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宇;顾迎新;张志勇;赖红昌
目的:评估在前牙区使用软组织水平种植系统进行单冠修复时的软组织改变和美学效果.方法:选择单个上颌前牙区牙列缺失、接受Straumann(R) Standard Plus SLA种植体植入术的患者40例.其中,24例需要骨增量措施.分别记录种植体留存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数、粉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牙冠初戴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使用Stata 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例患者因拒绝复诊而失访随访.1年时,种植体留存率为100%,生物学并发症率为7.9%,无机械并发症发生.在随访期内,改良菌斑指数、改良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无显著变化.PES、WES从基线值的13.92显著增加到14.97(P<0.01).骨增量措施对基线值和随访值的PES均数均有不利影响(P<0.01).厚龈型患者PES均数的改善显著好于薄龈型患者(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在美学区域使用软组织水平种植体进行单冠修复是可行的.无论是否需要额外骨增量措施,都可达到良好的短期美学效果和软组织稳定性.然而,骨增量的应用会对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牙龈生物学类型是美学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史俊宇;顾迎新;张志勇;赖红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RASSF1A表达及其与启动子区甲基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67例原发性唾液腺ACC,亚硫酸盐测序聚合酶链反应(bisulfite sequenc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SP)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方法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SSF1A蛋白表达情况.去甲基化药物decitabine处理ACC细胞系SACC-83后,检测处理前、后RASSF1A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情况.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9/167(35.3%)例病例中检测到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101/167(60.5%)例病例中RASSF1A蛋白呈低或不表达,66/167(39.5)病例中RASSF1A蛋白呈高表达.存在RASSF1A基因甲基化组,RASSF1A蛋白表达显著低于不存在甲基化组(P=0.012).去甲基化药物decitabine处理ACC细胞系后,RASSF1A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结论:唾液腺ACC中,启动子区甲基化是RASSF1A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可作为该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李蕾;夏荣辉;张春叶;李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26例牙源性DNM患者进行颈部和胸部扫描,描述感染的部位、范围、扩散途径等影像学特征.结果:DNM的CT影像表现为脓肿、非包裹性积液和积气.26例患者均出现颈部多间隙感染.其中,18例咽喉部肿胀、移位.颈部均为皮下组织蜂窝织炎和(或)深筋膜间隙感染.气管间隙、颈动脉间隙、椎前间隙是炎症向下扩散的通道.胸部前上纵隔感染11例,前纵隔感染4例,后纵隔脓肿4例,全纵隔感染7例.依据CT影像,采取不同清创引流方法,全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3.8%.结论:头颈、胸部增强CT扫描对DN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还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管欣;梁析;梁翔;王峰;郭翔;周耀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进行4种去骨拔牙法在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改良的纳入标准将55例患者的74颗牙定为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以X线平片和锥形束CT(CBCT)为依据,按不同的阻生牙情况,设计4种超声骨刀去骨拔除方法:术式1为整体去骨拔除,术式2为分块去骨拔除,术式3为去骨分牙拔除,术式4为牙骨一并拔除.记录去骨方式、手术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所有阻生牙均顺利拔除,4种去骨拔除术中,术式1为38颗牙(51.4%),术式2为18颗牙(24.3%),术式3为12颗牙(16.2%),术式4为6颗牙(8.1%).平均用时为15 min(8~26 min).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仅2例(2.7%)出现术后局部感染,予以引流、抗感染治疗,1周内痊愈.结论:本研究创立的4种超声骨刀去骨拔牙方法能顺利拔除所有类型的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且用时较短,并发症较少.
作者:戈旌;杨驰;何冬梅;郑凌艳;胡颖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Temsirolimus对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株自噬水平的影响,以研究该药物诱导的自噬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研究Temsirolimus对ACC-M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eclin1的表达差异;利用透射电镜观察ACC-M细胞中自噬体的形态及数量,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Temsirolimus对ACC-M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LC3和Beclin1在实验组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实验中,实验组细胞胞内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emsirolimus通过诱导ACC-M细胞自噬,产生了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提示细胞自噬是Temsirolimus作用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重要抗肿瘤机制.
作者:刘文雷;黄圣运;陈占伟;王化淳;吴海威;张东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肋骨-胸大肌复合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大范围复合性缺损中的可靠性及临床效果.方法:6例口腔颌面部大范围复合缺损患者采用肋骨-胸大肌复合瓣进行修复重建.皮瓣包括胸大肌肌皮瓣和第五肋骨,并在第五肋骨膜与胸膜壁层之间分离.根据软组织及下颌骨缺损的范围设计皮瓣,皮瓣大小为5 cm×8 cm~10 cm×18 cm,肋骨长度为7~10 cm.修复穿通性缺损时,将胸大肌皮瓣制成双叶瓣.结果:6例肋骨-胸大肌复合瓣全部成活,仅1例出现边缘少量坏死.手术后复查胸片,未出现气胸,仅1例出现胸腔少量积液.术后下颌骨形态和功能良好,口腔全景片显示骨瓣愈合良好.结论:肋骨-胸大肌复合瓣制备简单,安全可靠,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大范围、复合缺损.
作者:赵小朋;王建广;徐晓莹;郁鑫;唐东晓;潘朝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ike domain 7,EGFL7)在血清、尿液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患者服药前以及服药后4、12周血清及尿液中EGFL7的水平,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Ridit检验和F检验.结果:2例效果为优(17%),11例为好(46%),14例为良(29%),3例效果差(9%).治疗前血清EGFL7水平高(20.62±12.011) μg/mL,服药后4周(13.488±9.826) μg/mL和服药后12周(3.81 1±2.154)μg/mL,EGFL7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前尿液EGFL7水平高(13.373±0.621) μg/mL,服药后4周(9.584±0.659)μg/mL和服药后12周(2.358±0.597) μg/mL,EGFL7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中EGFL7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与12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液中EGFL7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有效,可能是与降低患者血清及尿液EGFL7分子水平有关.
作者:刘洁;凌彬;张静;尹小朋;克热木·阿巴斯;扈梅;刘慧;胡露露;龚忠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螺旋CT扫描数据建立含骨缝的犬单侧牙槽突裂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研究牙槽突裂植骨后的治疗提供评价工具.方法:基于螺旋CT扫描Beagle犬全头颅的Dicom数据,综合应用Mimics医学影像系统、Geomagic Studio几何软件和Femap有限元前处理软件,建立含骨缝犬单侧牙槽突裂的有限元模型.模型设计按动物实验要求,模拟临床上的扩弓治疗方式,在双侧犬齿上加载扩弓力,观察植骨区的应力和位移变化.结果:建立了含骨缝犬单侧牙槽突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的单元数和节点数分别为3 871 464和790 092.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结论:基于螺旋CT和Mimics、Geomagic Studio、Femap等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含骨缝犬单侧牙槽突裂进行的三维几何重建和有限元建模,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康嘉晏;钱玉芬;华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3例血管瘤患儿,其中20例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A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B组),19例采用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C组),治疗后随访3~12个月.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结局数据进行Ridit分析,比较3组的疗效差异及显效时间.结果:A组有效率为90%,B组有效率为62.5%,C组有效率为68.4%.通过对3组患儿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复诊的显效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与B组、C组相比,A组治疗显效时间较快(P<0.05).3组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与单纯用一种药物相比,联合用药见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更少,尤其对于大范围及眶周血管瘤,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宫贺;徐大朋;李越霄;程晨;王宏伟;李刚;王绪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环扎、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采用环扎、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26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将治疗结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结果:全组随访8个月~2 a,26例患者病变均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100%,临床治愈率77%(20/26).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是肿胀、疼痛、发热等,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环扎、电化学疗法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创伤小、无瘢痕,可重复治疗,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席善龙;徐大朋;程晨;孙桦梁;王绪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突颞肌瓣联合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全上颌骨缺损的手术方式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例上颌骨全切术后面中部缺损畸形(James BrownⅢb类)患者,采用冠突颞肌瓣联合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行全上颌骨重建,术前应用Surgicase 5.0 (Materialise,Belgium)软件进行手术规划,对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进行预测分析.术中以冠突颞肌瓣旋转修复眶底,冠突大小分别为3.5 cm×1.5 cm及4.0 cm×1.6 cm;以2段式腓骨塑形修复牙槽突,腓骨长度分别为32.51 mm、27.36 mm及71.82 mm、38.74 mm;以腓骨肌皮瓣携带皮岛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结果:术中检查冠突颞肌瓣血供良好,术后腓骨肌皮瓣均成活,创口一期愈合.分别随访5个月和6a,无复视、睑外翻及眼球突出,无涎瘘、下唇麻木等并发症,开口度正常.CT检查眶底及牙槽突重建形态良好.结论:冠突颞肌瓣联合血管化腓骨肌皮瓣发挥了不同组织瓣的优势,是全上颌骨缺损重建的良好选择.
作者:于淼;秦兴军;刘剑楠;张陈平;徐立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离的相关参数,寻找具有预测价值的指标,为指导临床撤机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术后机械通气后准备撤机的患者68例,记录撤机开始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力学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浅快呼吸指数(RSBI)、肺顺应性(Crs)、气道峰压(Ppeak、气道闭合压(P0.1);血气分析指标,包括血乳酸浓度(lac)、动脉血pH值(pHa)、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胃黏膜酸度包括胃黏膜pH值(pHi)、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低水平(5~8 cmH2O)压力支持通气下行60 min自主呼吸实验,按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筛选与撤机有关的阳性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阳性指标中与撤机相关的参数.结果:68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完成了本实验,其中撤机成功患者42例,撤机成功率为61.8%.单因素分析表明,RR 、VT、RSBI、Ppeak、pHi、PgCO2是与撤机有关的阳性指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RSBI、R1、pHi是影响撤机的相关参数(P<0.05).结论:RR、VT、RSBI、Ppeak、pHi 、PgCO2是与撤机有关的阳性指标,而RSBI 、P0.1 、pHi是影响撤机的相关参数.
作者:周徐慧;姜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降下唇肌瓣和胸锁乳突肌瓣联合修复口底全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3年9月间,对5例口底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遗留的口底全层软组织缺损采用降下唇肌瓣和胸锁乳突肌瓣联合修复.通过观察组织瓣成活、伤口愈合、舌活动度及唇和颏部外形等情况,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随访3~15个月,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出现伤口感染和口颈瘘,舌活动良好,唇和颏部外形良好.结论:降下唇肌瓣和胸锁乳突肌瓣制备简便,创伤小,两者联合应用是口底全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作者:张森林;曹罡;董震;陈伟;刘秉尧;孟昭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淀粉酶浓度在慢性期儿童复发性腮腺炎(JR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记录38例确诊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慢性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于慢性期进行血淀粉酶检测以及腮腺造影.通过腮腺造影将腮腺功能状态划分为3个等级.采用SPSS 19.0软件包中的Fisher检验及x2检验,探讨JRP患者血淀粉酶与发病频率、腮腺功能状态的相关性.结果:血淀粉酶、发病频率与腮腺功能状态密切相关(P均<0.05),血淀粉酶与腮腺功能状态呈线性相关(r=0.536).结论:血淀粉酶浓度可作为临床评判JRP发病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谢李松;浦益萍;郑凌艳;王知俊;石欢;俞创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舍格伦综合征又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局部组织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影响腺体的正常功能.临床上除因唾液腺和泪腺受损,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可同时伴有全身多系统损害症状.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该疾病在病因、发病机制方面尚未完全明确,诊断标准和治疗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俞创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血管化游离平行折叠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7~61岁,平均37岁;其中,折叠修复5例,部分折叠修复4例,下颌支缺损仅行单层腓骨修复.结果:9例患者术后移植腓骨肌皮瓣均成活,颌面部及腿部术区创口一期愈合,颌面部外形满意,无开口受限,语音清晰,吞咽功能基本正常,下肢腓骨供区无明显并发症.术后3例行二期种植义齿修复,4例因经济原因行可摘义齿修复,2例暂未行义齿修复.已行修复病例义齿与余留牙咬合关系基本正常,咀嚼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复查,全景片提示移植腓骨愈合良好,移植骨高度较正常下颌骨略低.所有病例均随访1~3 a,均无复发.所有患者自我评估对颌面部外形满意.结论:应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技术重建下颌骨缺损,克服了传统腓骨瓣修复后骨质高度不足的缺点,为义齿修复提供足够的骨量,能获得良好的颌面部美学形态和功能效果.
作者:白植宝;黄磊;王新亮;石红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卡马西平戒断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90例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观察术后临床表现,评估术后卡马西平戒断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血管压迫情况(部位、程度),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并发症),卡马西平服药情况(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手术前、后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术后血药浓度降低值)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AS16.2软件包对结果进行x2或Fisher检验.结果:术后卡马西平戒断反应的发生率为28.9%,戒断反应的症状主要包括失眠、烦躁、手足震颤、幻觉和剧烈头痛.术前有无卡马西平服用史(P=0.0001)、服药剂量(P=0.0277)和术后血药浓度下降多少(P=0.0213)与戒断反应的发生呈显著相关.结论:术前大剂量使用卡马西平和术后血药浓度大幅度下降,是导致发生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卡马西平戒断反应的重要因素.
作者:柴盈;陈敏洁;张伟杰;张文豪;王轶雯;魏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上、下颌突间充质细胞在体外的成骨能力.方法:体外培养胚胎13.5d (E13.5)的小鼠上、下颌突间充质细胞,观察其细胞形态.取第1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培养7d,通过免疫荧光、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qPCR检测其成骨能力.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E13.5的小鼠上、下颌突间充质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和传代.成骨诱导可促进上、下颌突间充质细胞表达成骨标志物,但下颌突间充质细胞成骨标志物OCN和OPN的表达、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较上颌突间充质细胞弱.结论:上、下颌突间充质细胞在体外能成骨分化,下颌突间充质细胞较上颌突间充质细胞的成骨能力稍弱.
作者:韩邦剑;李海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下颌骨为常见.自1983年Marx提出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概念以来,众多学者不断研究,对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认识有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争议,包括放射性骨坏死的病理生理、临床分类与分期、治疗等.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临床分类和分期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田卓炜;何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暂时性面瘫是口腔科局部麻醉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后.本文报道1例因阿替卡因肾上腺素行下颌局部浸润麻醉致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的病例,并对因口腔局麻引起面神经相关症状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於丽明;王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