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结合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5例

谢斌

关键词:中西结合疗法, 颅内出血, 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 晚发性
摘要: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因其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容易被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等而延误治疗,病死率高,后遗症多.若能及早认识本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笔者收集199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5例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患儿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48例疗效分析

    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2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笔者2006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4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玉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丧亲者ASD的预防效果研究

    目的 探索预防丧亲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的信息传达方式.方法 将2008年10月-2009年4月在我院死亡患者73例,涉及亲友429例作为试验组;2008年4~10月死亡患者67例,涉及亲友358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脱敏方式通知亲友;对照组采用传统通知方式.比较2组丧亲者ASD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ASD发病率为1.4%低于对照组的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脱敏式通知方式可以有效预防丧亲者ASD的发生.

    作者:杜忠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 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 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黎石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探讨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关系到医患人员的健康,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做好这项工作不在于医院是否具备高精尖的设备,而关键在于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建设,尤其是高危科室--口腔科应值得关注.

    作者:刘士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生理盐水、肝素钠2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分成A组和B组,各50例.A组用生理盐水封管,B组用肝素钠溶液封管.比较2组封管效果.结果 A组堵管、回血、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钠溶液封管法的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法.

    作者:廖晓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西咪替丁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秋季腹泻患儿1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60例.2组根据病情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西咪替丁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为35.1%和16.7%,总有效率为93.0%和58.4%(P均<0.05).结论 西咪替丁治疗秋季腹泻安全有效.

    作者:路彦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综合疗法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同时配合碳酸氢钠水冲洗阴道;对照组给予酮康唑治疗.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配合碳酸钠水冲洗外阴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旭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综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体会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primary 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指病变范围仅在下肢浅静脉,因其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影响血液回流,引起静脉延长、弯曲、扩张.大多发生在大隐静脉,少数合并小隐静脉曲张或单独发生在小隐静脉.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我院采用注射硬化剂结合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宏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OREM护理模式在外科进修人员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OREM护理模式在外科进修人员带教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进修的基层外科护理人员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OREM带教方法.进修结束后,对2组带教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理论、操作、综合素质能力优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对医院护理的教学和管理有着深远意义.

    作者:王俊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U波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903年,Einthoven在心电图T波后描记出另一个独立的低振幅波,按英文字母的排序将其命名为U波.U波是心电图中较小的波,易被忽视.近年来发现U波的改变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甚至是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在心电图上的惟一表现,诊断价值不亚于甚至超过T波.临床上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病变、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可引起U波振幅、方向的改变.分析U波,对临床诊治疾病有很大帮助.

    作者:王光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容术口内径路效果观察

    下颌角肥大表现为颜面部的方形或突出外观,甚至使面部轮廓呈上小下大形态.有些咬肌良性肥大者也可伴有下颌骨骨质增生,单纯切除咬肌并不能完全改变颜面下部轮廓[1].传统的直线截骨法效果不佳,还通常遗留下颌骨水平部中分的角性突起,且口外进路术后面部留下较长的瘢痕.

    作者:董云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原癌基因bcl-2、c-myc、抑癌基因p15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细胞培养、DNA片段凝胶电泳、Western blot和cDNA阵列杂交等方法检测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及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三尖杉酯碱使HL-60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较低,c-myc表达较弱,而p15表达较强.结论 高三尖杉酯碱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高三尖杉酯碱下调原癌基因bcl-2、c-myc及上调抑癌基因p15有关.

    作者:邓建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医学论文的基础结构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伤残率和病死率高,给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回顾了1995~2008年在我科接受开颅手术的2 186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2例(1.46%),均采取了鞘内注射头孢曲松钠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立春;叶云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颈椎骨折的护理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如果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且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科收治颈椎骨折患者15例,2例采用枕颌带牵引,5例使用颅骨牵引,8例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结肠癌梗阻46例外科治疗分析

    为总结结肠癌伴急性梗阻的诊治经验,现将2001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梗阻患者46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焦虑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焦虑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2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8例.研究组肌内注射东莨菪碱(海俄辛)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仅肌内注射海俄辛.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以自编治疗依从性表记录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2组在急性肌张力障碍时焦虑量表评分相当(P>0.05),均较入组前明显增加(P<0.05和P<0.01);2组在急性肌张力障碍缓解时和缓解2d后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急性肌张力障碍缓解2d后焦虑量表评分与入组前相当(P>0.05),而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入组前(P<0.05).研究组在急性肌张力障碍缓解1h后和缓解2d后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心理护理能明显减轻急性肌张力障碍引起的焦虑和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赵根娣;韦驱;黄美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外伤组织缺损68例体会

    手部开放性损伤中,常有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伴有肌腱骨质外露,不宜一期游离植皮,常需紧急行皮瓣移植修复.临床常用髂腹股沟皮瓣来修复此类损伤.

    作者:关建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氟罗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2例分析

    例1.女,25岁.主因下腹部疼痛1d就诊,诊断为急性盆腔炎,在门诊予5%葡萄糖氯化钠250ml+头孢曲松钠3g+氟罗沙星注射液100ml(0.4g)静脉滴注,当液体滴入10min后,患者诉胃部不适、恶心、出冷汗、四肢麻木、呼吸困难等.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测血压为80/60mm Hg(1mm Hg=0.133kPa),脉搏40次/min,呼吸22次/min,给予盐酸异丙嗪(非那根)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和5%葡萄糖溶液250ml快速静脉滴注等,30min后症状缓解.

    作者:张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子痫患者48例临床护理分析

    子痫是产科常见的急症、重症,也是产科领域中严重的并发症,它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展而来也是其严重的阶段.子痫可发生在产前、产时、产后,无论在哪一阶段都可能危及到孕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因为其病理基础是全小动脉痉挛,对心、脑、肾、肝等重要脏器及胎盘等均有不同程度地损害,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和护理,可致母婴死亡,相反抢救及时并治疗得当,就可降低母婴的病死率.2000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共收治48例子痫患者,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全部痊愈,现将抢救及护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马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