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种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

周建容;曾静;黎倩

关键词:干预方法, 静脉穿刺, 血液标本,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0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血液标本分析前对质量控制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达99.0%,标本凝固率为0.5%,标本溶血率为1.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3.0%、4.5%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向患者讲解、指导采血前的正确准备,做好护理人员操作技术的管理,是血液标本分析前的重要质量保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外伤组织缺损68例体会

    手部开放性损伤中,常有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伴有肌腱骨质外露,不宜一期游离植皮,常需紧急行皮瓣移植修复.临床常用髂腹股沟皮瓣来修复此类损伤.

    作者:关建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低灌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

    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3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以上,分水岭区脑梗死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若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则可占19%~64%,且病史中有血压下降或血容量减少的佐证.血流动力学改变致脑组织低灌注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作者:胡艳格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多潘立酮和甲氧氯普胺治疗呃逆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呃逆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呃逆患者73例按咨询顺序随机分为2组,多潘立酮组37例,给予多潘立酮10mg顿服,如1h后无效再服1次;甲氧氯普胺组36例,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如1h后无效再服1次.2组疗程均为1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多潘立酮组治疗呃逆显效时间快于甲氧氯普胺组,而且疗效优于甲氧氯普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潘立酮治疗呃逆效果优于甲氧氯普胺.

    作者:张伟业;庞晓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 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 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黎石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体会

    异位妊娠又称宫外孕,是妇科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占所有妊娠的0.5%~1%,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引起出血、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随着卫生诊疗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血hCG、超声、腹腔镜技术的介入,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树青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产后抑郁症疗法探索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分娩后2周内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易激惹、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的健康过度担忧,严重者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我国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7%[1],近些年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产妇的正常生活及新生儿的健康.下面介绍几种方法,让产妇远离产后抑郁症的困扰,享受快乐育儿的幸福生活.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下颌角肥大截骨整容术口内径路效果观察

    下颌角肥大表现为颜面部的方形或突出外观,甚至使面部轮廓呈上小下大形态.有些咬肌良性肥大者也可伴有下颌骨骨质增生,单纯切除咬肌并不能完全改变颜面下部轮廓[1].传统的直线截骨法效果不佳,还通常遗留下颌骨水平部中分的角性突起,且口外进路术后面部留下较长的瘢痕.

    作者:董云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开胸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不良反应.方法 我院ASA 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Ⅰ、Ⅱ、Ⅲ 3组,各20例.Ⅰ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Ⅱ组采用术后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Ⅲ组采用术后吗啡镇痛.观察各组术后1、2、4、8、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 手术过程中3组患者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1、2、4、8h VAS评分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且术后4h内VAS评分Ⅱ组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 VA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Ⅰ组和Ⅱ组无差别,均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与吗啡复合应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田彬;刘万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生理盐水、肝素钠2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分成A组和B组,各50例.A组用生理盐水封管,B组用肝素钠溶液封管.比较2组封管效果.结果 A组堵管、回血、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钠溶液封管法的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法.

    作者:廖晓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抗生素致不良反应125例分析

    目的 对我院由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法.结果 在12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品31种,以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多(55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90例).结论 应重视不良反应的监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作者:沈中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

    处于分娩期的产妇心情特别复杂,不良情绪可导致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为了减少或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应该重视产妇的心理活动,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在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

    作者:杨丽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乳腺托架在乳腺癌CT模拟定位中的应用

    我院乳腺癌术后的放疗普遍采用CT定位技术,通过三维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放疗计划.在体位固定技术方面过去普遍采用真空固定垫的方法,2006年改进为新型的碳纤维乳腺托架进行体位固定.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子痫患者48例临床护理分析

    子痫是产科常见的急症、重症,也是产科领域中严重的并发症,它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展而来也是其严重的阶段.子痫可发生在产前、产时、产后,无论在哪一阶段都可能危及到孕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因为其病理基础是全小动脉痉挛,对心、脑、肾、肝等重要脏器及胎盘等均有不同程度地损害,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和护理,可致母婴死亡,相反抢救及时并治疗得当,就可降低母婴的病死率.2000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共收治48例子痫患者,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全部痊愈,现将抢救及护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马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西结合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5例

    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因其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容易被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等而延误治疗,病死率高,后遗症多.若能及早认识本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笔者收集199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5例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患儿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谢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原癌基因bcl-2、c-myc、抑癌基因p15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细胞培养、DNA片段凝胶电泳、Western blot和cDNA阵列杂交等方法检测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及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三尖杉酯碱使HL-60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较低,c-myc表达较弱,而p15表达较强.结论 高三尖杉酯碱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高三尖杉酯碱下调原癌基因bcl-2、c-myc及上调抑癌基因p15有关.

    作者:邓建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心理干预探讨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围绝经妇女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观察1~2年;观察组不用药物治疗,通过干预措施治疗,每年2~3次,观察1~2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司艳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种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0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血液标本分析前对质量控制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达99.0%,标本凝固率为0.5%,标本溶血率为1.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3.0%、4.5%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向患者讲解、指导采血前的正确准备,做好护理人员操作技术的管理,是血液标本分析前的重要质量保证.

    作者:周建容;曾静;黎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RP-HPLC-ELSD法同时测定中药及保健食品中酸枣仁皂苷A和B含量的方法验证

    目的 建立测定中药及保健食品中酸枣仁皂苷A和B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Agilent zorbaxC18(4.6mm×2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0.5%冰醋酸-甲醇(32:68),流速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飘移管温度105℃,氮气流速2.4L/min.在以上条件下制备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并观察比较其测定效果.结果 酸枣仁皂苷A和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37~39.20μg和4.25~38.60μg;低检测限分别为0.63μg和0.85μg;定量限分别为2.11μg和2.73μg;加样回收率(n=5)分别为96.35%和97.12%;12h内稳定性良好;仪器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良好.结论 RP-HPLC-ELSD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含酸枣仁中药及保健食品中2种以上成分的含量测定和产品质量控制.

    作者:马玲云;吴朝阳;马双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舒利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中度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舒利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中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度哮喘患者32例,均应用舒利迭(50/250μg)1吸/次,每天2次;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为4周.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治疗后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临床控制6例,显效12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舒利迭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中度哮喘能够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林全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应用多种血液净化技术治疗重症药物中毒15例临床体会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就是通常所讲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这些治疗模式不仅用于肾功能衰竭,也常用于药物、毒物中毒及严重败血症等疾病[1].2008~2009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成功抢救了15例重症药物中毒患者,其中13例利用多种血液净化技术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晓霞;刘宝琴;柳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