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论文的基础结构

关键词:医学论文
摘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结扎术切口感染的防治体会

    2006年3月-2009年5月我院共行输卵管结扎手术1 436例,发生切口感染或切口愈合不良8例,发生率为5.6‰ .笔者对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树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 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 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黎石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肥胖孕妇阴道试产分析

    目的 探讨肥胖对于孕妇阴道试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阴道试产的初产妇395例随机分为正常组374例和肥胖组21例.记录并比较2组产程时间、宫口扩张速度、产程异常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肥胖组总产程时间(16.4±3.3)h高于正常组的(10.4±4.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宫口扩张速度明显减慢,且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应合理饮食,适当增加体质量以降低产程异常发生率、部宫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计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舒利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中度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舒利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中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度哮喘患者32例,均应用舒利迭(50/250μg)1吸/次,每天2次;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为4周.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治疗后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临床控制6例,显效12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舒利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中度哮喘能够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林全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应用多种血液净化技术治疗重症药物中毒15例临床体会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就是通常所讲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这些治疗模式不仅用于肾功能衰竭,也常用于药物、毒物中毒及严重败血症等疾病[1].2008~2009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成功抢救了15例重症药物中毒患者,其中13例利用多种血液净化技术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晓霞;刘宝琴;柳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垂体瘤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式具有创伤少、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而作为临床手术治疗垂体瘤的首选[1].由于垂体瘤位于鞍底,手术有一定难度,术后并发症较多,易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术后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我科2000年1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75例患者,其中有28例发生呼吸困难及窒息尿崩及电解质紊乱、脑脊液鼻漏、高热、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回顾性分析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处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小萍;邹钦;何丽艳;刘彩萍;刘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放置GyneFix IN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分析

    放置宫内节育器是长效、便捷、经济、安全、可逆及应用广泛的一种避孕方法,但是其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带器出血、脱落、甚至带器妊娠等,长期以来给育龄妇女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了降低上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我站自2003年1月开始使用新型GyneFix IN固定式宫内节育器,2003年7月实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后开始大量使用.2003年7月-2004年6月底我站共上GyneFix IN固定式宫内节育器1 867例,现对其临床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郝书平;张焕荣;李明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门诊健康教育的探讨

    健康教育是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健康知识、检查设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措施早预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下,开展高水准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根据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门诊建立了具有门诊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门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门诊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

    作者:郭静;王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西咪替丁治疗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秋季腹泻患儿1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60例.2组根据病情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西咪替丁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为35.1%和16.7%,总有效率为93.0%和58.4%(P均<0.05).结论 西咪替丁治疗秋季腹泻安全有效.

    作者:路彦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西结合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5例

    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因其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容易被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等而延误治疗,病死率高,后遗症多.若能及早认识本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笔者收集199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5例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患儿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谢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开胸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不良反应.方法 我院ASA 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Ⅰ、Ⅱ、Ⅲ 3组,各20例.Ⅰ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Ⅱ组采用术后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Ⅲ组采用术后吗啡镇痛.观察各组术后1、2、4、8、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 手术过程中3组患者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1、2、4、8h VAS评分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且术后4h内VAS评分Ⅱ组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 VA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Ⅰ组和Ⅱ组无差别,均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与吗啡复合应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田彬;刘万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妊娠妇女患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患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在我院按期定时产检并分娩的妊娠妇女581例采用Amsel法检测,将无临床症状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妊娠妇女256例设为观察组,未检测出细菌性阴道病的妊娠妇女325例设为对照组.探讨妊娠妇女患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对胎膜早破、早产和产褥感染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胎膜早破、早产和产褥感染患者分别为68例(26.6%)、53例(20.7%)和50例(19.5%),对照组胎膜早破、早产和产褥感染患者分别为34例(10.5%)、25例(7.7%)和27例(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妇女患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有显著的影响,应加强产检时对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的筛查和治疗并积极预防.

    作者:王志英;方从举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常用抗真菌药的合理应用

    真菌感染分为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前者主要侵犯皮肤、指(趾)甲和口腔等部位,容易观察;后者侵犯皮肤深层组织和内脏器官,如肺、脑、消化道等器官,不易观察和确诊,有效控制深部真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抗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真菌感染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抗真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李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头孢他啶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头孢他啶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62例采用头孢他啶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及细菌学评价,测定其对96株常见呼吸道病原菌的敏感性.结果 应用头孢他啶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88.7%,细菌清除率为85.5%,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药物不良反应少而且发生轻微.结论 头孢他啶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种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0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血液标本分析前对质量控制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达99.0%,标本凝固率为0.5%,标本溶血率为1.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3.0%、4.5%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向患者讲解、指导采血前的正确准备,做好护理人员操作技术的管理,是血液标本分析前的重要质量保证.

    作者:周建容;曾静;黎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丰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高度的概括,是人类医学史上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要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揭示和丰富其科学内涵,实现中医药亟待发展、突破的迫切要求.本文就现代科技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如何使现代科技成果更有效地融入中医药研究体系等问题进行如下论述.

    作者:安福丽;张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抗生素的应用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2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于剖宫产术后使用青霉素+甲硝唑;对照组使用头孢唑林钠.观察2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所用药物费用、褥病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药物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3例,停药后好转;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青霉素+甲硝唑用于剖宫产术后预防感染效果明显,头孢唑林钠的应用宜进一步探讨.

    作者:吴应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市场经济下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

    在市场经济服务竞争中,社会各行各业发生深刻的变化,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经受严峻的检验.面对社会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取向的变化,有些医务人员受利益机制的驱动,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在面对个人私利时不能用医德规范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出现一些有悖医德要求的现象.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德规范,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负效应,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有效地满足人民健康的需求,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者:杨芝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和管理的探讨

    临床试验[1]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严格执行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严格按照GCP精神,切实重视和加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迅速提高新药临床试验水平,是当前医院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我院作为高等院校的附属医院,对此项工作也作了探索和尝试.

    作者:唐海英;马传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生长抑素及禁食治愈乳糜性腹水1例

    患者,女,62岁,因腹胀伴双下肢水肿于2009年4月25日入院.患者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并肝硬化病史.2月前于我科就诊时发现乳糜性腹水,苏丹Ⅲ染色及乙醚提取试验均阳性.期间3次腹水查抗酸杆菌及肿瘤细胞阴性,尿乳糜试验阴性;X线胸片、结核抗体、PPD试验、肿瘤标志物无异常;全消化道钡餐示食管中度静脉曲张;全腹CT示肝硬化(尾叶稍大)、脾肿大及大量腹水;心脏、下腔静脉彩色超声检查无异常.患者无外伤及手术史.

    作者:任孟军;文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