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英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分娩后2周内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易激惹、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的健康过度担忧,严重者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我国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7%[1],近些年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产妇的正常生活及新生儿的健康.下面介绍几种方法,让产妇远离产后抑郁症的困扰,享受快乐育儿的幸福生活.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社区康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康复途径,在社区层次上利用和依靠社区人力资源,采取简单、有效、易行的康复措施,使病、伤、残者在其生活区域内得到全面康复服务的系统工程.社区护士在患者康复过程中,为克服康复对象的身心障碍而进行一系列护理,主要是在给患者心理支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训练,教会其如何从被动地接受他人照顾过渡到能自我照顾日常生活.而对精神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则要通过对精神患者及家属成员、社区支持系统的护理干预手段,调整患者与有关人员的情感表达,提高对他人的应付能力,达到降低复发、改善社会功能,以便于更好康复.
作者:侯祖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2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于剖宫产术后使用青霉素+甲硝唑;对照组使用头孢唑林钠.观察2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所用药物费用、褥病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药物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3例,停药后好转;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青霉素+甲硝唑用于剖宫产术后预防感染效果明显,头孢唑林钠的应用宜进一步探讨.
作者:吴应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结肠黑变病(MC)是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该病的人群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一些文献报道,MC是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故该病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我院2000~2009年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MC患者10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陈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的符合情况,评价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所描述的甲状腺边界、形态、组织内部回声、血流等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为95%,甲状腺腺瘤具有典型的实性占位、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包膜光滑等声像学特征.结论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作者:侯婷婷;韩辉;夏燕妮;黄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子痫是产科常见的急症、重症,也是产科领域中严重的并发症,它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展而来也是其严重的阶段.子痫可发生在产前、产时、产后,无论在哪一阶段都可能危及到孕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因为其病理基础是全小动脉痉挛,对心、脑、肾、肝等重要脏器及胎盘等均有不同程度地损害,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和护理,可致母婴死亡,相反抢救及时并治疗得当,就可降低母婴的病死率.2000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共收治48例子痫患者,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全部痊愈,现将抢救及护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马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放置宫内节育器是长效、便捷、经济、安全、可逆及应用广泛的一种避孕方法,但是其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带器出血、脱落、甚至带器妊娠等,长期以来给育龄妇女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了降低上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我站自2003年1月开始使用新型GyneFix IN固定式宫内节育器,2003年7月实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后开始大量使用.2003年7月-2004年6月底我站共上GyneFix IN固定式宫内节育器1 867例,现对其临床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郝书平;张焕荣;李明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因其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容易被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等而延误治疗,病死率高,后遗症多.若能及早认识本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笔者收集199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5例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患儿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谢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已逐步从吃饱、吃好转到吃得营养、吃得安全上来.目前,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由食品所导致的疾病即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大的一类疾病[1].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卫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卫生不仅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2].因此,搞好食品卫生工作,是当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袁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0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血液标本分析前对质量控制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达99.0%,标本凝固率为0.5%,标本溶血率为1.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3.0%、4.5%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向患者讲解、指导采血前的正确准备,做好护理人员操作技术的管理,是血液标本分析前的重要质量保证.
作者:周建容;曾静;黎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辨证分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辨证分型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辨证分型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比较2组疗效.结果 辨证分型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72.0%和96.6%,高于对照组的45.0%和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辨证分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急性脑梗死是丘脑供血障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脑梗死致残率高,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因此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65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5例,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60例达骨性愈合,1例使用钢板固定后不愈合,4例使用克氏针固定后不愈合.观察组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段粉碎骨折采用锁骨钢板治疗效果好.
作者:刘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B型超声监测下介入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盆腔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及白细胞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超声监测下介入治疗盆腔脓肿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名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伤残率和病死率高,给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回顾了1995~2008年在我科接受开颅手术的2 186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2例(1.46%),均采取了鞘内注射头孢曲松钠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立春;叶云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禹州市范坡乡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状况.方法 对禹州市范坡乡4个月内的190例(男107例,女83例)婴儿生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禹州市范坡乡婴儿(无论男女)母乳喂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距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要在20世纪90年代末使4~6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 禹州市范坡乡婴儿母乳喂养率较低,结果不容乐观.
作者:马书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神经和皮肤所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是以突发单侧簇集状水疱呈带状分布的皮疹,并伴有烧灼刺痛为主症的病证.本病多发于腰腹胸背及颜面部.笔者运用梅花针叩刺配合超激光照射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9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睿;史晓丽;谢晓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围绝经妇女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观察1~2年;观察组不用药物治疗,通过干预措施治疗,每年2~3次,观察1~2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司艳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妇科急腹症是妇女常见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如不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容易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1],而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又直接影响救治效果.本文对我科收治的85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迅速、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取时间.
作者:宋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预防丧亲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的信息传达方式.方法 将2008年10月-2009年4月在我院死亡患者73例,涉及亲友429例作为试验组;2008年4~10月死亡患者67例,涉及亲友358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脱敏方式通知亲友;对照组采用传统通知方式.比较2组丧亲者ASD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ASD发病率为1.4%低于对照组的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脱敏式通知方式可以有效预防丧亲者ASD的发生.
作者:杜忠云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