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鸿豪
药物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护士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1].在临床合理用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讨和分析其所扮演的角色,有利于强化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角色功能,从而为进一步做好临床药疗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计惠民;李娜;孙富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有关数据库,下载原始病例报告,然后对这些病例报告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的过敏性休克45例,涉及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3个给药途径,其中以静脉滴注给药,60岁以下的成年人多见,30min以内发生者较多,有6例是重复用药发生的过敏性休克.1例死亡.结论 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尽量使用肌内注射给药途径,重视与维生素K1注射液有关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国辉;雷招宝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5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血清及胆汁Hp IgG阳性的26 例手术切除胆囊标本,采用Giemsa 染色及特殊H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26例血清及胆汁Hp IgG 阳性胆囊黏膜标本中Giemas 检出19例(73.08%),7 例为阴性;Hp免疫酶标记5例为阳性(19.23%),21 例为阴性.Giemsa染包阳性率高于Hp免疫酶标记阳性率(P<0.05).Giemsa 染色阳性切片中,在黏膜表面上皮、腺体上皮表面及腺腔的黏液中,可发现染成蓝色细菌.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切片中,在同样部位发现呈阳性反应的着棕黄色菌体.细菌球形菌多呈现于杆状菌.结论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石形成过程中Hp感染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应用,CT更多地被用于LDH的检查,其诊断的准确率也明显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LDH患者经X线检查结合CT扫描诊断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荣祥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生物学,特别是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近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成为指导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曾琳智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和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在发病后6~72h内给药,治疗组给予川芎嗪、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并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凝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仅高切、低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于血栓通.
作者:毛存淼;毛冠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膀胱灌注化疗技术,改良操作方法,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方法 30例术后需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改良前膀胱灌注法化疗组及改良后膀胱灌注化疗组,每组15例,采用自制表格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对比.结果 改良后组药液外漏及膀胱刺激征的发生情况均少于改良前组(P<0.05),且改良后组药物在膀胱内保留时间长于改良前组,材料费用节约57.9%.结论 改良后膀胱灌注无药液外漏,提高了灌注的疗效,减少灌注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节约患者的材料费.
作者:李翠娟;李艳;黄巧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发生率、发生因素、误诊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对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0例异位妊娠中45例置宫内节育器(IUD),43例有盆腔炎史,39例为绝育术后,19例有人工流产史,误诊36例,192例行手术治疗.结论 异位妊娠发生率有上升趋势,部分异位妊娠易误诊,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李万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难治性白血病指经2个疗程诱导化疗未能获得缓解的初发白血病、半年内复发的急性白血病以及多次复发的急性白血病.国外使用FLAG方案[即氟达拉滨(Flud)每天50mg,第1~5天;阿糖胞苷(Ara-C)每天2g,第1~5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每天300μg,皮下注射,化疗前1d~第5天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已多年,大多报道完全缓解(CR)率达30%~80%,但骨髓毒性作用明显.
作者:崔兴;徐瑞荣;侯仰韶;刘朝霞;赵玉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产妇对减轻疼痛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无痛的分娩不仅仅是产妇的愿望,也是每位产妇及胎儿的权利,必须被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产妇心态是产程顺利与否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能够影响并缓解产程中的疼痛反应,并明显缩短总产程时间,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产妇的痛苦,降低精神和体力消耗,对产妇顺利分娩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韩俊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我院近几年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10例,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就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前后护理的相关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朱月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 138例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射频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显效134例(97.1%),有效4例(2.9%).138例患者中3例治疗2次,1例治疗3次,其余病例全部1次治疗成功.无1例穿孔及大出血,随访4周,残留溃疡均为S2期.结论 内镜下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可靠、费用低、恢复快,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宋福生;冯永军;王开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初孕药物流产对再妊娠的影响.方法 选取986例初产妇,随机抽取有过1次流产史的初产妇422例,其中药物流产135例(药流组),人工流产287例(人流组),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其再次妊娠的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药流组再次妊娠的先兆流产、胎盘粘连、胎膜残留、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人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初孕妇女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因胎盘原因引起的并发症比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者少,安全性较高,可以作为非意愿妊娠的首选终止方法.
作者:余红梅;余霆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40例.2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2组NYNA分级、血压改善情况(LVEP)、血压、心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NYHA分级、心率、血压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卡维地洛组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美托洛尔组病死率高于卡维地洛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显著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但卡维地洛可更有效地改善左室功能和降压效果.
作者:姜俊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脑外伤后脑积水是颅脑外伤、特别是严重颅脑外伤后常见的继发性病变,它是影响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颅脑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并且也是使病情加重、病残和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现将2005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的颅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15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陈少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定期查体已成为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我院自2004年成立查体中心以来,共为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完成20多万人查体工作,广得好评,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孙素红;马燕;陈永庆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经皮气管切开术(PDT)是近年来才开始的新的气管切开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对20例患者采用了经皮气管切开方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作者:曹金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固尔苏(猪肺磷脂)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 方法 将胎龄≤32周,体质量≤1 500g的同条件早产儿64例分为预防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预防组在出生后6h内经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不应用固尔苏.结果 预防组并发HMD、肺炎、需要机械通气、死亡及放弃治疗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降低HMD的发病率,减轻病情,改善早产儿预后.
作者:黄亦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关节镜下半月板清理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精心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加强营养及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术后疗效有重要意义.总结对164例关节镜下半月板清理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与功能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5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止咳、化痰、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气喘消失、哮呜音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 孟鲁司特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激素类抗炎药,服用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靖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