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萍
患者,女,37岁,体重52kg.因不规则阴道出血半年余,于2008年10月8日来院就诊,经妇科及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收入院并行子宫次全切术.
作者:权开道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普罗帕酮、美托洛尔3种药物分别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急诊和住院治疗的73例PSVT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30例)、普罗帕酮组(22例)和美托洛尔组(21例),分别缓慢静脉注射胺碘酮、普罗帕酮或美托洛尔,比较终止PSVT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胺碘酮组治疗后有效23例,无效7例,有效率76.7%;普罗帕酮组治疗后有效17例,无效5例,有效率77.3%;美托洛尔组治疗后有效17例,无效4例,有效率81.0%,3组治疗PSVT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3组治疗后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3种药物都能安全、有效地终止PSVT.
作者:杨成奎;王惜诵;靳海东;胡静;谭清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种诊断和治疗胰胆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十二指肠镜将造影剂从导管注入胰管和胆管使其显影,主要用于胆道系统良、恶性狭窄、炎症及结石及疑难性腹痛等患者的诊断及进一步的治疗[1].ERCP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少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广泛、对患者创伤小,不需麻醉的高科技的诊断及治疗胰胆管疾病重要新手段.我院对120例患者进行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或不良的外力作用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脊膜及相应节段的神经根,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约占腰腿疼痛的86.55%[1].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大剂量液体骶管内滴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庆锋;张金华;陈开贵;刘建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采取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104例SAP患者按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分为2组,非手术治疗组68例,加强重症监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减少胰液分泌,抗生素防治感染,改善胰腺微循环;手术组36例,在基础治疗的情况下,视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治愈61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1.48%;手术治疗组治愈32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11.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以综合治疗为基础,视不同病因、病情及不同病期实施个体化治疗.
作者:张长太;叶晓萍;吴海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针刀疗法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膝骨关节炎患者75例,其中针刀组50例,针灸组25例;采用Lequesne等的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对每例患者疗程结束前、后进行评分,以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的变化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针刀组有效率为98%,优良率为80%;而针灸组有效率为92%,优良率为56%.2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而优良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传统针相比,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易获得高效针感、疏经通络祛邪作用迅速而完全等特点,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吕春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由于病情重或治疗不及时,造成颅底和椎管的粘连和梗阻,使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常规抗结核及对症治疗疗效不满意[1].我科对30例结脑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配合脑脊液置换和椎管注药治疗,效果良好,无后遗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白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以针刺三阴交穴为主联合盆腔I号方药物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1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三阴交穴为主,加随症配穴,然后将盆腔I号方水煎浓缩液加到电脑中频透入机的2个电极板上,分别放在患者小腹的两侧或疼痛反映点上进行导入;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注射头孢噻肟、替硝唑及口服金刚藤胶囊等.观察2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程明显缩短.结论 采用针刺三阴交穴为主联合盆腔I号方药物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无任何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化金;李修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及内赃感觉异常有关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尽管IBS不危及人的生命,但却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收集了1997年以来连续登记的IBS患者654例,均符合IBS诊断标准.从这些病例确诊IBS前的诊疗记录中发现仅218例(33.3%)初诊IBS,365例(55.8%)曾被误诊误治,另71例(10.9﹪)诊断不明.本文就365例IBS患者误诊误治情况作如下分析.
作者:赵金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根治及腹腔淋巴清扫术后留置导尿期间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唐巧艳;曹胡林;郑昌旭;甘锦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腔疾患.1978年等首次发现并命名,其病因未明.近年来临床报道逐渐增多,但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故极易误诊.现就我院诊治的3例腹茧症患者予以报道.
作者:何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在对住院患者的感染性疾病防治中非常普遍,同时采取不合理联用方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不仅会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患者机体的菌群失调.本调查旨在分析其不合理联用方式,为临床合理联合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旭俊;曹胡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化痰平喘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2例, 2组均予以吸氧、抗感染、平喘、化痰等原则治疗,以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中药化痰平喘方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出院时均间日煎服黄芪12~15g,连用30d.观察患儿发热、咳喘、肺部啰音、肺部阴影消失等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转化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化痰平喘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培氟沙星(Pefloxacin)属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化学结构是在诺氟沙星的哌嗪环对位氮原子上的氢被甲基所取代而成.与诺氟沙星比较,培氟沙星在体内分布广泛,在脑脊液中也有较高浓度,主要在肝脏代谢,通过肾和肝脏排泄,血浆半衰期长达10~13h.
作者:陈斌;雷招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女,24岁,因腹痛伴肛门坠胀3d,昏厥2次,于2008年7月20日来我院外科就诊,以腹痛待诊收住外科,妇科会诊后以腹腔内出血待诊(异位妊娠,卵巢黄体破裂)失血性休克,收住妇科.询问月经史,末次月经不详,婚后4年未孕.入院时检查:一般情况差,重度贫血貌,神志尚清、烦躁、四肢冰冷,寒颤、出冷汗,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听诊未出现异常,全腹压痛、肌卫、反跳痛不明显,移动性浊音未扣清.
作者:李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颞颌关节急性脱位在临床上多见,复位也较容易,而陈旧性脱位在临床上不多见[1].陈旧性颞颌关节脱位多因患者反应迟钝,久卧病床,家属观察不细等原因而不能发现.近几年,笔者遇到5例此病患者,均采用颌间牵引法复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红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女,18岁,洗澡时用过不洁毛巾后,即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以及下腹部胀痛的症状,无畏寒、发热,无眼睑与颜面水肿.在村卫生室以急性泌尿系感染治疗1周,用氢氯噻嗪片50mg,每天3次,呋喃坦丁片0.1g,每天3次,氧氟沙星胶囊0.3g,每天3次,无治疗效果.
作者:邓世凰;邓仲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疾病诊断是病案首页中的重要内容.诊断名称填写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索引和分类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关系到今后病案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合理使用,也是衡量病案质量的标准之一[1].
作者:陈璇;陈志红;黄丽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癌症的研究已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笔者通过对134例癌症患者调查分析,阐述与癌症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心理护理对策.
作者:李爱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对照组)和替米沙坦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组(治疗组),每组32例.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效果,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TC、TG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2组均能显著改善早期DN患者UAER(P<0.05或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2组治疗后FBG、BUN、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
作者:王福诩;黄卓尧;伍军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