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兵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痛及坐骨神经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是生理现象,不会产生脊神经压迫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是脊神经根受压所出现的有规律的腰、腿疼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本文根据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症的不同概念,对其实施治疗,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王洪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与自发性气胸的症状、体征有许多相同之处,两者极易混淆.COPD患者发生气胸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凶险,表现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如出现漏诊、误诊,将会因肺组织受压而引起患者呼吸循环衰竭,严重者危及生命,需及时抢救.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68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郎松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内科较常见的急重病之一,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但有20%~30%AMI患者症状不典型[1],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非典型AMI 50例的误诊、漏诊原因加以分析,探讨防止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爱缨;巫云辉;邱德兴;王贤初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合理的给药方案必须是一个可以为患者所接受的方案,一些好的治疗方案之所以未达到医师预期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依从性差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其依从性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抗结核药在长期服用期间可能引起一些不适,如胃肠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汗液变色等,这些不适往往会使患者难以坚持医师为其制定的治疗方案,自然难以达到治疗目标.下面就1例ICU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临床药师在解决这些问题,优化治疗方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郑鹏程;曹玮;黄帮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断增加的由非白念珠菌引起的VVC,使VVC的诊断和治疗更为复杂,并出现了对抗用抗真菌药物的现象[1].为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VVC,1998年,Sobel提出了将VVC分为单纯型VVC和复杂型VVC的分类方法.2005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制定了VVC治疗规范[2],本组应用 Sobel分类,观察单纯型和复杂型VVC的临床特点,并比较不同剂量硝酸咪康唑栓剂(商品名:达克宁)治疗VVC不同时间后的效果.
作者:张利亚;赵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主要行为因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提出健康教育重点.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32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非高血压者,采取统一问卷调查收集其主要行为方式相关信息,比较和多因素分析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对16个可能影响高血压的行为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与高血压患病呈负相关,BMI与高血压患病正相关.结论 应从限盐减质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平衡心理等生活行为方式入手,加强低文化程度、超质量和肥胖人群的健康教育,以期减少高血压的发病几率.
作者:曾坪;罗森林;吴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2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在服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方面实施舒适护理.这一新的临床护理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和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女,32岁,农民,主因发热13d就诊.患者来诊前13d,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5℃,病初伴有咽痛,病程反复不规则发热,发热时全身肌肉疼痛,以四肢肌痛为主,肌痛有时呈游走性.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寒颤、关节痛,无夜间盗汗,未发现皮疹,无尿频、尿急、尿痛.
作者:李留;侯云生;刘冬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9月运用机械碎石治疗76例肾巨大结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18~56岁,中位年龄36.8岁,结石直径2.3~5.2cm.左肾结石28例,右肾结石46例,双肾结石2例.均有肾盂积水.
作者:廖勇;刘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黄灌肠、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压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大黄灌肠、芒硝外敷7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加热敷.检测2组患者膀胱内压(ICP)值以评价腹腔内压变化,观察2组间腹胀缓解时间.结果 ICP值于治疗期第4天时较对照组低(P<0.05),2组间腹胀缓解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大黄灌肠、芒硝外敷有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压的作用,对防治腹腔室间隔综合征(ACS)有一定意义.
作者:阳爱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执行力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在医院也不例外.不少医院领导说到医院内管理问题,都会提到执行力,觉得执行力差是制约医院发展的重大问题.于是,医院领导在各种场合不断呼吁需要加强执行力,批评各级人员缺乏执行力,分发关于执行力的书籍,甚至组织专业讲师进行培训,但收效甚微.
作者:赖鸿辉;肖友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富硒板党对小鼠四氯化碳(CCl4)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 富硒板党能保护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表现为血清ALT,AST含量降低(P<0.05或P<0.01)和肝脏 MDA含量下降(P<0.01),SOD活性增强(P<0.05或P<0.01).结论 富硒板党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袁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肝硬化伴脾亢患者肝移植术后外周血细胞及脾脏大小的变化,探讨肝移植对脾功能亢进的影响.方法 30例行肝移植保留脾脏手术的乙肝肝硬化伴脾亢患者,测定术前及术毕,术后1、2、3、5、7、14、21、28d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前,术后1、2、3、4周B超测定脾脏上下径、肋间厚度、脾门处脾静脉直径.结果 术毕时PLT较切皮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2d又显著降低.术后3d PLT和RBC均明显增加,一直持续至术后28d(P<0.05或P<0.01); 与切皮前相比,WBC从术毕开始增加,持续至术后2d(P<0.05或P<0.01),术后3d开始下降到术前水平,并持续至术后28d(P>0.05); 与术前相比,术后3周脾脏上下径及厚度开始明显减小(P<0.05),脾静脉直径术后4周明显减小(P<0.05);与切皮前相比,PT从术后2d开始降低并持续至术后28d(P<0.05或P<0.01);术毕及术后1d APTT均较切皮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2d又明显降低,并持续至术后28d(P<0.01).结论 肝移植能有效的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症,肝移植可保留功能亢进的脾脏.
作者:王彬;何开华;魏珂;曹俊;程波;闵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氨茶碱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吸氧祛痰、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等全身用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普米克令舒、氨茶碱注射液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雾化吸入.观察用药后2组患儿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及肺部喘鸣音减轻、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病程缩短(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P<0.05).2组患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普米克令舒、氨茶碱注射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及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志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男,30岁,农民.因咳嗽、盗汗,院外诊断为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1个月.1d前正常用力后突感胸痛,胸闷、气紧,症状加重伴呼吸困难2h,于1997年12月14日急诊入院.入院时T 36.5℃,P 120次/min,R 50次/min,BP 120/90mm Hg(1mm Hg=0.133kPa),营养中等,急性痛苦病容,端坐呼吸,气急、紫绀,气管右偏,左肺叩诊呈鼓音,右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消失.
作者:谢成彪;杨德贵;李雪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5例为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121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血清CK-MB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CK-MB恢复较观察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态观察CK-MB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晓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观察不同部位脑卒中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 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试,将脑卒中患者的CT/MRI定位与MOCA的7个分项目(定向力ORT、视空间与执行功能EF、命名NAM、记忆MEM、注意ATT、语言功能包括复述与流畅性LANG、抽象概括ABS)的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100例患者中脑梗死63例,脑出血37例,其中额叶卒中15例,顶叶15例,颞叶12例,枕叶8例,丘脑14例,基底节20例,小脑8例,脑桥8例.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丘脑、基底节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相关(P<0.05).枕叶、脑桥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无关(P>0.05).(2)额叶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EF、ORT、MEM、ATT、ABS损害明显;顶叶卒中与认知功能的NAM、MEM、ATT、EF损害有关;颞叶卒中与LANG和EF损害有关,枕叶卒中患者视空间及执行功能(EF)损害明显;丘脑损害语言功能(LANG)受损明显;基底节卒中患者MOCA各分测验均有损害.结论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有关,不同部位卒中损害认知功能不同.
作者:吴景芬;肖军;陈祥慧;冯琼华;黄雨兰;韦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女,30岁,农民,孕1产1,孕足月产后26h,出现发热、腹胀,排尿困难3h,于2006年3月5日急诊入院.入院前1d,在当地卫生院经胎吸助产、腹部挤压,娩出一男婴,体质量4 000g,新生儿重度窒息.于3h前出现发热腹胀,排尿困难.
作者:刘惠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口腔修复美学是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成熟而逐渐形成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美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人体美尤其是容貌美的构成法则,以及口腔医学美学、口腔修复美学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口腔修复临床和科研,提高口腔修复工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美学素质和技艺水平,从而达到患者满意的既符合生理要求又符合美学规律的口腔修复效果.口腔修复美学的研究范围集中于口颌系统的面下三分之一,而面下三分之一在人的容貌美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其美学结构特征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因此,可以说口腔修复美学是一门在口腔修复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中,为维护、塑造口腔颌面部尤其是面下三分之一健美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医学美学现象和医学审美规律的科学.
作者:程小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例1.女,33岁,因左手外伤缝合术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约3ml, 患者突然跌倒,自述恶心、头晕、胸闷,继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厥冷.查体:HR 106次/min,R 30次/min,BP 56/34mm Hg(1mm Hg=0.133kPa).
作者:李建德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