2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50ml后静脉滴注.观察各组患者苏醒时间,治疗后0.5、1、2、4、8、12、24、48和72h格拉斯哥(GCS)评分. 结果 各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各组完全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纳洛酮对乙醇和吗啡联合中毒所致的急性昏迷,具有较强催醒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氯胺酮麻醉引起惊厥1例

    患儿,男,10岁,体质量26kg.主因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2个月,加重1d于2008年9月4日入院.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遗传病及传染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无发热、无腹泻,经抗生素治疗好转.于入院前晚再次加重.入院查体:T 36.6℃,P 110次/min,R 20次/min,BP 90/60mm Hg(1mm Hg=0.133kPa).

    作者:尹义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卵巢癌致消化道出血误诊1例

    患者,女,53岁.中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1年,反复发作黑便6个月入院.曾3次在本院内科以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纤维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纤维结肠镜提示乙状结肠轻度炎性改变,予对症、支持、制酸、止血治疗,病情无好转,妇科会诊,彩色超声检查以盆腔肿物转入妇科.

    作者:何静霞;吴珂;栾广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血液透析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和急性中毒的抢救.而透析治疗是引起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1].为此,我院把预防和控制透析室的医院感染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登秀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术尔泰溶液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临床观察

    腹部手术后肠粘连及粘连所致的肠梗阻是目前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传统治疗采用右旋糖酐、油质类物质等置入腹腔,但均未收到预期效果.我院自1996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术尔泰溶液对28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留置腹腔内或行腹腔冲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石岭;刘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新药研究与开发途径

    新药研究与开发途径的第1阶段是发现先导化合物[1].所谓先导化合物又称原型药,它具有某种生物活性但因诸多缺点不能作为药物应用;先导化合物优化是新药开发的第2阶段,是针对第1阶段发现的先导化合物存在的缺点进行化学结构的优化从而筛选得到新药.

    作者:杨友田;顾明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和吗啡混合性中毒昏迷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乙醇和吗啡混合性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03例乙醇和吗啡混合性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1、2、3、4组和对照组.治疗1~4组分别加用纳洛酮0.4mg、1.0mg、2.0mg和5.0mg稀释到20ml后静脉推注,每2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50ml后静脉滴注.观察各组患者苏醒时间,治疗后0.5、1、2、4、8、12、24、48和72h格拉斯哥(GCS)评分. 结果 各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各组完全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纳洛酮对乙醇和吗啡联合中毒所致的急性昏迷,具有较强催醒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黄庆;王小兵;张林;郭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抗病毒中药的研究及临床疗效优势

    近些年来,随着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大,证实一些中药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目前,已从中草药中筛选和寻找到了一些高效抗病毒药物,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发挥着独特的疗效优势.本文阐述抗病毒中药在病毒性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并探讨临床疗效优势和开发前景.

    作者:徐金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药配方中外观相似药材饮片的鉴定

    中药饮片作为直接供中医配方使用的药材炮制品,炮制后的饮片常失去原药材的性状,特别是颜色相似的药材,稍不注意极易混淆,可能造成配方的错误.为保证处方药味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便药剂人员处方调配,笔者就中药调配中外观相似的几组中药饮片从色泽、来源、性状鉴别、功效等方面进行介绍.

    作者:段丽琴;崔宝华;刘树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研究进展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指部分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经抢救,中毒症状缓解或消失2~30d后,再度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DEACMP在ACMP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10%~30%[1],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困难、预后差,成为当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DEACMP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葛桂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心力衰竭基础治疗的临床意义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心力衰竭多由心肌病变或机械性循环障碍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或不足所致.如心脏排出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即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而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积负荷过重,可分别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收缩力受损,从而出现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大多有各器官慢性充血(或淤血)的表现,因而通常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周志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2006-2008年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麻醉药品的使用特点及趋势,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06~2008年使用麻醉药品的品种、用法、用量、用药频度(DDDs)和药品利用指数(DUI)等情况. 结果 DDDs列前5位的药品有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硫酸吗啡控释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其中盐酸吗啡注射液、硫酸吗啡控释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和盐酸哌替啶片的DUI<1,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DUI>1. 结论 临床医师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用药原则,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应用.

    作者:柴文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绝经后宫腔积脓32例临床分析

    宫腔积脓是指脓液积聚在子宫腔内,是妇科感染性疾病之一,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其发病率为0.02%~1.5%[1].因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局部抵抗力降低,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往往因其症状、体征不典型延误诊治,严重者宫腔积脓破溃,子宫穿孔,形成弥慢性腹膜炎,需急诊手术治疗,甚至子宫切除,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我院2004~2009年收治该类患者32例,为提高绝经后宫腔积脓的诊断率及探讨其处理方法,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庄文月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偏头痛常用治疗药物分析

    偏头痛也称血管性头痛,是一种颅内外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异常性疾病,是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见于女性.颅内动脉收缩,出现偏头痛症状,继而由于颅内缺血、缺氧产生大量活性物质,引起颅外动脉扩张,出现搏动性头痛,其疼痛范围通常局限于头部一侧,但也有两侧同时发生的.引起偏头痛病因较复杂,遗传(46%~55%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血小板和生化改变、内分泌、饮食、情绪紧张及气候变化等因素通过影响脑血管,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导致本病发生.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及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持续4~72h.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作者:阿恩德;张惠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综合性放松训练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放松训练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10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饮食、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放松训练,于治疗4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2组患者的精神状态. 结果 2组治疗后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综合性放松训练可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曾会群;张仁刚;韩淑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 方法 100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沙比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埃索美拉唑,观察2组不良反应和疗效. 结果 观察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15%和81.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61%和5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FD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首选用药.

    作者:李小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视护理环节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工作包含着很多内容,预防医院感染则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感染是伴随医院的建立和发展存在的,以消毒、灭菌和隔离为主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都离不开护理操作.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重视护理的各个环节管理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我院是一所以传染病为主的综合性医院,非常重视护理工作中的环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医院从未发生因护理环节管理不到位所致的医院感染流行和爆发.现将护理工作中应重视的环节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病灶局部联合用药的处方分析

    目的 对病灶局部不合理联合用药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重视. 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皮肤科、眼科、妇科处方,对其中病灶局部联合用药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结果 不合理处方有372张,占抽取处方的6.51%,主要表现为药物不良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用法交待不详,用法错误和无指征用药等. 结论 病灶局部联合用药的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专科医师与药师均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辉;罗开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应用舌肌训练器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舌肌训练器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舌肌训练的效果. 方法 6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舌肌训练器行舌肌训练,疗程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3.3%和83.3%均高于对照组的10.0%和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舌肌训练器进行舌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祖艳红;白丽;于春艳;王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阿胶的真伪鉴别

    当前一些常用中药中出现了伪品、混淆品.其原因主要有:(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如以丝石竹的根冒充桔梗,以参薯的块茎冒充山药等.(2)一些名称相近、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的混乱.如以滇枣仁冒充酸枣仁,川射干冒充射干等.(3)有意作假,如用其他动物的皮熬制的胶冒充阿胶等.中药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用药疗效,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害患者[1].笔者就中药阿胶从来源、性状等方面进行真伪鉴别,现分述如下.

    作者:崔宝华;刘树峰;段丽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乳腺癌26例治疗体会

    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中药、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方案,但晚期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首选化疗.我院肿瘤科1年来收治乳腺癌患者2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胡龙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