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涛;张燕燕;李春北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收集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93例,从发病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及GCS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UGH 25例,发生率13.0%.发生UGH患者的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65岁、出血性卒中及脑损伤严重者(GCS 3~8分)发病率均较对应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并发UGH与年龄、脑卒中类型及脑损伤严重程度等危险因素相关.
作者:冯瑞晶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预防丧亲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的信息传达方式.方法 将2008年10月-2009年4月在我院死亡患者73例,涉及亲友429例作为试验组;2008年4~10月死亡患者67例,涉及亲友358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脱敏方式通知亲友;对照组采用传统通知方式.比较2组丧亲者ASD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ASD发病率为1.4%低于对照组的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脱敏式通知方式可以有效预防丧亲者ASD的发生.
作者:杜忠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肥胖对于孕妇阴道试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阴道试产的初产妇395例随机分为正常组374例和肥胖组21例.记录并比较2组产程时间、宫口扩张速度、产程异常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肥胖组总产程时间(16.4±3.3)h高于正常组的(10.4±4.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宫口扩张速度明显减慢,且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应合理饮食,适当增加体质量以降低产程异常发生率、部宫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计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Gap-LCR-ELISA)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向杂交法对沙眼衣原体(CT)的检测效果.方法 对我院眼科送检临床标本167份进行CT检测,其中采用Gap-LCR-ELISA法检测80份,采用PCR-反向杂交法检测87份.并对2种方法检出阳性率及其敏感度与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 Gap-LCR-ELISA法检出阳性率为26.2%,PCR-反向杂交法检出率为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和98.0%.结论 Gap-LCR-ELISA法和PCR-反向杂交法均可作为CT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结肠黑变病(MC)是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该病的人群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一些文献报道,MC是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故该病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我院2000~2009年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MC患者10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陈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同时配合碳酸氢钠水冲洗阴道;对照组给予酮康唑治疗.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配合碳酸钠水冲洗外阴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旭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1984年由美国李金斯坦医师及其同伴发明,该方法是用1块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很好的带网孔的补片覆盖疝缺损.该方法因其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被全世界的医师迅速采用,而且把这种方法描述为无张力疝成型术(lichtenstein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2000年其被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评定为无张力疝修补的金标准.笔者采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prolene hernia system,PHS)用于无张力疝修补术158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璞;杨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淋巴结核属肺外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根据机体免疫力、结核杆菌类型、数量和侵入途径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1].此病发病比较隐蔽、缓慢,疗程较长,症状有时与淋巴结炎相似,不易及时诊治,需要进行全身和局部抗结核治疗.现将此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和术后切口的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因其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容易被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等而延误治疗,病死率高,后遗症多.若能及早认识本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笔者收集199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5例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患儿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谢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丰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高度的概括,是人类医学史上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要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揭示和丰富其科学内涵,实现中医药亟待发展、突破的迫切要求.本文就现代科技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如何使现代科技成果更有效地融入中医药研究体系等问题进行如下论述.
作者:安福丽;张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与儿科25种药物的配伍情况.方法 取痰热清原液与儿科25种药物原液各2ml,均匀混合后肉眼观察配伍情况.结果 2种药物混合后5min及30min分别进行肉眼观察,5min发生混浊、沉淀及颜色改变11例,阳性率44%;30min发生混浊、沉淀及颜色改变17例,阳性率68%.结论 痰热清与儿科17种药物肉眼观察存在配伍禁忌,2种药物混合后5min发生配伍反应阳性率明显低于30min后的阳性率.痰热清注射液易现用现配.
作者:吴丹红;崔秀云;杨晨;徐慧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例1.女,25岁.主因下腹部疼痛1d就诊,诊断为急性盆腔炎,在门诊予5%葡萄糖氯化钠250ml+头孢曲松钠3g+氟罗沙星注射液100ml(0.4g)静脉滴注,当液体滴入10min后,患者诉胃部不适、恶心、出冷汗、四肢麻木、呼吸困难等.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测血压为80/60mm Hg(1mm Hg=0.133kPa),脉搏40次/min,呼吸22次/min,给予盐酸异丙嗪(非那根)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和5%葡萄糖溶液250ml快速静脉滴注等,30min后症状缓解.
作者:张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利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中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度哮喘患者32例,均应用舒利迭(50/250μg)1吸/次,每天2次;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为4周.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治疗后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临床控制6例,显效12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舒利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中度哮喘能够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林全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 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 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黎石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呃逆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呃逆患者73例按咨询顺序随机分为2组,多潘立酮组37例,给予多潘立酮10mg顿服,如1h后无效再服1次;甲氧氯普胺组36例,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如1h后无效再服1次.2组疗程均为1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多潘立酮组治疗呃逆显效时间快于甲氧氯普胺组,而且疗效优于甲氧氯普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潘立酮治疗呃逆效果优于甲氧氯普胺.
作者:张伟业;庞晓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剖宫产孕妇术前不同时间安置尿管的观察,探讨剖宫产术前导尿的佳时机.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5月份住院需要行剖宫产结束分娩的孕妇100例,随机分组,抽签单号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于术前1h在病房安置尿管;抽签双号作为试验组,于手术室麻醉后安置尿管.结果 试验组孕妇在导尿前后心率之差、血压之差、导尿时和导尿后对疼痛的感觉以及留置尿管距手术开始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麻醉后导尿更适合剖宫产孕妇,值得推广.
作者:汤太清;林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秋季腹泻患儿1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60例.2组根据病情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西咪替丁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为35.1%和16.7%,总有效率为93.0%和58.4%(P均<0.05).结论 西咪替丁治疗秋季腹泻安全有效.
作者:路彦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为总结结肠癌伴急性梗阻的诊治经验,现将2001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梗阻患者46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神经和皮肤所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是以突发单侧簇集状水疱呈带状分布的皮疹,并伴有烧灼刺痛为主症的病证.本病多发于腰腹胸背及颜面部.笔者运用梅花针叩刺配合超激光照射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9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睿;史晓丽;谢晓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52例因宫缩乏力的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应用缩宫素20U子宫体肌内注射,无效时对照组改用缩宫素20U静脉滴注,必要时重复使用,总量≤120U;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素250μg子宫体肌内注射,必要时间隔15min重复使用,总量≤500μg.观察2组常规应用缩宫素20U子宫体肌内注射无效后再次用药至产后2h内的出血量,后续出血量、止血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后续出血量、止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万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