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分析

李英欣;支慧琰;韩俊杰;张继萍

关键词:胸腔注射, 尿激酶, 结核性胸膜炎
摘要:目的 观察胸膜腔注射尿激酶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91例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予以全身化疗及抗炎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于胸膜腔内注射.观察2组患者胸水量、胸水吸收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胸水15d以内吸收者,治疗组72.5%(29/40),对照组为37.3%(19/51);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治疗组35.0%(14/40),对照组为72.5%(37/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变质腊猪肉致急性坏死性肠炎3例

    本文研究因食用变质腊猪肉致使3例儿童先后罹患急性坏死性肠炎,2例病死.患儿家居农村,家长将贮藏在坛中9个月的腊猪肉取出约2 500g,当时发现已虫蛀表面腐烂变质,仍洗净煮食,全家8人食用.其中成年5人均未发病,3儿童先后发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成;肖世富;刘永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口腔门诊病史采集失败2例

    临床工作中,与患者面对面采集病史,有助于医师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精神状态和社会经济状况,这是治疗之前必不可少的交谈.通过交谈,确定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受到医疗救护,同时避免医患间出现医疗保险及法律纠纷等问题[1].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和要求执行患者知情同意权规定的实施,病史采集和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

    作者:胡群英;张晓团;周文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监护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亚低温疗法,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达到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死亡率和残障率,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

    作者:张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患者服用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药物利用的研究、合理用药、安全用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普遍不被临床关注.笔者从事生化检验工作20多年,体会如下.

    作者:叶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扩张型心肌病90例临床分析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原发性心肌病的45.6%~66.7%,发病率居心肌病首位.近年来该病在国内外均有增多趋势.我院自199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扩张型心肌病90例,现就其具体诊治体会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逯锁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火把花根片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浸润性突眼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火把花根片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浸润性突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甲状腺功能亢进浸润性突眼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火把花根片治疗,均为2个月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把花根片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浸润性突眼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志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指置换金属股骨头和金属或超高分子聚乙烯髋臼.该手术要切除病患组织,恢复一定程度髋关节功能和活动,解除髋关节疼痛.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我院骨科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精心护理和有效的康复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锦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降压的研究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人数众多,约占总死亡人数的42.5%.据估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人,并有上升的趋势.其严重并发症--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主要致死、致残的病因.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这些药物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甚至较明显的不良反应,而且停药后血压回升快,难以达到长期治疗和预防的目的,其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抗高血压中药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作用,尤其在改善高血压并发症时有一定疗效.现对一些中药的高血压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劳光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针刀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刀疗法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膝骨关节炎患者75例,其中针刀组50例,针灸组25例;采用Lequesne等的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对每例患者疗程结束前、后进行评分,以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的变化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针刀组有效率为98%,优良率为80%;而针灸组有效率为92%,优良率为56%.2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而优良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传统针相比,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易获得高效针感、疏经通络祛邪作用迅速而完全等特点,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吕春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超微量肝素加甲状腺素治疗早产儿重度硬肿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使用超微量肝素加甲状腺素治疗早产儿重度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将52例重度硬肿症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例.2组除进行相同的综合治疗外,治疗组用超微量肝素每天24U/kg,分2次,每12小时12U/kg,于腹壁皮下或双下肢小腿外侧皮下注射,至硬肿消退后停药,治疗前后测凝血时间.甲状腺素每天5mg·kg-1·d-1,分3次鼻饲,硬肿消退后停药.通过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硬肿消退时间来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超微量肝素加甲状腺素治疗早产儿重度硬肿症疗效显著.

    作者:郑智育;杨明;黎远团;潘广来;谢建红;莫坤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血液灌流是借助于体外循环将血液引入装有固体吸附剂的容器中,吸附清除血液中内生性、外源性毒物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血液灌流常用于药物或毒物中毒,近年来临床也用于尿毒症的治疗.所以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及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芹;李庆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茧症3例报道

    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腔疾患.1978年等首次发现并命名,其病因未明.近年来临床报道逐渐增多,但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故极易误诊.现就我院诊治的3例腹茧症患者予以报道.

    作者:何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产后出血207例的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之一,并居高不下.虽产后出血常在无预警的情况下发生,但与产妇产前高危因素紧密相关.因此,如何及时处理产前高危因素,评估病情,有效及时处理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是当前处理的重点.回顾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产妇8 470例中产后出血270例(2.44%)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敏莹;周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住院部抗生素处方中不合理联用方式的调查分析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在对住院患者的感染性疾病防治中非常普遍,同时采取不合理联用方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不仅会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患者机体的菌群失调.本调查旨在分析其不合理联用方式,为临床合理联合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旭俊;曹胡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与糖代谢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抽查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组)与健康儿童(对照组)各50例,应用生化法检测空腹与餐后2h血糖.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有血糖异常,空腹与餐后2h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单纯性肥胖儿童可能成年后患糖尿病危险性增大.

    作者:李中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子宫根治及腹腔淋巴清扫术后留置导尿的循证护理实践

    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根治及腹腔淋巴清扫术后留置导尿期间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唐巧艳;曹胡林;郑昌旭;甘锦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清开灵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用显微计数法分别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前后药液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 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显著多于配伍前(P<0.05),不溶性微粒的数量与放置时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稳定性在规定限度内,仍可能诱发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作者:陈颖;曹烨民;堵玉萍;钱晓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肾盂造瘘术在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泌尿介入诊断和治疗器械的改进和完善,腔内泌尿外科发展迅速并已成为一项崭新的重要技术,使许多尿路疾病可以免除传统的开放手术.

    作者:李玉波;向春明;周雪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MCT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改变.结果 MCTD主要表现为雷诺现象41例(91.1%)、关节炎39例(86.7%)、手指肿胀32例(71.1%)、发热21例(46.7%)、多形性皮疹21例(46.7%),以及抗核抗体(ANA)和核糖核蛋白抗体(RNP)均显示阳性(100%).10例无临床肾损害证据的患者肾穿刺病理均显示肾小球存在的病变,其病理分型为:系膜增生型7例,膜型2例,微小病变型1例;肾小管病损7例,肾间质病损5例,血管病损5例,免疫荧光阳性6例.结论 MCTD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存在亚临床损害.

    作者:王瑞彩;王秀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慢性、渐进性的病理过程.此增生以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基质成分氨基多糖增生为主,但以胶原纤维增生更为突出.病理特点为汇管区和肝小叶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但尚未形成小叶内间隔,肝硬化则有假小叶形成,中心静脉区和汇管区出现间隔,肝的正常结构遭破坏,进一步发展即为肝硬化.因此,寻找有效药物阻断延缓及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是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已有较大进展,显示中医药从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抗肝纤维化的整体治疗特色.

    作者:林羽慧;邓敏;余小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