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
生物毒素是指生物来源且不可自复制的有毒化学物质,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1].对生物毒素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增强其靶向性和毒性,是新药开发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近年来生物毒素的抗肿瘤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启仁;姚蓉;卓文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先进的文化管理模式,是医院在经营活动和长期发展过程中,并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文化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医院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作者:王为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分类及相关因素.方法 观察2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胃溃疡的临床表现,检测患者血糖及幽门螺杆菌(Hp),胃镜确诊.结果 老年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多无明显临床表现,Hp阳性率与一般胃溃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的发病与患者糖尿病史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 在医疗过程中要重视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才能减少溃疡病的发生.
作者:赖成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效果.方法 将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西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有益气养心,滋阴养血、镇静安神的作用.
作者:韦爱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医用生物蛋白胶,国外称纤维蛋白胶,纤维蛋白封闭剂,纤维蛋白组织黏合剂.它是利用血液中的相关成分模拟凝血过程后阶段,形成稳定的网状纤维蛋白多聚体膜,5~10s封闭创面,3~5min明显强化[1],7~18d左右被组织吸收,达到封闭黏合组织创面,充填缺损、诱发机体自身凝血机制,加快加强止血效果,减少微小静脉毛细血管渗出,减少淋巴管渗漏的目的.组织相容性好,预防瘘发生.
作者:赵冰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40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84:1;>50岁的中、老年患者166例,占40.79%;单一用药384例,联合用药23例,静脉给药为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的常见药物占36.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1.8%;皮肤及附件是常见的ADR损害部位,占49.4%;根据ADR程度分类,中度363例,重度只有2例.对ADR因果关系进行评定,具有肯定因果关系27例,很可能258例,可能106例,可疑16例;治愈227例,好转180例.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作者:张峥;肖琳琳;陈吉萍;闫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降血糖、控制血压、降血脂、抗凝、活血化淤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结果 治疗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UAER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胰激肽原酶可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及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黄惠冰;蒋丽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不断完善的卫生保健事业,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因其生理心理特点,卧床时间长,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并发症,这就增加了护理的复杂性及难度.我科对2007~2008年54例外科老年卧床患者制定并实施了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有效的预防了肺部感染.现总结如下.
作者:闫文隽;许惠琴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0.2%左布比卡因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侧卧位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术.方法 侧卧位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20例,随机分为2组:CSEA组(Ⅰ组,60例)和硬膜外麻醉(EA)组(Ⅱ组,60例).Ⅰ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继以针内针实施腰麻.脑脊液流出,将腰麻针斜面向患侧,以0.2~0.3ml/s的速度注入0.2%左布比卡因6~7ml(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根据阻滞平面情况调节手术台角度,阻滞平面上界控制在T9~T12.Ⅱ组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2%利多卡因5ml,为试验量以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追加0.75%左布比卡因12ml.结果 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达高阻滞平面时间显著低于Ⅱ组(P<0.05或P<0.01).骨性操作期间视觉模拟平分(VAS)比较,Ⅰ组低于Ⅱ组(P<0.05).2组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组内患侧与健侧VAS及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左布比卡因轻比重CSEA用于侧卧位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安全可行.
作者:梁军;庞晓军;黄庆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ACS患者、27例SAP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结果 ACS组MMP-9、CRP浓度为(50.64±7.68)ng/ml和(10.24±3.47)mg/L,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组与正常组MMP-9、CRP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
作者:李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2型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疾病.机体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存在胰岛素抵抗,对糖的利用能力较低,引起血糖升高,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进而引发脑、心脏、肾脏等多种器官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以硫脲类和双胍类为主,这2类药物需长期给药,而且只能控制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同时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中药对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一些具有对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提取物相继被发现.
作者:巩建威;田恩圣 刊期: 2009年第19期
随着中国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做好老年患者用药的监护工作更为重要,尤其是安全、合理用药显得更突出.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临床医师对其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有关因素,要有足够的估计,制定出合理的给药方案.选用药物时,应详细了解各脏器功能、既往用药史,充分掌握药物的药理特性、不良反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严密观察,以收到大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少到低限度.
作者:张书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药结合针灸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20例,2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及中药治疗等,治疗组加用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腹胀、腹痛缓解,肠鸣、排便恢复,血尿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结合针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文豪;廖隽芾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154例,直接PCI组200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特点、住院期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白细胞计数、肾小球滤过率及主要心脏事件等,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发病至入院实施治疗时间、肾小球滤过率、白细胞计数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再通率高于溶栓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影响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作者:陈刚;丁彦春;曲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抗肿瘤药物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频繁出现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使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不得不终止治疗.
作者:程亚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甲地孕酮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地孕酮,比较2组治疗后食欲改善、Karnofsky 评分、体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食欲增加、体质量增加、体质改善、胃肠道反应及WBC下降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甲地孕酮可全面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丽华;王华卿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DPN发病率可高达90%[1].以远端原发性感觉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常见.病变可发生于双侧或单侧,或对称或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多见.国内一项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DPN占糖尿病所有并发症的16.44%,国外为0.5%~50%不等.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组织全国各省市对我国大城市24 496例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神经病变占60.3%,其中DPN占大多数,临床发病率很高.现就近年来DPN中西医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志华;梁宝丽;王晓松;成秀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哮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雾化吸入喘可治注射液,每次2ml,加入注射用水3ml,每天2次,疗程14d;对照组雾化吸入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次5mg,加入注射用水4ml,每天2次,疗程14d.如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感染征象均酌加抗生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咯痰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喘可治注射液有补肾固本、健脾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雾化吸入该药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和咯痰症状,有效改善小气道功能,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晓勤;倪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外阴白色病变系指女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因病变区域皮肤和黏膜多呈白色,故称其为外阴白色病变[1].其病因不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成为临床顽症.传统的治疗不外乎涂抹、封闭、冷冻、激光、手术切除等[2].2007年9月-2008年3月,我院对38 427名妇女进行妇科体检,发现外阴白色病变1 700例,发病率为4.4%,传统的疗法效果欠佳.遂引进重庆医科大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成果--聚焦超声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有关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汪秀娣;魏萍;张琼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100例)和B组(100例).A组于术中取胆汁细菌培养并作药物敏感试验,胆囊切除手术前30min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商品名:达力欣)1.5g,术后预防性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3d.如果术中发现胆囊炎性反应较重,则术中静脉滴注0.5%甲硝唑100ml,术后联合使用头孢哌酮(先锋必)等抗生素4d.B组手术前后均不使用抗生素.每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其术后1个月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发生感染并发症3例(3.00%),分别为戳孔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B组发生感染的并发症12例(12.00%),分别为戳孔8例,肺部感染4例,2组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兵 刊期: 2009年第19期