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清元;徐俐瑜;雷招宝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73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乙肝5项,HBV PreS1抗原检测,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173例HBV患者血清中乙肝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 PreS1抗原、HBV DNA及ALT阳性检出结果 ,在各组模式中,1组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高为70.0%.1组与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S1抗原与HBV DNA两者之间结果 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阳性及阴性现象.PreS1抗原的存在与肝功能的损害也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PreS1抗原与HBV呈不同程度相关性,是病毒感染复制的指标,较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敏感,对临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超群;卢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桂林市象山区中小学女教师乳腺健康状况,为今后开展乳腺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8年11月-12月为象山区18所中小学校749名女教师进行了乳腺病普查.结果 749名女教师中224人患乳腺疾病,检出率为29.91%.其中乳腺增生病检出率高.结论 乳腺普查是妇女保健工作的内容之一,妇科疾病普查对提高妇女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缩宫素用于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369例药物流产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87例给予缩宫素肌注,对照组182例不使用任何其他药物,观察2组阴道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结果 研究组阴道出血量少于近似月经量者多于对照组,多于月经量者少于对照组,月经恢复时间为(28±3.0)d短于对照组的(34±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宫素在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雷瑞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酒的生产量及人均消耗量明显增加.酒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嗜酒者呈上升趋势.长期大量饮酒不仅会对躯体造成伤害,对社会的危害性也在增加,因酗酒造成家庭不和离婚的比例较高,因酒精依赖住院率也逐年增加,应引起充分重视.
作者:苏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2月行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8例.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78例肥胖患者(体质量指数BMI>30kg/m2),均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年龄29~70岁,ASA Ⅱ~Ⅲ级,全组患者合并高血压29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糖尿病13例,均经内科治疗后手术.
作者:赵兵;丁红彬;苏秀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精神因素、缺牙、过度磨损、长期单侧咀嚼或长期咀嚼食物过猛以及寒冷刺激,不良姿势等原因引起.当其构成的关节肌肉和神经功能失调时就会产生下颌运动异常,关节区疼痛,弹响或杂音等一系列症状,即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1].
作者:乔红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121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而观察组使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比较2组孕囊排出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完全流产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完全流产率(95.0%)高于对照组(88.5%),失败率(1.7%)低于对照组(4.9%),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囊排出时间为(3.6±1.3)h,流产出血时间为(11.6±3.5)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1.5)h及 (16.5±4.6)h (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安全、有效、方便,并可减少出血量.
作者:伞翠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死率高,与患者的情绪是否紧张、是否及时就诊、生活护理不当有直接关系.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护理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将主要护理问题及及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重症颅脑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20%[1], 该病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一般高达30%~50%,是临床救治的重点难点.而肺部感染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重要因素.
作者:郑海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2种通气模式对重症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ICU重症COPD患者19例,随机分为经面罩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组9例,经人工气道行A/C通气模式组10例.比较2组通气模式对重症COPD患者的治疗价值.观察2组机械通气2h前后PaCO2、PaO2、pH值、呼出气CO2分压(PECO2)、死腔气量与潮气量比值(VD/VT)变化.结果 A/C通气组患者PaCO2下降明显大于BiPAP组(P<0.01),PaO2、pH变化值A/C通气组升高于BiPAP组(P<0.01).PECO2变化值A/C通气组显著高于BiPAP组,VD/VT显著低于BiPAP通气组(P<0.01).结论 2种通气模式均对于重症COPD患者有应用价值,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通气模式.
作者:李永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阑尾周围脓肿常以右下腹疼痛后肿块而就诊,本文报道我院2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根据手术结果对该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的诊断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病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14~37岁.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以下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乏力为主.3例患者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26例患者临床均疑有肿块,诊断前全部做腹部超声、心电图及常规检查,12例行CT检查,所有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
作者:蔡忠凤;贾雪莉;杨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舒肝健胃丸联合吗丁啉及法莫替丁片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BRG)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5例肝胃不和型BRG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多潘立酮片、法莫替丁片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胃丸治疗,治疗28d后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及内镜检查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63.33%;疗程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疏肝健胃丸联合多潘立酮片、法莫替丁片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返流性胃炎(BRG)疗效显著,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方面更显优势.
作者:高进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驻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承担的任务,是为达1 000人的维和部队提供卫勤保障,每天诊治40名伤病员,收容20名7d内可归队的伤员进行住院治疗和护理,并为1~2名患者提供重症监护.为此,要保证60d足够的医用物资和耗材,如有需要还应具有补给一级医疗机构的能力. 在适当的时候,还要对当地群众给予一定的人道主义援肋,因此,所携带药品物资一般比联合国规定的数量要多.
作者:王月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疏肝健脾汤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疏肝健脾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乙型肝炎有明显改善作用,总有效率为82.05%高于对照组的6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健脾疏肝汤佐治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基本治愈率,减少了短期内复发,是佐治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
作者:林羽慧;王小平;邓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较常见的急重症,病死率较高,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合理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重要操作技术.有效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现将我科自2005年10月-2007年8月共2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吸痰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俏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带教是指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带教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利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针对我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朱登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及颈动脉重塑的疗效.方法 将142例伴LVH的EH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n=44)、坎地沙坦组(n=55)和联合治疗组(n=43).设定目标血压值为收缩压(SBP)<140mm Hg和舒张压(DBP)<90mm Hg.3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培哚普利4mg/d、坎地沙坦4mg/d和培哚普利4mg/d加坎地沙坦4mg/d.随访4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剂量,大剂量为培哚普利8mg/d加坎地沙坦8mg/d.同时3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均为36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心胸比率(CTR),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内径(ID)及IMT/ID.结果 (1)3组治疗后24h SBP、24h DBP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治疗后LVDd、IVST、LVPW、LVMI、HR和CTR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MT减小、ID增加、IMT/ID比值改善(P<0.05或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疗效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培哚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用药在逆转LVH、抑制心脏交感活性及改善颈动脉重塑方面较培哚普利或坎地沙坦单独用药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作者:普开菊;何正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在高血压病前瞻性研究中对一氧化氮变化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进行比较.方法 按中国医科院Fever研究规划,选择50~7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113例,入选患者采用多中心、双盲研究设计,T组58例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每天2.5~5mg,C组55例给予氢氯噻嗪每天12.5~25mg,经5年随访,治疗前后测坐、立位血压,心率、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TC、TG、HDL、肌酐、尿酸、血清钾、心电图等检查,并记录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结果 NO值T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TC及TG均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小剂量氢氯噻嗪对高血压5年前瞻性研究均有良好降压作用,特别对非洛地平治疗组NO升高明显,提示扩张血管作用良好.
作者:马梅香;解金兴;尤忠一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形成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满足广大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各家医院相继创建自己的特色护理.近年来我院护理部坚持从人的需要层次论[1]出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认真做好执行医嘱、及时观察病情和认真书写护理文件等基础护理,以基础护理作为专科护理的基础和衡量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护理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现将我院基础护理管理的具体措施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月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0)与对照组(n=80).治疗组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使用普萘洛尔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高于对照组的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是治疗心律失常的简单有效药物,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蕾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