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尿剂至失钾过多猝死1例

邓世凰;邓仲鸣

关键词:利尿剂, 不良反应, 猝死
摘要:患者,女,18岁,洗澡时用过不洁毛巾后,即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以及下腹部胀痛的症状,无畏寒、发热,无眼睑与颜面水肿.在村卫生室以急性泌尿系感染治疗1周,用氢氯噻嗪片50mg,每天3次,呋喃坦丁片0.1g,每天3次,氧氟沙星胶囊0.3g,每天3次,无治疗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普罗帕酮、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普罗帕酮、美托洛尔3种药物分别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急诊和住院治疗的73例PSVT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30例)、普罗帕酮组(22例)和美托洛尔组(21例),分别缓慢静脉注射胺碘酮、普罗帕酮或美托洛尔,比较终止PSVT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胺碘酮组治疗后有效23例,无效7例,有效率76.7%;普罗帕酮组治疗后有效17例,无效5例,有效率77.3%;美托洛尔组治疗后有效17例,无效4例,有效率81.0%,3组治疗PSVT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3组治疗后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3种药物都能安全、有效地终止PSVT.

    作者:杨成奎;王惜诵;靳海东;胡静;谭清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复苏的护理进展

    脑复苏是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基础上,保护并恢复脑功能的急救技术.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 心跳恢复后脑复苏逐渐成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而脑复苏愈来愈受到重视.近年来对脑复苏的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

    目的 对比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效果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方法 选择160例健康、单胎、足月、无麻醉禁忌的初产妇为分娩镇痛组,随机分为2组,A组为0.125%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B组为0.125%布比卡因加2μg/ml芬太尼;将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C组).对分娩镇痛组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A、B 2组分娩镇痛效果良好,无统计学意义(P>0.05).MBS评分A、B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能缩短第一产程,延长第二产程.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均可产生可靠的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的运动神经阻滞轻,产妇可下床活动,是1种可行走的分娩镇痛,两者相比,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张辉蓉;周玉英;李俞川;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MCT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改变.结果 MCTD主要表现为雷诺现象41例(91.1%)、关节炎39例(86.7%)、手指肿胀32例(71.1%)、发热21例(46.7%)、多形性皮疹21例(46.7%),以及抗核抗体(ANA)和核糖核蛋白抗体(RNP)均显示阳性(100%).10例无临床肾损害证据的患者肾穿刺病理均显示肾小球存在的病变,其病理分型为:系膜增生型7例,膜型2例,微小病变型1例;肾小管病损7例,肾间质病损5例,血管病损5例,免疫荧光阳性6例.结论 MCTD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存在亚临床损害.

    作者:王瑞彩;王秀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颌间牵引治疗陈旧性颞颌关节脱位5例

    颞颌关节急性脱位在临床上多见,复位也较容易,而陈旧性脱位在临床上不多见[1].陈旧性颞颌关节脱位多因患者反应迟钝,久卧病床,家属观察不细等原因而不能发现.近几年,笔者遇到5例此病患者,均采用颌间牵引法复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红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脊液置换加椎管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由于病情重或治疗不及时,造成颅底和椎管的粘连和梗阻,使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常规抗结核及对症治疗疗效不满意[1].我科对30例结脑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配合脑脊液置换和椎管注药治疗,效果良好,无后遗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白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清开灵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用显微计数法分别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前后药液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 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显著多于配伍前(P<0.05),不溶性微粒的数量与放置时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稳定性在规定限度内,仍可能诱发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作者:陈颖;曹烨民;堵玉萍;钱晓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双虎清肝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目的 观察双虎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联用双虎清肝颗粒(12g/次,每天2次)和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疗程均为6个月.应用RI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各组患者血清LN、HA、PCⅢ、CIV的含量.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LN、HA、PCⅢ、CIV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虎清肝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于占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慢性咽炎30例疗效观察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1],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成年人,发病率相对较高,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治愈.笔者试用ECM99-ⅡA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慢性咽炎30例,获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宏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扩张型心肌病90例临床分析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原发性心肌病的45.6%~66.7%,发病率居心肌病首位.近年来该病在国内外均有增多趋势.我院自199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扩张型心肌病90例,现就其具体诊治体会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逯锁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肠易激综合征365例误诊误治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及内赃感觉异常有关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尽管IBS不危及人的生命,但却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收集了1997年以来连续登记的IBS患者654例,均符合IBS诊断标准.从这些病例确诊IBS前的诊疗记录中发现仅218例(33.3%)初诊IBS,365例(55.8%)曾被误诊误治,另71例(10.9﹪)诊断不明.本文就365例IBS患者误诊误治情况作如下分析.

    作者:赵金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HLA-B27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HLA-B27抗原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ELISA法对450例健康体检者(非AS对照组)、462例AS疑似患者(AS疑似组)和80名AS患者(AS组)进行HLA-B27抗原检测.结果 非AS对照组、AS疑似组和AS组的HLA-B27阳性率分别为3.3%、48.9%和92.5%,AS组、AS疑似组的HLA-B27阳性率明显高于非AS对照组(P<0.01),AS组的HLA-B27阳性率明显高于AS疑似组(P<0.01).结论 HLA-B27抗原与AS疾病相关,检测HLA-B27抗原对疑似AS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虹;顾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思连康与杜秘克联用对肝硬化并发重度腹水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思连康与杜秘克联用对肝硬化并发重度腹水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3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联用思连康与杜秘克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15d、30d血清内毒素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治疗后15d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的平均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d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的平均幅度治疗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思连康与杜秘克联用可降低肝硬化并发重度腹水患者的血清内毒素水平,且优于应用左氧氟沙星.

    作者:袁玉成;笱晓葵;曹胡林;刘正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针治疗中风后难治性不欲食60例

    不食欲是中风患者常见而难治的症状,轻可10~20余日不欲食,重者可1~2个月不欲进食.笔者近1年来用腹针疗法治疗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玉良;贾志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住院部抗生素处方中不合理联用方式的调查分析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在对住院患者的感染性疾病防治中非常普遍,同时采取不合理联用方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不仅会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患者机体的菌群失调.本调查旨在分析其不合理联用方式,为临床合理联合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旭俊;曹胡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手术患者236例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病和多见病[1],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的人群发病率没有精确统计,约占腰部疼痛患者的35%[2],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占10%~20%[3].我院对近年来236例腰间盘手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王铁洲;卞传华;闫晓东;周晓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围术期心理干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围术期心理干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外科手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围术期心理干预组(A,n=30)和对照组(B,n=30).对A组患者除安置PCA泵外采用相应的心理学方法进行处理;B组仅在术后安置PCA泵,同时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2、4、8、12、24、48h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A组在VAS、Ramsay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处理次数等指标上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心理干预对术后镇痛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可稳定患者情绪,提高痛阈及PCA的镇痛效果.

    作者:黄玉昀;罗成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剂量液体骶管内滴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或不良的外力作用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脊膜及相应节段的神经根,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约占腰腿疼痛的86.55%[1].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大剂量液体骶管内滴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庆锋;张金华;陈开贵;刘建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我院门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抗菌药物是临床用药中,使用量大范围广泛的一大类药品.随着抗菌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与更新换代,使一些临床上难治性感染的疾病得到了治疗.

    作者:杨理会;韦又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化痰平喘方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20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化痰平喘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2例, 2组均予以吸氧、抗感染、平喘、化痰等原则治疗,以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中药化痰平喘方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出院时均间日煎服黄芪12~15g,连用30d.观察患儿发热、咳喘、肺部啰音、肺部阴影消失等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转化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化痰平喘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