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五
冠心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心理情绪反应密切相关的疾病.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对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既包括有多重危险因素在未来十年发生心血管事件>20%的患心肌梗死的患者,又包括有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先前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
作者:鲁大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甲状腺腺瘤是颈部常见的肿瘤,良性多见,恶性较少,少数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其有癌变的危险以及肿瘤增大后压迫气管,故主张尽早切除.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对11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给予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肖应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活血胶囊对稳定性心胶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稳定性心胶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胶囊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胶囊具有降C反应蛋白、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魏安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成人哮喘静脉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关系,探索VEGF与动脉血氧饱和度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18~45岁确诊哮喘患者40例(间歇状态10例、轻度持续状态10例、中度持续状态10例、重度持续状态10例)于治疗前测静脉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动脉血氧饱和度,分析VGEF测定值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关系.结果 4组VEGF与血氧饱和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且VEGF、血氧饱和度和严重程度有相关性.结论 VEGF可作为成人哮喘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一种重要指标.
作者:杨小娟;孙根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1996年9月-2005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肺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1)积极控制感染;(2)畅通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持续吸氧;(3)强心、利尿、控制心力衰竭;(4)控制心律失常;(5)加强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将酚妥拉明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每分钟15~20滴静脉滴注,每天1次,纳洛酮0.8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每分钟20滴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每分钟15~20滴静脉滴注,每天1次.均7d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酚妥拉明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忠凤;李凯;贾雪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测定胸腔积液胆固醇、葡萄糖与腺苷脱氨酶的临床价值.方法 明确诊断的胸腔积液患者201例,分为4组:漏出液组24例,炎性渗出液组5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组65例,癌性胸腔积液组59例,检测4组胆固醇、葡萄糖与腺苷脱氨酶的含量.结果 漏出液与炎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的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而后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胸腔积液的胆固醇测定不能鉴别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癌性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含量明显低于结核性胸腔积液(P<0.01),而癌性胸腔积液的葡萄糖含量显著地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P<0.01).余3组间葡萄糖、腺苷胱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胸腔积液胆固醇、葡萄糖与腺苷脱氨酶的含量对其性质鉴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秀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安普贴预防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时面部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 8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NIPPV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并加用安普贴,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面部受面罩压迫部位皮肤的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NIPPV治疗时面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安普贴能够大大减少NIPPV治疗时的面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丽;徐怡;张晓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CSII)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的效果.方法 将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组)38例和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32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 CSII组血糖控制达标的天数和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少于MSII组(P<0.01);CSII组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MSII组(P<0.01).结论 CSII是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较好的方法.
作者:蒋丽珍;黄惠冰;俞先长;邓创豪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NP方案化疗,治疗组30例应用NP方案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2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能减轻NP方案对机体的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作者:戴国光;孔繁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型)的疗效及机理.方法 7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西医抗感染加用中药小陷胸汤和泻白散加味治疗.对照组36例用西医抗感染加盐酸氨溴索治疗.治疗5d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1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型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昌金;曾小强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声嘶(或发音障碍)、咽喉疼痛、咽喉部异物感、持续清嗓、慢性长期咳嗽、喉痉挛、呼吸困难等,喉部体征可有声带后联合区域黏膜增生、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近年来有关咽喉反流性疾病文献有增加趋势,对于疾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本文对我科近年来咽喉反流性疾病误诊原因作进一步探讨及分析.
作者:朱新华;曾鹏飞;张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胸膜腔内尿激酶注入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粘连的影响.方法 将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闭式引流加尿激酶组(A组,80例)、胸腔闭式引流组(B组,80例)和胸腔穿刺抽液组(C组,80例).A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待胸腔积液减少时,尿激酶100 000U加生理盐水20ml注入胸膜腔,夹闭导管10h后放开引流,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率A组8.75%明显低于B组30.00%和C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注药后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量短期内均较注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B组、C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胸腔引流加注入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无不良反应.
作者:王永亮;崔俊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晚期食管癌癌痛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重度癌痛患者使用多瑞吉治疗,初始剂量为25μg/h,用药后观察10d,疼痛缓解欠佳时进行剂量滴定,按照25μg/h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结果 总缓解率83.3%(25/30).主要不良反应是便秘、头晕、恶心、嗜睡、皮肤瘙痒等,但发生率很低.结论 多瑞吉治疗晚期食管癌癌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晚期食管癌癌痛患者较好的治疗药物.
作者:梁少环;廖玉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无创性局部治疗肿瘤的新型超声加热技术,被称为无创性超声切除(noninvasive ultrasound ablation,NUA)或聚焦超声外科(focused ultrasound surgery,FUS).该技术在治疗前列腺癌、肝癌、肾癌、胰腺癌等方面不仅有确切的疗效,而且还具有其它治疗手段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1~4],其疗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公认[5].治疗虽然无创,但有一定的风险,如皮肤灼伤,甚至治疗脱靶损伤正常组织等,因此健康指导尤为重要.
作者:曾玉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RF)复合丙泊酚在脑肿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SAⅠ~Ⅲ级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RF组和芬太尼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依托咪酯+RF(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RF(或芬太尼)+丙泊酚.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10min和拔管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间使用镇痛药和躁动情况.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基础值比较,2组均在诱导后下降,插管后1min芬太尼组升高,RF组在拔管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恢复情况:RF组早于芬太尼组;镇痛药使用RF组多于芬太尼组;RF组患者躁动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相对于芬太尼用于脑肿瘤手术中全身麻醉更具优势,其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完全,有利于早期拔管.由于药物代谢快,疼痛出现早,需及时给予必要的术后镇痛.
作者:黎必万;檀文好;陆彬堂;黄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随着心理医学的发展,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社会因素既可致病又可治病,心身医学研究认为,心理治疗在疾病诊治中具有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心理治疗在医疗诊治过程中的位置越来越重.
作者:赵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下腹部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各20例,分别注入0.89%罗哌卡因14.3mg、0.75%布比卡因9.0mg,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效果(2种药物对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情况)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两药均能达到满意的镇痛和肌松效果,但A组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短于B组,大运动阻滞程度<B组,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于B组,感觉神经大阻滞时间>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发生率较低,循环功能更稳定.结论 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下腹部手术的腰-硬联合麻醉,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感觉阻滞起效快,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作者:段蕊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正成为发达国家中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3大疾病.随着人们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但是对其认识还不够充分.笔者就我院1996~2007年收治的11例糖尿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加以总结分析.
作者:李秋芬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松弛性瘫痪为特征的肌肉疾病,与血清钾的代谢异常有关,表现为血清钾<3 5mmol/L,少数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作者:程亚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巩固加深的重要环节,是护生转变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经之路.如何高质量的培养出新一代护理人员,使护理事业后继有人,一直是我们探讨的目标.现将我科的临床带教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任艳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